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姐弟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

咱们号里有不少二胎妈妈,大家最常问的一个问题是:

C妈,CC&DD打架吗?

请把“吗”字去掉,是对一个二胎老母最大的尊重,哈哈。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曾经做过一项有关手足互动的研究。

研究者通过统计数据发现:

朋友们,平均10分钟干一架的频率感受下?

以我家的情况来看,CC已经是个上小学的“大姑娘”了,DD虽然还不到一岁半,但也有了强大的“战斗力”,上一秒相亲相爱,下一秒鸡飞狗跳的场景时不时地上演。

亲姐弟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

关于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尽量平衡他们之间的关系,我一直在思考和总结。

老二会表达之前,父母要学会做翻译官

我发现手足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增长,千变万化。

就像1岁前,我觉得俩娃简直天使,CC爱DD,爱到无法自拔,DD作为姐姐的迷弟,眼里都有星星。

亲姐弟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

但1~2岁之间,随着老二物权意识的觉醒,执拗期的到来,纷争就此拉开序幕。

一会儿抢姐姐的玩具、一会儿撕姐姐的书、一会儿破坏姐姐的作品,哎妈,简直随时随地都在惹事招非。

更糟糕的是,因为还不会表达,所以沟通也简单粗暴:非抢即推,非打即咬。

亲姐弟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

作为姐姐的CC,可没有亲妈滤镜,人家也只是个孩子啊,所以,能忍住不还手?才怪!

这个阶段,怎么减少冲突?

父母要学会做两个孩子的翻译官。

一来,跟老大解释老二的行为并非有意,而是因为他还不懂(正确的表达方式),让老大有自己比DD明事理,不跟DD一般见识的感受,继而心甘情愿的主动选择包容:

二来,从一开始就给老二示范正确的表达方式:

老二说不出口的诉求,你帮他说出来,不仅能帮他尽快学会正确表达,老大也能因此理解弟弟:

原来弟弟是想要、是着急,而不是故意搞破坏,那我就可以收起我20米长的大刀了……

让孩子理解孩子很难,所以,父母要给助力;让孩子包容孩子更难,所以,父母要给方法。

孩子会表达后,争吵时,先别着急介入

我闺蜜,家里也是俩娃。哥哥+妹妹的组合,两个孩子相差不到两岁。

打架么?当然也打!

但老二能说会道之后,俩娃争执的过程和结果,反而让闺蜜“大开眼界”。

某次,哥哥玩积木时,妹妹也非要玩。哥哥不让,妹妹就上手抢。

闺蜜刚想上前“调解”,就听哥哥说:“我们排队玩,我比你大,所以我先玩,你后玩。而且,你现在可以看着我玩,一会儿你玩的时候就会了。”

没想到的是,妹妹同意了!还认真的在旁边“观摩”,哥哥搭好积木后,甚至还崇拜地说:“哥哥好棒啊!”

什么?!就这样happy ending了?

原来事情还有这样的处理方式。

有些时候,孩子争吵时,你不必每一次都当裁判,如果事情可控,我们可以先不用着急介入。

孩子之间也有自己的秩序,而家庭成员之间的秩序是最为安全的一种。

能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通过争吵、谈判等方式学会竞争与合作、公平与规则,尊重与体谅,尝试着自己去解决问题,是件多好的事情啊。

对于有二胎的家庭来说,这可是一个“先天优势”。

正因为有了兄弟姐妹,才会让娃尽早学会社交技巧。

反之,父母干预过多,总惹不住先去评判对错,下个结论,比如“妹妹别给哥哥捣乱”或者“哥哥先让着妹妹”,很有可能就一次次抹杀了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当然,如果是电光火石之间就打起来的暴力情况,还是要及时制止,并告诫他们无论怎样都不能用暴力解决问题。

老大势必要改变,但改变的原因要注意

二胎的到来,势必会带来一些变化。

尽管你在准备要二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给老大打“预防针”,但事情的走向却并不一定遂你愿。

俩娃争执的原因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老大觉得老二的到来限制了自己的行为,才把弟弟/妹妹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DD还没出生的时候,CC其实就有过当“老大”的经历。那个时候,小表弟刚出生不久,CC也曾趁我们不注意偷偷拧他的胳膊。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个弟弟不讨喜。

因为他,原本可以随意在床上蹦蹦跳跳的她,会被制止:“别跳了,这样会把小弟弟跳晕。”

因为他,原本可以在家里每一个角落大喊大叫的她,会被立马叫停:“小声一点哦,弟弟刚睡着。”

虽然我们觉得用词温和恰当、指责并不明显。

但是我们的行为还是不经意地给孩子间造成了更深的矛盾。

在CC眼里,自己种种的行为受限,皆是因为弟弟的到来。

所以,就把怨气转移给了小表弟。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弱化弟弟才是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强调改变是因为不恰当的行为本身

比如CC再一次大喊大叫跑进屋的时候,我会问:“你睡到一半爸爸叫醒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很生气?爸爸吵醒妈妈的时候,妈妈是不是也发脾气了?

所以,有人睡觉是不是要小声说话,现在谁在睡?”

CC回答是:“弟弟。”

“恩,那如果现在睡觉的是姥姥呢?我们是不是也不能大声喊?”我故意把注意力从弟弟身上移开。

这个例子不是重点,重点是,父母要通过一些语言或是行为,弱化改变的原因是为了弟弟,而是因为不恰当的行为本身。

永远无法公平,但可以各予所需

二胎父母,最大的难题大概就是如何做到公平。

但,如果“父母想要公平对待两个孩子”本身就是错误的呢?

这里有一个悖论,什么叫做公平?

对于大宝来说,有弟弟妹妹之前他得到的爱是100%。哪怕你拿走10%,甚至5%,他都会受损,都会感到难受。

而对于二宝来说,他出生以后很多东西都不是完全属于他的,他能抢到一点就会很高兴。

但父母心中的公平是每个人50%,所以父母经常感觉大宝特别小气,一点都不懂得让着二宝,明明已经比弟弟/妹妹得到的多了,竟然还觉得不够。

但其实是父母没有理解到大宝那种被剥夺的损失感。

研究表明,越是追求公平的家庭,二胎之间争吵的频次越高。

因为父母一味地讲求“公平”,什么都给两个孩子一样的,其实是在不自觉地纵容孩子们比较。

孩子们考虑的,不是我是否真的需要这个、是否真的需要这么多,而是,我是否与对方一样。

他们时刻都在对比,一旦有不同,就会引发争吵。

“公平”并不是两个孩子得到的必须是一样的,有时候二宝只得到一点点就会很开心,这时大宝多得一点也是可以的,看似二宝输了点“东西”,但他得到了大宝的爱,以后便会得到大宝更多的宽容。

所以,大人不必刻意追求50%~50%的公平,而是应该有针对性地满足他们各自的需要。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兴趣爱好不同,他们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拿我家的情况举例大家感受下。

CC对父母之爱的需求,是睡前父母给她读故事,是父母跟她一起玩她想出来的疯点子。

她并不需要父母的陪睡,所以,我们不陪睡,但前两项我们会参与的不遗余力。

DD对父母之爱的需求,是“当自己需要时”有人陪伴,他每次可以独立玩耍的时间至少是半小时。我会在这期间带CC练琴、作业,这期间我确实“不管他”,但我们会在他开始不耐烦的第一秒去陪伴他。

有CC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的精力很满,我的爱很满,我把所有都放在一个孩子身上,每一天从她睁开眼到她闭上眼,都有人在她身边关注着。

有了CC&DD两个孩子,我还是同样的精力和爱,只是我学会了合理分配,让需要关注的被关注,让需要独立的去独立,让需要自由的去自由。

亲姐弟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

二胎,我也还是在路上,两个孩子相杀的脚本,也还在继续,但是肉眼可见的,父母每留心一点,吵闹就能减少几分。

你家有啥减少手足冲突的妙招,也留言区说说吧!

亲姐弟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亲姐弟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

《亲子杂志介绍

国家新闻出版署推荐的全国优秀少儿期刊

20年品质保证

亲姐弟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亲姐弟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

亲子杂志社官方抖音号

亲姐弟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亲姐弟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亲姐弟之间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们只是每天想打倒对方800次而已

来源:cc爸妈

编辑:邓珊珊

审核:李 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都会   积木   姐弟   手足   姥姥   会儿   着急   心思   弟弟   公平   哥哥   姐姐   父母   事情   妹妹   原因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