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市井之食,一碗“卤煮火烧”,驱走秋日的寒

北京的秋天说来就来,一场雨过后,温度骤降。

大家不慌不忙的穿上御寒的衣物,并不感觉很冷,只是夜晚在还未供暖的屋子里,说一句“这天真是冷啊......”

当秋来临之时,我的胃里总会滋生出一些“小馋虫”,激发着大脑,去寻觅一些与秋有关的食物,既可以暖身,又可以解馋。每每这时,我就会想到老北京的市井之食“卤煮火烧”。

有人会问,为何“卤煮火烧”与秋日有关呢?

老北京的市井之食,一碗“卤煮火烧”,驱走秋日的寒

我觉得,春天,大地苏醒,万象更新,像“春卷”“春饼”这些小清新的吃食更符合些;夏天,烈日炎炎,“拍黄瓜”“果仁菠菜”易于去暑;而到了冬天,“涮羊肉”应该是当仁不让;而这一碗“卤煮火烧”,是我秋日的“标准配置”,也是我刚来到北京时的记忆......

若干年前,“北漂”这个词还未兴起,地铁线路还未有这么丰富。在一个秋日的中午,离家的火车终于在北京停下,站在北京站的广场上,一切是那么的兴奋,一切是那么的紧张,一切实那么的期望,一切又是那么的未知。

懵懂的我坐上了北去的公交车,去往我的目的地。售票员努力的喊着报站,因为公交车上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此时我些许明白了一些事情,一是,北京的人真是多;二是,售票员说的话我是一句没听懂,可能他说的太快,可能这就是“北京话”吧。

我努力地扶着栏杆,抬着头紧盯着车上部的印着的行驶路线图,生怕坐过站,虽然我知道我的目的地在倒数的两三站,但我依然不敢松懈。夜幕降临,背着行囊我的终于下车了,两腿发麻,这又让我明白了另外一些事情,那就是北京真大。

饥肠辘辘的我安顿好住处后,变外出觅食。在这个类似于城乡结合部的地方,街边很热闹,各式各样的店铺应有尽有,就像县城的集市一样,有时候我很恍惚,我这是究竟在哪里。

走走停停,进进出出,兜里的钱捉襟见肘,我要精打细算。

老北京的市井之食,一碗“卤煮火烧”,驱走秋日的寒

一阵风吹过,带来了一丝香气,里面夹杂着一些浓重脏器的味道,这种味道并不使人讨厌,反而激发了大脑,唾液腺瞬间爆发了。我顶着风走着,快速寻找着,在一家没有招牌的房子前停下了,说是没有招牌,但窗户上挂着的纸板上大大的两个字“卤煮”,虽说我不明白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食物,但潜意识里我觉得应该很好吃。

推门进屋,屋子不大,陈设很是老旧,我觉得可以用破旧来形容,四五张简易小方桌,周围是一圈各种颜色的塑料凳子,地上黑乎乎的,分不清是油污还是人走的多了磨出来的。门口有一口混混沌沌的大锅,大锅里上下分飞,滚滚地冒着热气,锅里面是猪小肠、猪肺、炸豆腐和白面小饼。这种由动物脂肪、动物蛋白、植物蛋白加上碳水化合物的组合,对于想吃饱,想解馋,不富裕的市井人来说,是非常理想的食品,此时我明白了,原来这就是“卤煮”。这就是“猪下水”的完美变身。

老北京的市井之食,一碗“卤煮火烧”,驱走秋日的寒

看着挂着价目表,看着锅旁叠放着的碗,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大碗。一是,我实在是很饿了;二是,大碗真的很实惠,真的很便宜,若按现在的形容词,那就是性价比高!在一个角落里我坐了下来,学着旁人,加入辣椒、蒜泥、香菜、酱豆腐汁,略加搅拌,我变大快朵颐起来......

在那里生活的几年中,每当秋日的到来,我都会跑到那个小馆吃几次。每次吃完,感受都不尽相同。随着时间的流逝,收入的增加,工作的变动,我已离开了那里。

若干年后秋日的一天,乘地铁故地重游,却发现高楼林立,早已物是人非。只有脑海里残存的那一丝丝记忆“秋日......北京......一个少年......一碗卤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市井   秋日   碳水化合物   火烧   北京站   唾液腺   酱豆腐   解馋   售票员   大碗   北京   招牌   目的地   大脑   地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