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489号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一、内容简介

小女孩和小鲁是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他们总是形影不离。但小鲁的心脏病日益严重,最终故去,把悲伤留给了小女孩和其他同学,于是,大家试图一起找到一种可以纪念小鲁的方式,来抹平内心的创伤。

二、绘本信息

书名:小鲁的池塘

文:[美]伊夫·邦廷

图:[美]罗纳德·希姆勒

译者:刘清彦

适读年龄:3-6岁(仅供参考,并非绝对)

选题策划:启发精选

出版社:河北教育版

出版日期:2010年2月第1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解析:

封面翠绿色的自然精致与穿透的暖黄色特别引人瞩目,中间是一个砌起的小池塘,水面还映出半个蓝天,一个小女孩情有所思地坐在岸边扭头关注着画外的故事,空中的蜂鸟视线也指向了同一个方向,也不知发生了什么?

池塘旁边是一棵大树,一根粗大的树杈斜着插入画面,繁枝树冠在空中呵护着小池塘,阳光透过枝叶缝隙在池塘周围形成斑驳光影,与树荫一起形成独有风景线。

这是‘小鲁的池塘’吗?为什么冠以小鲁的名字,好吧,我们进入故事,揭开谜底吧!

【环衬】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解析:

嫩绿色,清新让人感到舒适、心静。嫩叶,初生而柔弱。恰当地表现出主人公小鲁年幼脆弱的生命,纵有百般爱恋这个世界,放射出多彩的光芒,但终归是脆弱的。

【扉页】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解析:

关于死亡题材的绘本并不少见,但是以友谊为主线,表达痛失小伙伴的书,《小鲁的池塘》可能是唯一。

挂在树枝上是小鲁和主人公一起制作的蜂鸟喂食器,白色的背景,让读者对小鲁产生更多想象的记忆。

【第1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小鲁和我住在同一条街上。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都是我的好朋友。小鲁一点都不介意和我玩喝下午茶的游戏。他很喜欢我的洋娃娃。

解析:

故事以小鲁的同学为第一人称,叙述徐徐拉开帷幕。

连续用多个画面,描述他们真正的友情。在街面上唠着心里话,在家里喝着下午茶,朋友喜欢的洋娃娃小鲁也喜欢。他们有彼此的包容与理解,这是朋友的交往之道。

【第2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

我们偶尔会和我的舅舅、舅妈、表哥、表姐去散步。我们喜欢去池塘边,把脚伸进水里。有一次,我们还看见两只白鹭鷔呢!但是小鲁常常生病,有时候不能和我们一起去。不过没有关系,我们还可以做很多别的事。

我家院子的大门是绿色的,有一天,我们在门上画满了黄色郁金香,我们画得很漂亮哦!

解析:

显然小鲁和主人公是舅表亲关系,亲缘关系奠定了基础,但彼此的默契成就了朋友。

这是小鲁喜欢的真正的池塘,四周布满了水草、绿地与树林,绿中透出黄色,池边草木依依,水中绿草繁茂。一个田园式的清幽环境,还有一只白鹭鷔的光顾。

两个孩子坐在水边和大自然相比显得过于渺小,这也是我们在自然中的位置所在。

鹭鸶通常称为白鹭,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它披着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白鹭相伴暗示纯洁无瑕,自然的生态也暗示他们纯真的友谊。

他们内心有着广阔的天地与文化的默契,在小女孩家绿色的大门上,画满黄色的郁金香,明亮的色彩吐露内心的阳光与满满情意。小鲁高高的背影,暗示着对小女孩的关怀与哥哥般的关爱。

这里很随意给出小鲁身体的不佳,显然作为主人公的我并不顾及这些,或者说,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的内心世界都是美好无瑕的。既然不能经常出入池塘边,也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情。

【第3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

有个星期六,我们用小瓶子和吸管做了一个蜂鸟喂食器,还把厚纸板剪成花瓣的形状,套进吸管,让它看起来像朵花。

小鲁说:“这个喂食器看起来真不错,他们一定会飞来的,如果我是小鸟,我也会飞过来,我们只要耐心等就行了。”

小鲁生病的时候,我就会在放学后去他家。我们玩电脑游戏或练习涂色,小鲁可是涂色高手呢!

解析:

加上花瓣的蜂鸟喂食器有创意、有爱心、有阳光,体现出孩子们内心的可贵与纯真。

小鲁对他们的创作很满意,如果我是小鸟,我也会飞过来,关联着后续情节,是一种语言上的暗示。

小鲁在制作过程中是主导,小女孩把持着瓶子,沉侵在幸福的想象中,而小鲁却专注发明制作。就像是大哥哥在关爱着小妹妹,体现出大哥哥的担当和智慧。看出小鲁心灵手巧,这也是他们志趣相投,成为好朋友的一面。

小鲁躺在床上,认真的涂色。这也是小鲁最后一个画面,躺在床上暗示身体病情的加重。

故事开始就用6个画面,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他们的友谊。从小鲁最喜爱的池塘,到对我玩偶的喜爱,再到技艺的展示,最值得留恋的是那个蜂鸟喂食器。

【第4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

有一天,小鲁的妈妈打电话来,她说小鲁虚脱了。已经住院了。

我不明白“虚脱”是什么意思。

妈妈告诉我:“那表示他病得非常非常严重。”

我问妈妈:“她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老是在生病?”

“小鲁出生后,医生就发现他的心脏有问题,现在情况越来越严重了。”妈妈紧紧抱着我。

解析:

虚脱是一种急性症候群,临床可见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发冷,少气乏力,神志淡漠、反应迟钝或昏迷等。

表明小鲁的心脏病已经很严重了,在语义上,在严重前冠上了两个形容词非常非常,可见不同寻常了,况且是先天性的。

妈妈晓得事态的严重性,既怜悯小鲁的遭遇,也同情孩子情感,这必将对孩子纯洁内心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妈妈抱着我,给予情感上的安慰和理解。

看得出小女孩趴在妈妈肩上是非常动情而伤感的。

画面中心是母女俩悲痛相抱的画面,让文字单独成页,不至于影响伤感的氛围。

【第5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

小鲁在医院住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寄卡片给他,班上的同学还做了“祝小鲁早日康复”的横幅,准备挂在他的病房里。我一直求爸妈带我去看小鲁,可是只有小鲁的爸妈才能去看他。

我生气地大叫:“要是我再也不能和他说话了,该怎么办?她是我最好的朋友,这实在太不公平了。”

妈妈摸摸我的头对我说:“亲爱的,我知道这很不公平,但这件事原本就不公平啊。”

解析:

班上集体的行动,亲手制作祝福的横幅,纯真的心灵悦动在一笔一划中。小女孩坐在边上,边调着颜料,思绪已经飞到了小鲁的身边。而其他同学们更多是玩中寄托情感,而我却时刻情思不断,这就看出朋友的力道与不同。给身陷病痛的同学送去祝福和鼓励,也是我们通行的做法。

我面对再也不能和小鲁说话的焦虑,而作为最好的朋友,深深感到不公平而愤怒。倒是妈妈的话道出了无奈,小鲁先天性病症,这件事原本就不公平啊!

是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身就不公平,有人身体健康,有人带着疾病来到世间,有人出身豪门,有人却迫于寒门,我们都无力以对。但小鲁在有生之年能有朋友一场,也算是幸运了。

【第6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

我真的就再也没有办法和小鲁说话了,因为他在医院里去世了。

爸妈告诉我这件事的时候,我们紧紧抱在一起,哭个不停,我想,我的泪水永远也停不住了。

那天晚上,爸妈让我睡在他们中间,他们握着我的手,直到我睡着为止。

隔天早上,难过的心情还是没有消失。

我问爸爸:“那会不会只是一场噩梦?”

他说:“亲爱的,我也希望是一场噩梦,可惜不是。”

解析:

一个大跨页,小女孩被爸爸妈妈夹在中间,依偎在一起,陷入了无比的悲痛中。呆滞的眼神,哭丧的表情,无法接受小鲁去世的现实。就是想哭,泪水扑簌簌难以停止。

爸爸和妈妈神情呆滞,脑子里肯定都是小鲁生前的一幕幕。

身边充满蓝色的流动水彩,代表内心的惆怅,清冷而忧郁。大画面的特写难掩小女孩对失去朋友的痛心与怀念。

爸爸妈妈知道小女孩心中的伤痛,而一左一右护卫在她的身边,是对她受伤心灵的呵护,也是对这种不公平的无奈回击。

小女孩的哀伤是以后小鲁再也不能跟她玩了、跟她谈心了,失去了哥哥般的关爱和倚靠。

【第7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

我们在学校为小鲁写了一些诗,还把这些诗做成一本书。

这是我写的诗:

小鲁是我的好朋友,

他一直是我的好朋友,

永远永远都是。

我还在那首诗下面画了一只蜂鸟。

解析:

一种很有意义的缅怀活动,有了实体的纪念物会让友情常驻而不明灭。

小女孩紧紧贴在纸面上,似乎和小鲁近距离的接触,或许是难掩内心的悲伤。真切道出了她的心声,小鲁是她永远的朋友。还把他们共同喜爱的蜂鸟,画在纸面上。他们曾经共同为蜂鸟做过同样的事情——蜂鸟喂食器。

而此时的蜂鸟是否暗示着小鲁呢?小鲁曾说过:“如果我是小鸟,我也会飞过来。”

作者把出于对朋友的哀思和纪念转化为一个可看见的物件上,实乃是这个故事的一大特色,睹物思人,朋友并没有消亡,而是始终就在身边。

【第8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

校长说,我们应该一起做一件永远纪念小鲁的事。

我说:“写诗,诗可以保存很久。”每个人都同意。

但是,我们还需要在学校里,做一个可以用来纪念小鲁的东西。

老师说:“也许可以种一棵树。”

校长建议:“做个喷水池也不错。”

我说:“小鲁最喜欢池塘了。”

就这么决定。

解析:

学校和老师为纪念小鲁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一件大家平日都能看到的景物,在一棵大树下,建造了一个喷水池。这也正是基于小鲁对池塘的偏爱,把池塘微缩成一个微观的景物,让同学们久久不忘。

老师的提议得到了同学们广泛的认同,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同学们或低头,或沉思、或凝视,都认真地来响应。

小女孩和小鲁是住在同一条街上的邻居,甚至是亲戚,他们总是形影不离。但小鲁的心脏病日益严重,最终故去,把悲伤留给了小女孩和其他老师同学。

于是,大家试图一起找到一种可以纪念小鲁的方式,来抹平内心的创伤。这提示给父母一种友情的纪念方式,让小读者从小就勇于面对死亡,让死亡在小读者心中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纯洁的友情是内心的呼唤,从来都不会停歇。

【第9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这个池塘就建在校园里,我和小鲁常常爬的那棵老橡树旁边,是个用水泥砌边的小池塘。赶着水泥还没干,我们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这样,小鲁的池塘就被我们所有人包围住了。我们还用许多小石头、贝壳和植物做装饰,让它看起来更漂亮。

解析:

可贵的是,这个小池塘成为了一个具体的物品做纪念物,如果没有它,纪念就不容易落实,埋在心中的印记也会很容易忘却,而小池塘则抚慰着孩子们的心灵,朋友没有离开他们,而是以另外一种形式陪伴着他们。

逝者已逝,幸存者内心存有创伤,是这个具体的物品来纪念那些逝去的生命。在我们的文化里,不主张沉侵在悲伤里,鼓励要坚强乐观,小鲁的池塘最具此作用。

这本书,可以安慰为我们疼痛的心,也可以引导孩子怀念逝去的朋友。

小女孩正认真地在池塘的水泥面上装点着饰物,两个女生搬来了鲜花,几个男孩子都围拢在一边驻足期待,可见大家都非常的投入。

【第10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我告诉老师:“我和小鲁做了一个蜂鸟喂食器,我可以把它挂在树上吗?”她说可以。我在教室的座位正好在窗户旁边。所以,我就把喂食器挂在自己看得见的地方。

解析:

蜂鸟喂食器是小鲁的创意,是他们俩共同的创作。小女孩特备珍惜这件礼物,只因实物而更好的寄托哀思。

这是一个特写的镜头,主人公把喂食器当做宝物一般,认真悬挂在低垂的树梢上,从教室座位上一眼能看到的位置,这样小鲁就能长久地住在我的心中。

以物思人,也是最好的回忆。这样似乎让主人公能感受到小鲁就在我的身边,我们一同玩,一同涂色,一同在池塘边说着悄悄话。

作者文字沉稳平实,弥漫着淡淡的哀伤,但一点都不令人绝望。插画家用铅笔勾勒出人物与物体的脉络,应用柔和的淡彩,勾勒出故事发生的每一个场景和人物,精准地捕捉到故事深刻的情感,彰显更大的触动力量。

用这种实物纪念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悲伤,是一个转移情感的方式,让内心的忧伤排解在对物的近距离的拥有上,也是一种排解内心压力的方式。

【第11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

刚挂上去的第一天,我就看见有个亮亮的小东西,渐渐靠近窗户玻璃。

是蜂鸟,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呢!

我看着它,它也看着我。

我的心跳的好厉害呀!

解析:

挂上蜂鸟喂食器是小女孩的建议,马上招来了蜂鸟,更像是彼此的思念。为此,主人公感到心跳的好厉害。

这个蜂鸟实乃小鲁的化身,是主人公内心的呼唤。蜂鸟透过玻璃靠近我,彼此互相凝视着,就像是一对故交。

为什么,他内心感受到蜂鸟就是小鲁的化身呢。他是和我告别的吗?

【第12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我看着它一溜烟飞向小鲁的池塘。从花瓣状的吸管里吸取糖水,我好高兴啊!

解析:

蜂鸟和小女孩打了招呼后,迅速飞向了小鲁的池塘,从花瓣中吮吸着糖水。

这是从小女孩视觉中看到的一幕,这也是小鲁的期待。小鲁曾说过:“如果我是小鸟,我也会飞过来。”这是真真切切的诺言与兑现。

我们看不到主人公的笑容,但是否已经让主人公对朋友的思念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朋友也以另一种存在出现在小女孩的视野中了。

【第13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

接下来那几天,同样的蜂鸟不断出现。我知道是同一只,因为我认得它的脸。他总是先飞到窗户旁边看看我,再飞向小鲁的池塘。

我有一种奇怪的想法,但我知道那不可能是真的。或许,这只蜂鸟只是喜欢飞到玻璃窗前照镜子而已。可是,那个想法却一直在我的脑海里。也许我会告诉妈妈,因为我什么事都可以跟她说。

解析:

虚幻的小鲁出现在主人公的视觉中,这也是小鲁的再现。蜂鸟依偎在小鲁的脑边,让读者坚信,蜂鸟就是小鲁的化身。

连续几天,蜂鸟都是沿着一个路径:先飞到窗户旁边看看我,再飞向小鲁的池塘。这只蜂鸟只是喜欢飞到玻璃窗前照镜子而已吗?

这是一种强烈意念,以物思人。作者更是以蜂鸟反复的动作,强调小鲁并没有离开朋友。

这只蜂鸟就是小鲁,小女孩要告诉妈妈,因为妈妈最懂得她的心事。

【第14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

没多久,学校就要放暑假了。

我把喂食器带回家,挂在院子里,而且每天都往里面装满新鲜的糖水。

我不知道那只蜂鸟会不会找到我的家。就是这所有着绿色大门,门上画满黄色郁金香的房子。

解析:

放暑假了,主人公期待与蜂鸟的幸会。她谨慎地提着喂食器,走在回家的石板路上。

这次小女孩把喂食器带回家,看那只蜂鸟会不会找到她的家。绿色的大门上,有他俩画上的满满的郁金香。

《小鲁的池塘》处理好友的离去而引发悲伤的方式,是一本很不错的示范。我们可以试着学习以不同的方式来陪伴孩子处理悲伤、表达思念。

作者开始并不急着明明白白地告诉小孩死亡是怎么一回事,只是说他在医院去世了。而是一层层细细地描写小女孩在面对好友小鲁从住院到死亡时内心的真实感受,从忿怒(不让跟小鲁说话)、难过(一家人痛苦)直至失落(写诗)和不舍(多画面),这些茫然的情绪再由各种纪念活动得以适度的宣泄。渐渐的小女孩和我们为伤口寻找到了合适的诊治的手段。

最终,小女孩明白了,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结束,它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它会存在所有爱他的人的心中,保有暖暖的温度。

【第15画面】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原文:我相信,那只蜂鸟一定会想起来。

解析:

果真,蜂鸟徐徐落下,小女孩的设想成真。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却给出一个非常富有希望的结尾。

一本关于朋友之间友谊的书,小女孩和小鲁在池塘边泡脚;绿色的门上画黄色郁金香;用吸管和瓶子做了一朵花 ——蜂鸟喂食器;小鲁经常生病去世了,小女孩很伤心。

同学们为了纪念小鲁,同学们给他写信,写贺卡,写了诗,还造了一个池塘。小女孩在树上挂上了他们一起制作的蜂鸟喂食器,之后就看到了一只蜂鸟飞来,彼此看着对方,然后就飞到蜂鸟喂食器那儿喝糖水。这个蜂鸟一定就是去世了的那个好朋友小鲁。

作者认为:“小孩儿必须学习认识生活中的困境和抉择,因为‘这就是人生’”。这样的一本书可以安抚我们疼痛的心,引领孩子学会如何怀念逝去的人或物。

【封&底】


孩子间悲而不伤的纪念——《小鲁的池塘》导读

解析:

这个温柔的故事诉说了友谊、失去和希望,作者也试图说明,从朋友、家人那儿得到支持和美好的记忆都同样令人欣慰。

为悲伤找一个出口,据说,在日本一些医院的重病房旁有个不大的房间,摆满了像《小鲁的池塘》,《獾的礼物》这些“死亡主题”的图画书,一些穿着粉色护士服的姐姐会抱着小朋友让他们坐在自己的左膝头,听着自己的心跳和朗读声,一起阅读这些绘本,让他们从书里去体味死亡并不遥远和可怕。

死亡一向是社会的禁忌,大人也常常刻意回避和小孩谈论与死亡有关的事,源自大人不知该如何向小孩启齿。然而死亡就时常发生在小孩子的周围,既不能视而不见,更无法避而不谈,不仅是情感上的重创,更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须认真思考和学习的生命课题。

我们可以试着学习以不同的方式来陪伴孩子处理悲伤、表达思念,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命的存在和结束,《小鲁的池塘》就是一个示范。

四、作者信息

伊夫·邦廷,美国当代最具价值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1928年生于北爱尔兰,1968年开始写作,1995年以《烟雾迷漫的夜晚》获凯迪克金奖。主题涵盖巨人、精灵和鬼魅,以及儿童与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她在作品中关注移民、无家可归者、战死者后代等社会不同层面,给孩子们展示不同的人生,深具现实意义。对于略显沉重的题材,她常以贴近孩子生活的素材和表达方式写作,让人在悲伤之余看见希望,因此深受大小读者的喜爱。

罗纳德·希姆勒(RonaldHimler),美国著名插画家,1972年出版第一本童书后,至今作品已逾七十本。他擅长以流畅的铅笔线条勾勒故事的场景和人物,再以水彩晕染营造故事动人的氛围。他与邦廷女士合作过许多本图画书,其中包括《小鲁的池塘》、《爷爷的墙》、《开往远方的列车》、《我想有个家》等。


说明:本文属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可转载和移作它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池塘   孩子   友谊   蜂鸟   门上   主人公   原文   小女孩   悲伤   内心   画面   妈妈   方式   朋友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