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强调!不要给孩子玩手机了,入园后的差距令人吃惊

1、

我的朋友小米是一位特教老师,工作内容是对罹患多动症的孩子进行干预。

近几年,小米加班次数更加多了,见她一面难上加难。

一次见面,我问她怎么忙成这样,她苦笑着告诉我,这都得拜手机所赐——自从智能手机普及开来以后,来做干预的多动症儿童越来越多。

她最近新收的一个男孩儿,已经4周岁多了,今年上幼儿园“复读”小班,结果仍然因为无法适应,被园方劝退。

我问他,多动症症状挺明显的,怎么家长拖到四岁才来看呀?

小米说:

因为孩子拿了手机看就不“多动”了呀!其实这个小孩日常生活,完全依赖手机,吃饭看,发脾气要看,一天累计能看上4、5个钟头。所以他不仅有多动症,其他方面的发育指标也是落后的,比如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画画、不会用剪刀、也不会用语言告诉老师自己要上厕所,确实无法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听完小米的话,我心里也有点害怕。

我自己有个闺女,有时候也会用拿手机哄哄她。

一直以为看手机只会对孩子视力造成影响,所以严格限制了单次看手机的时间。

但是听了小米的话,我才知道,过多地使用手机,会对孩子的智力、情商和肢体发育都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

再次强调!不要给孩子玩手机了,入园后的差距令人吃惊


2

手机、ipad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我们离不开的一个育儿帮手。

如果让孩子沉迷手机一下下,我们家长就可以让自己好好休息一会儿,或者不受打扰地工作上一阵子。

所以手机就成了孩子的保姆,甚至变成孩子的第二家长。

但是,最近美国一项仍在进行的大型研究的初步数据显示,每天用这类电子产品超过7小时的9至10岁儿童,大脑皮层有过早变薄的迹象。

而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是负责处理感官信息。

研究还显示,每天盯着屏幕超过两小时的孩子,语言和推理考试表现较差。

其实,硅谷的科技达人们,都严格限制自己的孩子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间。

比如,ipad的创始人乔布斯严格控制孩子面对电子屏幕的时间,上学日的晚上和周末的部分时间,完全禁止使用手机。

并且,乔布斯不许智能设备出现在餐桌上,他会选择和孩子在晚饭的时候讨论书籍、历史等话题。

比尔盖茨的三个孩子,都是直到14岁才拥有他们自己的手机,尽管他们因为自己的同伴早早就有了手机这件事闹了好久。

英国的查尔斯王子,也在一次采访中透露,自己严禁智能设备出现在小王子和小公主的育儿室里。

他希望孩子能在真实的世界里长大,而不是囚禁在四壁之中,用智能设备去了解这个世界。

3

到底这项高科技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危害,能让如此多科技大佬和名人都避之不及?

很多研究者都指出,近年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比如肥胖,注意力缺陷、成绩下降、社交障碍、游戏上瘾、脾气暴躁、视力下降、脊椎受损等多种缺陷,可能都和频繁、长期地使用智能设备有关。

再次强调!不要给孩子玩手机了,入园后的差距令人吃惊


很多父母会说,我的孩子玩手机很专注。

但是注意力分为两种,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

所谓的被动注意,就像气球突然爆炸发出巨响,我们会下意识地转头去看。

孩子在玩手机的时候,启动的就是被动注意。

这种专注是完全没有目的而且不自觉的,不需要孩子付出任何努力,只需跟随屏幕上绚丽的动画和丰富的音效即可。

相反,阅读、学习、探究等活动,则需要孩子启动主动注意。简单点说,就是孩子需要“动脑筋”。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曾说过:“天才首先就是注意力。”

只有构建好主动注意的能力,孩子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胜人一筹。而过多使用智能设备,却会伤害这种能力,造成孩子的注意力缺陷。

心理学上将儿童的社交发展细分为好几个阶段,几乎每一阶段的社交都需要与真实的人发生互动。

比如3个月的孩子看见父母的脸会笑;9个月的孩子会发出声音,吸引妈妈看自己;1岁以上的孩子会开始模仿;2岁以上的孩子会开始与人合作;3岁以上的孩子,会开始和小伙伴一起玩游戏。

但是,如果过度沉迷电子屏幕、智能玩具,孩子就得不到足够的机会与人交流,他就无法发展出正常的社交行为和社会情感。

这也是为什么沉迷手机的孩子,总是显得脾气暴躁、缺乏耐心和同理心。

我们常看见一些新闻,孩子就因为父母没收了手机,要么自杀,要么对父母拳脚相向。

再次强调!不要给孩子玩手机了,入园后的差距令人吃惊


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凯瑟琳博士,她在短篇里忧心忡忡地向广大父母阐释,智能手机对幼儿最大的危害,就是会破坏孩子的创意能力。

在没有手机和电视之前,孩子们在大自然里玩、和同伴玩、用玩具玩。

这些传统游戏被称之为“深度游戏”,这种游戏发生在真实的世界里,但是孩子们会运用自己的头脑去想像,从而创立自己的小小世界。

比如我们经常会看见,孩子拿着玩具小人,一边玩一边自言自语地编故事,或者用积木搭出一个造型,再和家长解释这个“机器人”拥有的各种功能。

这种想象力,就是所谓“创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智能设备的出现,彻底取代了孩子们的传统游戏,同时也夺走了孩子在童年期充分发展创意能力的机会。

除开以上三项,长期使用智能设备,还会带来游戏上瘾、个人信息泄露、过度肥胖、睡眠紊乱等其他严重的问题。

4

如果说绝对孩子禁止使用电子设备,那是痴人说梦;但让孩子长期暴露在电子屏幕前面,也是为人父母的失职。

心理专家建议,要从一开始就预防孩子对智能设备产生依赖。如果等有了成瘾问题后再去处理,就为时已晚。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手机呢?

美国儿科学会就禁止2岁以下的孩子使用手机、ipad和观看电视。

2-5岁的孩子每天待在屏幕前的所有时间,合计不能超过1个小时。

再次强调!不要给孩子玩手机了,入园后的差距令人吃惊


一项2010年的研究指出,当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有真人参与互动时,孩子控制情感的大脑区域的活动,会比只是独自观看电视的孩子的大脑活跃很多。

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使用高科技接受一些教育的话,请一定要陪在孩子身边一起,适时地暂停动画和游戏,和孩子讨论他刚刚看到了什么。

能够发展孩子主动注意力的活动要尽早开始培养,比如阅读、积木、拼图、绘画等。

尤其是要优先引入阅读,在孩子喜欢上绘本和阅读之后,再开始让孩子接触动画片,电子游戏要放到最后引入,最大程度保护孩子的深度阅读能力。

由于电子屏幕发出的光源会影响人体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直接影响人的睡眠。

所以在孩子睡觉时间的起码一小时前,不要让孩子玩手机看电视。

和孩子一起设立好使用手机的规则。

这份规则里,包括可以使用智能设备的时间、场合、使用时长,以及一定的奖惩措施。

比如每次将手机交给孩子前,先设置好一个闹铃,并且和孩子约定好,闹钟响了,手机就要还给妈妈。

教会学龄前儿童遵守规则并不容易,唯一的办法就是“言出必行”,让孩子认识到,和妈妈之间的约定是不可以打破的。

再次强调!不要给孩子玩手机了,入园后的差距令人吃惊


5

其实,智能设备只是一项工具,而工具本身并不存在单纯的好与坏,而是要看我们去如何使用。

作为家长,我们不能强行一刀切、禁止孩子使用智能设备。

我们要做的,是教会孩子如何合理使用智能设备,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与进步。

而抵制智能设备的不良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对真实世界产生兴趣,多发展爱好,多结交朋友。

只有当孩子在现实世界里也有擅长的活动,也有可以分享乐趣的好朋友,才不会在虚拟的世界里沉迷到底。

而想让孩子不插电,首先我们家长要先不插电。

颜如晶在《奇葩说》里说,父母是孩子前半生唯一的观众。

在这一场独特的人生戏剧里,我们都只有彼此,不应该再在两者之间竖起一到电子屏幕。

我们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孩子的眼睛,而不是透过摄像头;

我们要用自己的手拉着孩子的手,而不是各自端着手机;

我们要用自己的温度去温暖孩子,而不是只剩下冷冰冰的键盘和屏幕。

我们要给与孩子真实的需要感和价值感,不要让他们流落到虚拟的世界里去寻找。

文/火星主妇 亲宝宝特约作者

亲宝宝APP:一站式智能家庭育儿平台,提供亲子空间、智能育儿、生活社区和优选母婴产品等优质服务,帮助家庭更好地关爱孩子,培育下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手机   创意   小米   社交   注意力   吃惊   差距   屏幕   家长   父母   能力   孩子   智能   时间   设备   世界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