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好一个孩子?李玫瑾:养儿有“三忌”,养女要“三避”

前几天一个朋友找我诉苦,说最近养娃遇到了大难题。

她家也有俩娃,老大是儿子6岁老二是女儿3岁,一直以来都是奶奶帮带。

之前经常见兄妹俩闹别扭,可最近她不止一次见老二“胖揍”哥哥,极其嚣张跋扈,最奇怪的是老大经常不还手,甚至有点“怕”妹妹。

一聊才知道,原来孩子奶奶有着好几套养孩子的秘诀,比如“穷养儿富养女”,比如“男孩多敲打,女孩多宠爱”等等。

打小孙子摔倒了都不扶,哪怕是学步期,总是强调男孩子就是要勇敢,不许哭、不能怕疼等。

一开始还以为奶奶是这样的养育方式,结果孙女出生后,却发生了360°大转弯。

摔倒了赶紧扶,哭了赶紧抱,不高兴了赶紧哄,完全是判若两人。

后来只要俩人打架就是哥哥的错,原因就是哥哥年龄大,哥哥是男孩,所以要让着妹妹。

怎样养好一个孩子?李玫瑾:养儿有“三忌”,养女要“三避”

朋友觉得不妥,多次劝奶奶说不要偏心,奶奶却说她不懂,说男孩和女孩养育方式不同,男孩就要多打击让他多受挫,这样才能越挫越勇;女孩就要多爱护、多帮助,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相信无论是自己的成长史,还是养娃经历,我们或多或少都因为性别不同,受到或给予过不同的待遇。

可这坊间流传的“育儿真理”,真的就对吗?男女孩是否要区别对待?

李玫瑾教授曾经专门聊过这个话题,她给出的答案是:养儿有“三忌”、养女要“三避”。

怎样养好一个孩子?李玫瑾:养儿有“三忌”,养女要“三避”

养儿有“三忌”

01 忌不爱护

前几天闺蜜女儿做入园体检。

平时也是一个爱哭的主儿,那天出奇的坚强抽了两管血没吭一声。本来是很偶然和平常的一件事,结果被排队抽血的男孩家长们大作文章。

“你看看,她这么小个女孩都不哭,还没到你呢就先哭上了!”

“行了哭一会儿得了,一个小伙子哭起来没完没了,看看这个小女孩,你还好意思哭么?”

不可否认,在大多数人眼里男孩就应该勇敢、坚强、胆大,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就更高:

摔倒了不能哭、疼了不能叫、登高爬低不能害怕等等,一旦孩子表现的不好,就常常以“你是男孩,男孩就该怎样怎样”来说教。

我们总是以成年之后的性别认知来限定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的意识和行为,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男孩摔倒了一样会疼,流血了一样会哭,害怕时也一样会胆怯。所以,这个时候,请抱抱他,请允许他哭,请不要强迫他……

男孩不是天生就勇敢的,也不是被逼出来勇敢的,而是在拥有足够的爱和关注,内心充满安全感时,在相应的年纪自然而然生出勇敢的。

想培养一个勇敢的男孩?从允许他哭、怂、胆小、软弱开始吧!

02 忌不独立

与“不爱护”相反的另一个极端,就是过于爱护,“不够独立”。

当身边大部分抚养者都是女性角色的时候,男孩很容易出现男性性格的缺失,因为妈妈会下意识用女性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但是男孩在雄性激素驱使下,他们的诉求跟女性有时候是背道而驰的。

我想起CC每天放学,小女生们的见面语都是:来,咱们过个家家,我演爸,你演妈。

小男生的见面语则是:来,咱们打个架,我是奥特曼,你是怪兽!

如果你养了一匹野马,就该给他一片草原,而不是把他养成温顺的绵羊。

所以要学会适当放手,尊重男孩子的生长习性。

放手让男孩独立,还体现在生活琐事上。

相比许多小女生的事必躬亲,男孩子的吃穿住行往往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妥妥当当,孩子几乎什么都不用操心,只负责玩跟学就行。

但恰恰是穿衣服、叠被子、倒水、扫地这些小事,培养着孩子超强的动手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影响着孩子的底层习惯与性格。

从近了看,直接影响着孩子对幼儿园的接受程度,那些适应性差的,通常是过于依赖父母。

从远了看,成年后的“妈宝男”多半从小就有一个大包大揽的妈。

一个不能独立成长的孩子,也就无从谈起责任和担当了,独立对每一个孩子而言都是非常宝贵的品质。

03 忌不上进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上进心在这个时代都非常重要。

但受传统观念以及现实情况的影响,整个社会依然以男主外女主内为主流。作为日后家庭的顶梁柱、经济来源的主力军,男人的上进心自然也就格外重要。

而关于上进心的培养依然有误区。

相比女孩而言,父母们更容易对男孩进行打击式教育。

毕竟,男孩看上去更心大,教训几句也受得住,没有女孩那么敏感细腻、听几句重话就哭鼻子。

这就导致女孩父母在管教时更容易适可而止,而男孩父母在管教更容易得寸进尺:批评、打击、甚至来两巴掌!

事实上,正是因为男孩“神经大条”,他们的沟通和反馈没有女孩那么细腻和及时,才更不能用糙手法。

男孩只是表现出来的更为心大,但是事实上,人家并非没有心啊~

如果经常性的批评、指责、否定,会让孩子失去自信、没有成就感,又谈何上进心?

所以,正面教育、正确的鼓励、良好的示范,在男孩的身上一样都不能少,这才是真正激发孩子拼搏和上进的方式。

养女要“三避”

01 避只谈物质富养

养孩子的恐怕都听过这句话:“穷养儿富养女”,毕竟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

当今社会也有了新的解读,那就是小时候被富养的女孩,长大了才不会被一颗糖骗走。

所以“穷养儿富养女”就成为了传统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

但其实,这里针对女孩所说的“富养”并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

事实上,我见过更多的案例,是纯粹物质富养的女孩,被保护得太好,从小没吃过钱的苦,压根不知柴米油盐贵,甚至连颗糖都不用,三言两语就跟着男人受穷去了。

一味以物质为满足地“富养”,并不一定会达到我们以为的“不被一颗糖骗走”的结果。

所以养女一定要避开单纯的物质富养。

可以在能力范围之内给予物质满足,但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给予她富足的爱、理解和支持,让她有开阔的视野、丰富的见识、独立自主做事的机会。

如此她才能成长为有思想、有主见、有智慧的女孩,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自己想要的又是什么,才能不被虚荣所诱惑。

02 避过分溺爱

不可否认的是,对软萌、可爱的女儿,很多父母更容易不知不觉中爱过头,往往已经溺爱却不自知,一大批“女儿奴”已经沦落。

比如同样是不能吃巧克力,儿子没羞没臊,就被草草打发了,女儿因为楚楚可怜、梨花带雨我们可能就不忍心,答应了。

同样是同龄孩子,却要求小男孩让着女孩,因为是女孩啊~

我们总是觉得女孩天生柔弱,需要多一点的爱和保护,殊不知长期过度的爱,将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一种是,没担当、不能吃苦。

另一种更甚的,就是蛮横无理、骄纵恣肆。

相信无论哪一种都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以“女孩”身份自卑或自持的人,而是不以性别设框定限,即便是女生,也一样能够有勇气去尝试去探索,从而成为勇敢、自信、独立、谦逊的人。

03 避重男轻女

每每重男轻女我就想起来电视剧《欢乐颂》中的经典角色樊胜美。

现实中的樊胜美也不在少数,哪怕是当今如此发达、开放的社会环境,仍然屡见不鲜。

不仅小时候被重男轻女,成年后也被要求各种接济、帮助哥哥/弟弟。

但重男轻女,害得是两个孩子,对女儿的影响就不必多说了。你以为儿子就占便宜了吗?

国外一项的调查研究显示:

所有姐弟组合里,父母越偏向儿子,那么儿子长大后没出息的概率越高,反之,女儿有成就的概率会更高,但是幸福指数普遍偏低。

心理学家Alfred Adler给出的观点是:

当我们站在弟弟的一方,给他们撑腰去对抗姐姐的一方,这实际上会增强他们弱小的感受,也是在教他利用这种无助和软弱得到特别关注。

长久以来,他们也许就会给自己贴上软弱、自卑的标签,对于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交能力等都没有帮助。

而作为老大的姐姐,当她们在情感上不能得到父母无条件的关注时,就会转而在学业、事业等方向变强,以争夺父母的认可。但是从小“争夺”的不安全感,会让她们很难幸福。

所以重男轻女,是一场注定双输的赌局。

在养育CC&DD两个孩子过程中,我发现虽然男、女孩性别不同,具体的教育方式上也略有不同,但父母给的爱却不能不同。

你家是男孩还是女孩,今天的误区你入过几个?

关于养育男孩、女孩你还遇到过哪些问题,欢迎留言区一起来聊聊~

怎样养好一个孩子?李玫瑾:养儿有“三忌”,养女要“三避”怎样养好一个孩子?李玫瑾:养儿有“三忌”,养女要“三避”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

《亲子杂志介绍

国家新闻出版署推荐的全国优秀少儿期刊

20年品质保证

怎样养好一个孩子?李玫瑾:养儿有“三忌”,养女要“三避”怎样养好一个孩子?李玫瑾:养儿有“三忌”,养女要“三避”

亲子杂志社官方抖音号

怎样养好一个孩子?李玫瑾:养儿有“三忌”,养女要“三避”怎样养好一个孩子?李玫瑾:养儿有“三忌”,养女要“三避”怎样养好一个孩子?李玫瑾:养儿有“三忌”,养女要“三避”

来源:CC爸妈(cc-bama)

编辑:邓珊珊

审核:李 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养女   孩子   重男轻女   上进心   奶奶   勇敢   物质   儿子   哥哥   父母   独立   女儿   男孩   能力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