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

作者:朗读君

我们都知道,高考是关系到孩子命运走向的关键节点。

但你知道吗?早在孩子四五年级时,其实就已经默默地决定好孩子高考成绩的高低,甚至是将来的人生。

曾经有专家跟踪研究了近千位学生(从一年级直到高考)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高考成绩与学生四五年级的成绩是成正比的。

因为在孩子四五年级的时候,许多品质和习惯早已定好了型。

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

四五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

四五年级还是厌学情绪的高发期,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甚至讨厌父母喋喋不休的“好好学习”。

孩子形成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开始独立思考为什么我要学习,而父母的唠叨和逼迫会给孩子传递出“你必须为父母而学习”的错误信息,孩子由此产生厌学的情绪。

另外,四五年级的课程学习难度加大,孩子感到力不从心,也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1、让孩子想清楚到底为何而学?

在教育中很忌讳的一点就是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

我们辛辛苦苦地培养你,你必须好好学习来回报我们。

这样的教育是不对的!

请让孩子明确地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你从来都不需要为了父母而努力,而是应该为了自己的将来而努力。

有时候也不用紧紧地逼着孩子去认真学习,四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想清楚到底为何而学,这远比在他们耳边喋喋不休有用得多。

2、淡化家庭环境中成绩和分数的存在感

你是怎么看待孩子的分数的呢?

如果这次考好了,你想要什么妈妈就满足你;

这次怎么只考了这么点分,你还好意思跟我提要求?

越来越多的家长时时刻刻将分数挂在嘴边,这令孩子感受到压力倍增。

有些孩子在压力下变得蛮狠不讲理,而有些孩子则变得越来越自卑。

无论是哪种转变,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不良的影响。

四五年级的孩子哪会不懂得分数和成绩的重要性?如果家长再对他们苛责,无疑是雪上加霜。

用平常心来看待每一次的成绩,才是我们必须学会、也是必须教给孩子的。

3、别带“有色眼镜”看孩子

四五年级的孩子自尊心是比较强烈的,当他在生活或学习中显露出自己的缺点时,请不要以偏概全,用“有色眼镜”来看待孩子。

同时,当孩子拥有了某项出色的优点时,也别完全无视孩子自身存在的缺点,将孩子捧得高高在上。捧得越高,摔得越惨这个道理,相信我们都懂。

常常戴着“有色眼镜”来看待孩子,误解孩子一无是处,高看孩子完美无缺,这都会滋生孩子厌学的心理。

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

四五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的定型期

多年的调查发现,四五年级是孩子学习成绩的定型期。

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大多数会一直保持好成绩;而那些成绩中下的孩子,很难有重大的突破。

那是因为,成绩好的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有了信心,因此会沉浸于学习的乐趣中,好上加好;

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孩子则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就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失去学习的动力,在初高中的学习中,就会越学越没信心,越学越自暴自弃。

由此可见,在四五年级能够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会让孩子的成绩慢慢定型,从而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1、做好对孩子的赏识教育

孩子信心的主要来源还是父母的赏识和鼓励。

有这样一个现象:

家长说孩子聪明,那孩子就会聪明;而家长说孩子笨,孩子就真的会变笨。

尤其是有些家长在面对别人的夸奖时以表客套,爱说“哪有,我家孩子这里不行那里不行”。孩子听得多了,就会真以为这是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在被迫的暗示下,慢慢地就真的不行了。

我们要做的是给到孩子赏识教育,但请不要夸奖孩子有多聪明,而是夸奖孩子有多努力。

2、停止无止境的“陪读”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辅导孩子做作业、为孩子检查作业这样的陪读行为,是有助于他们养成学习的习惯。

但当孩子上了四五年级后,陪读却是毁灭孩子学习兴趣的“杀手”!

孩子们会想:

反正有爸妈帮我检查作业,那我随便写写就好了,他们等会儿会提醒我订正。

长此以往,孩子不仅会越来越粗心马虎,甚至连独立思考的能力都会逐渐变弱。

而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注定在初高中不可能成为班级的尖子生。

常犯粗心马虎错误的孩子,甚至连班级的中上水平都很难达到。

3、家长用好暗示教育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

在教育四五年级的孩子时,明面上的教育他很可能不服管教,这时候可以使用“暗示教育法”。

当孩子解开了一道难题,你不必对他夸赞有加,会心一笑就是对他最好的激励,这是表情暗示,


当孩子深夜10点还在看电视,你不必对他大发雷霆,走到房间将他的被子铺开,提醒孩子该睡觉了,这是动作暗示,


当孩子某天突然开始追星,你不必没收他买的所有周边,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优秀的名人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星取向”,这是情境暗示。


……

暗示教育能够使教育这件事变得不那么直白,更能让孩子感受到和父母相处的平等和尊重,从而以更加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

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

四五年级是孩子叛逆情绪的萌发期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叛逆期分为三个,而最狠的那个青春叛逆期,有些孩子从10岁就开始有矛头了。

而10岁,恰好是孩子四五年级的时候。

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崛起,他们总是固执己见,他们总是强烈地需要父母的尊重,他们需要父母将他们当成“大人”来看。

然而大多数的孩子在这个时期都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就会故意和你作对,你说往东他偏跑西边。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由于青春叛逆而做错事的孩子,都是处于刚刚开始有些叛逆的10岁、11岁孩子。

四五年级的孩子更像是在预备爆发叛逆的时期,如果家长在叛逆的萌发期就做到良好的引导,那么等孩子真正的青春叛逆期到来,就会轻松很多。

就算阻止不了身体上荷尔蒙的大量分泌,但至少能阻止他们心理的叛逆,做到 “通情达理”。

1、找准孩子叛逆情绪突发的原因

四五年级的孩子是一定会抱怨父母“好烦”的,我们应该对症下药,搞清楚孩子“烦”和“叛逆”的真正原因。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发现,从小就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孩子,更愿意向他们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我喜欢长发,妈妈却让我剪短,她一点都不尊重我,还是奶奶好,从小就帮我扎辫子。”


“姥姥我趁妈妈还没下班来你家看一会儿漫画书,不要告诉妈妈哈,她不让我看这些。”

其实,他们所谓的“叛逆”都是一些小事,只要我们给到了理解和尊重,这样的叛逆情绪就会消失了。

有时候不妨多和家里的老人沟通,你就会懂得这些看似“叛逆”的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

2、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发泄自己的情绪

孩子上了四年级以后,他的交往重心已经逐渐从家庭转为学校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会成为影响孩子心情的重要因素。

如果在学校遇到了什么不顺心的事,我们应该做到倾听,甚至是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泄这份情绪。

尤其是当孩子在饭桌上向我们倾诉自己在学校的烦恼时,千万别打断他的吐槽,而是换位思考用同理心去理解他的心情。

当然,发泄情绪的方式有很多,夜跑、走运动、甚至是在家里准备一个沙袋都是不错的方法。

最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他的不满或是软弱。

3、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四五年级的孩子对于是非和爱好都有了自己的分辨能力,但他们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有限,这也是促使他们情绪叛逆的原因之一。

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的方法其实很简单。

有了负面情绪先深呼吸、让自己安静一会儿自我冷静,之后向父母倾诉,告诉他们自己情绪变化的原因。

在家庭中做好约定,每个人都必须执行。不发脾气不大吵大闹,是对家人的尊敬,也是对自己的尊敬。

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

四五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的黄金期

曾经有一位研究行为学的专家做了一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而四或五年级是一个“分水岭”。

在四五年级之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好习惯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

而在四五年级之后,想要改掉恶习,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孩子的意志力尚处于不稳定的时期。

1、用加法培养好习惯,用减法克服坏习惯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指出: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

好习惯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利用加法原则,每天进步一点,放慢孩子养成习惯的脚步,这样才能形成稳定的好习惯。

而坏习惯的克服同样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逼着孩子在一天之内就改正某个不良的习惯一定是不可能的, 甚至还可能会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用减法来克服恶习,能够保护孩子的自尊心,也能让孩子体验到克服恶习的成就感,从而在此基础上做到更进一步。

2、家长用权威和毅力从旁协助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

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但是要纠正孩子的坏习惯,需要花费的时间比21天要更多。

如果孩子没办法在克服恶习中做到自律,这就要求家长必须在孩子面前展示出一定的权威,制定出一些“不该做的铁律”。

同时还要求父母在协助孩子克服恶习时拥有一定的毅力,面对孩子的软磨硬泡一定要有足够的坚持,不轻易像孩子妥协。

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

四五年级是孩子自学能力的养成期

我们都知道,自学是初高中学习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

自学分为两种,一种是超前学习,一种是用自己的速度学习。

对于那些本身智商就比较高、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来说,完全可以利用自学进行内容上的超前学习;

而对于成绩一般的孩子来说,可以为自己制定最适合的学习速度,就算比老师的教学进度慢上一点也没关系,重点是在于对知识的掌握。

在小学阶段,相信大多数孩子都还会觉得自己的学习速度可以比老师讲课更快一些,那么超前的自学能力就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消化。

1、利用“示弱”激发孩子内在的成就感

我相信大多数的家庭都有着一定的教学素养,无奈并非全都是重点大学毕业,作业辅导到四五年级起就开始逐渐有些力不从心。

这时候,是帮助孩子建立起“虽然父母不会,但是我会”的内在自信最佳时期,并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一些成就感,孩子就不会畏难,也会更愿意积极地面对挑战。

例如当孩子向我们请教题目,恰好我们还能解题时,可以欣喜地告诉孩子“连妈妈都能看懂的题,说明它不难呀!你再想想!”,并给予孩子一点点的提示。

通过这样长期的互动,孩子的自学能力是能够被逐渐培养起来的。

2、创造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的外在环境

自学的核心和根基其实是自主阅读,而懂得自主阅读的孩子,自学能力都不会太差。

这就回到了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的问题上。其实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热爱阅读的,只不过家长认为“这本书不适合他、那本书太幼稚”,一次次地浇灭了孩子爱阅读的心。

我的方法是一套一套地给孩子买适合年龄阅读的书籍,有些书孩子不爱看,但总会有那么几套他喜欢。哪怕只爱看一套,这都不算是浪费。

另外,也别逼着孩子一周内必须看完几本书,四年级的孩子早已懂得如何为自己安排阅读,让孩子慢慢地享受在阅读的小世界中,这也是有利于培养他的自学能力。

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

有人说小学最重要的是三年级,因为三年级是学习的过渡期。

但请别忽视了四五年级,因为一旦习惯和方法在此节点定型,孩子将来的路就会好走很多。

点个“在看”,希望所有孩子的学习之路都能披荆斩棘,一帆风顺!

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

《亲子杂志介绍

国家新闻出版署推荐的全国优秀少儿期刊

20年品质保证

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

亲子杂志社官方抖音号

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名校老师直言: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高考,而是四五年级!家长现在看还来得及

来源:朗读君(ID:langdujun120)

编辑:邓珊珊

审核:李 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家长   年级   孩子   有色眼镜   厌学   作业   恶习   名校   成就感   叛逆   暗示   情绪   父母   习惯   成绩   妈妈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