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喊“我讨厌妈妈”,大多数父母的回应都错了!

1、

前一阵,我经历了亲子关系最糟糕的一段时间。

晚上叫果果去刷牙,果果不动,也不回答,仍在客厅摆弄着她的芭比娃娃。

我有些火大,去拉她,她却挣脱开到处跑。好不容易把她弄到洗漱台了,却故意往地上滑。

我铁青着脸用手架着她的腋窝,把她提到凳子上,给她挤出牙膏。谁知道她居然拿着牙刷开始刷洗脸槽。

愤怒的我一把抓过她的牙刷,往地上一摔,牙刷瞬间断成两截。

果果哇地大哭:“你是坏妈妈!我不喜欢你!”


孩子大喊“我讨厌妈妈”,大多数父母的回应都错了!


这句话,果果最近随时挂在口中。叫她起床,她说:“我不喜欢你!”叫她吃饭,她半天不动,再叫,又来了:“我不喜欢你!别叫我了!”

我早听烦了。吼到:“你以为我喜欢你吗!”

她一听,哭得更厉害了,尖叫一声跑到过道上躺着,大喊:“我不喜欢妈妈!我讨厌妈妈!”

那一刻,我身心俱疲,感觉特别挫败。

以前那个动不动就说“妈妈,我最爱你”、“我要永远和妈妈在一起”的果果哪里去了?

我怎么就成了她口中“最讨厌的妈妈”了?

跟朋友聊起,她说:巧了,我儿子最近也说不喜欢我。

她儿子小鱼今年刚4岁。放寒假后,奶奶把小鱼带回了老家。

朋友想干脆过完春节让小鱼就在老家读幼儿园,一来费用低,二来奶奶暂时不会再过来,自己和老公都太忙。等小鱼读一年级了,再接回来。

起初,小鱼在视频里还每天喊妈妈。

可是有一天视频,小鱼怎么都不过来,奶奶叫了几遍后,他说:“我不喜欢妈妈!”,跑了。

朋友特心酸又无奈。

她以为是小鱼在老家呆久了,跟她生疏了。没曾想,是奶奶告诉了他,妈妈让他就在老家读幼儿园。

他以为只是回去玩玩,还觉得新鲜开心。没想到,妈妈却要把他留下。

奶奶说,小鱼讲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是不是不喜欢我了?”

朋友的鼻子一酸,眼泪唰唰往下落。

原来,孩子是以为妈妈不喜欢自己了,才说我不喜欢妈妈啊。

孩子大喊“我讨厌妈妈”,大多数父母的回应都错了!


2

心理学上有一个“冰山理论”,孩子被我们看见的行为表现,其实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涌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冰山,才是孩子行为背后真实的原因。

那么,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你”这样的反话时,又究竟想告诉父母什么呢?

回顾这两个月,接了一份线上工作的我,需要随时看手机,根本顾不上果果。

多少次,果果说:“妈妈,您别看手机了好吗?”我嘴里说好好,眼睛却仍然盯着手机。

有时,她催急了,我心里就烦:“你不会自己玩吗?没看妈妈多忙?”

有时,说好陪她玩,可是玩不过两分钟,又掏出手机回消息。

果果因此大哭吵闹,我却觉得:你怎么还不如小时候懂事!不会自己玩了!天天吵得我烦了!

如今想起来,心疼不已。

张德芬说:孩子天生就是最敏感的小雷达,父母表面上再怎么说、怎么做,都不如他们在能量层面、心理层面感受到的东西来得有说服力。

尽管我仍然每天和她在一起,时不时会说:“妈妈爱你喜欢你。”

可她的感受完全不同:

如果妈妈喜欢我,为什么宁愿看手机也不陪我?为什么嫌我烦?为什么不想和我在一起?

小小的孩子敏感地察觉情感,却无法准确表达,才会喊出反话:“我不喜欢你!”


孩子大喊“我讨厌妈妈”,大多数父母的回应都错了!


武志红讲过一个心理咨询案例。

来访者已经30岁了,却无论在什么场合,都非常紧张自卑,他总觉得别人都对他说话不感兴趣。

武志红怀疑他和妈妈的关系存在很大问题。可是他却每天回家都会跟妈妈聊天,看起来关系很好。

直到他问:聊了那么多,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美好回忆吗?能不能说一两个?

来访者被戳痛了,他想不起一个。

原来,30年如一日,永远是,他看着妈妈说话,而妈妈给他一个侧脸,她的脸永远是正对着前方。

妈妈在听,也有回应,但从来都是心不在焉。这让他时刻怀疑,是不是他讲的事情没意思,妈妈不喜欢,甚至,妈妈根本就不爱他。

心理学家戴维·埃尔金德说:“孩子们最需要知道的是,他们对父母很重要,永远都被爱围绕。”

这两个原因的背后,都透漏着孩子内心对被爱的需要与安全感的缺乏。

孩子从2岁开始,逐渐具有清晰的意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有时会不喜欢父母的指令和要求。

小一些的孩子,会单纯因为父母提出的要求,而可能喊出“我不喜欢你”这样的话,但事实上,他不是不喜欢父母,只是不喜欢父母的指令。

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时候,会因为父母提出要求时的态度,而有所不同。

当我心里被各种事情充满时,看到果果也只有很多严苛的要求:“快点起床!”“好好吃饭!”“马上刷牙!”“赶紧睡觉!”

这样的指令,会让已经有自我意识的孩子更反感。

同时,一方面,孩子真的不想做一些事或做不到,另一方面,又害怕父母因此不喜欢自己,内心仍然渴望被父母喜欢。

各种纠结最终就以“我不喜欢你!”这句话呈现出来。


孩子大喊“我讨厌妈妈”,大多数父母的回应都错了!


3

那么,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你”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当孩子对父母说“我不喜欢你!”时,父母的内心会很受挫,有时甚至会想:“你不喜欢我,我更不喜欢现在的你!”

然而,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深孩子的负面情绪与亲子关系的疏离。

有次,当果果再说这句话时,我微笑地回应:“即使你不喜欢妈妈,妈妈也喜欢你。”

果果愣了一下,很快开心地去玩别的了。

绘本《你是我的孩子》中说: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要求,你有才华、好看……才会喜欢你。可是父母给孩子的爱,却应该是没有条件和要求的,仅仅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当孩子越说出“我不喜欢你”时,越需要确知这一点。不是因为自己做得好、听话,也不是因为自己喜欢父母,父母才喜欢自己。

而是无论自己的表现如何,父母都爱着我。

这份笃定感会帮助孩子更深认识自己的价值,更快从情绪中出来,重新转变为:“爸爸/妈妈,我也喜欢你。”

当我意识到果果说出“妈妈我不喜欢你!我讨厌你!”,是因为我太忙而忽略她后,我推掉了需要我花大量时间在手机上的工作;

陪果果一起玩过家家;在家里高低床的楼梯边,我当她的滑滑梯;

和她一起谈论她觉得重要有趣的事。

不经意间我发现,果果已经好久没有说这句话了。

《相约星期二》中的教授莫里说:“当我和你说话时,我想的只有你,没有将要上映的电影,也没有上周做的检查。”

当父母愿意用这样的态度,花时间花精力全心陪伴孩子,专心听孩子说话,尽情陪孩子玩耍时,孩子就会感觉到父母是真的爱自己。


孩子大喊“我讨厌妈妈”,大多数父母的回应都错了!


孩子自我意识萌芽阶段,我们需要接纳和引导,而不是厌烦和制止。

家庭教育导师说,2-3岁的孩子,刚刚有了自我意识,渴望很多探索。

这时候,如果父母总是对他们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必须这样,必须那样”,孩子的探索和自我意识会受限,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如果不是一些很有原则性的问题,可以多顺从孩子的心意,让孩子自由探索。

更可以趁这个阶段,多培养孩子独立,放手让孩子多自己做事。

比如孩子想要自己穿鞋,但是穿反了,也偏偏不喜欢父母帮自己穿,父母不要着急帮孩子换回来,只需要提醒:“宝贝,鞋子需要换一只脚。”

如果孩子不照做也没关系,再大点自然就懂了。

多鼓励和欣赏孩子,会帮助孩子在这个阶段健康发展。

当孩子说“我不喜欢你”时,爸爸妈妈不用为此受伤,也不要觉得挫败。

其实,孩子的任何行为,都是一种渴望被理解的信号。

木村久一说:“家长要善于细心地观察孩子,从孩子的一举一动和只言片语中去发现孩子的需要。”

父母用心了解孩子反话背后的原因,读懂孩子真正想说的话,明白孩子的成长规律,平和面对孩子,智慧引导孩子。

你永远会是孩子最喜欢的爸爸/妈妈,孩子也会在爱与关怀中健康成长。


文/羔小羊 亲宝宝特约作者

亲宝宝APP:一站式智能家庭育儿平台,提供亲子空间、智能育儿、生活社区和优选母婴产品等优质服务,帮助家庭更好地关爱孩子,培育下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父母   妈妈   孩子   反话   来访者   牙刷   指令   小鱼   老家   奶奶   说话   原因   喜欢   朋友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