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一边呼吁女性不要做全职妈妈,一边强调要亲自带娃?》

具体来说,“亲自带娃”是指什么意思?

一般来说这都是在表示一种一切都要自己操作的意思。

比如,亲自给娃穿衣服系鞋带,亲自接送上下学,亲自做饭甚至喂饭,亲自监督和指导作业、亲自洗澡、亲自铺床哄睡着……等等等等。

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出于“外包服务”的不信任——怕外人不上心,怕父母不够科学,怕娃没有享受到可能的最高级的服务。

说白了,是因为无法相信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找不到可以托付的人,或者支付不起对方的酬劳,也无力察觉、纠正和制止他人的失职迹象,所以千般考虑之下还是“自己来”。

如果是因为这样而“自己带”,势必时时处处显示出巨大的沮丧、焦虑和懦弱。会成为贯穿子女整个童年——如果不是一生的话——的“背景辐射”。ta将来能真正领导、参与甚至识别一个有效的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会被极大的削弱——因为父母每一天都在用无言的日常生活决定向ta展示“这可绝对不行,就算是亲爹妈都不行,你还是只能靠自己,顶多靠法定财务捆绑的配偶”。

恐惧忌讳到了这个地步,谈何了解和学习合作的技术?

我明白,这是心肝宝贝,绝对不容闪失。但是你们也要明白“绝对不容闪失”的代价绝不只是一方放弃职业生涯,还有子女自身在人格上受到的影响。

追根到底,“绝对不容闪失”的背后毕竟是信仰的无能。

更不用说这种“绝对不容闪失”的心态往往会被充满兽性的幼崽察觉,被毫不犹豫的做“自我绑架”的运用,而将父母玩弄于股掌之上,令一切的人格教育皆变为虚应故事。

动机是一种魔法。

看似物理后果等效的行为,如果出于不同的动机,对目睹这事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精神影响。而不同的动机也会影响到从开端到结果的过程的方方面面细节。

你仍然可以大量的亲自服务子女的饮食起居,但你的动机不可以是因为对ta人的无法信任

比如,你最好不要在饭桌前轻易的感叹又有一件社会新闻展现了人心残酷,然后对子女炫耀“幸亏你有个好妈/爸,宁可辛苦点也要亲自照顾你”。

比如,你最好不要在配偶出于对你辛劳的不忍,提出请阿姨帮忙的时候,用“外人我信不过”这样的理由拒绝。

你仍然可以做一样的选择,但不应该是为了这样的理由做这件事。

这是其一。


其二,到底本质上何谓“亲自带孩子”?

这是指在一切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议题上,尽可能的由你自己或者你选择的受托人对子女实施引导。

仅仅是指这个。

世界观,是指关于世界是什么样的一切答案。你的子女需要借用你的判断力和你的视野。事实上ta在幼年时期的整个学习大纲是你决定的,而绝不是学校决定的。学校、教师的大纲实质上是因为你的首肯才会被放进ta的人生安排里。因此学校和老师只是你所选择的代理人,只是在执行你的意志。——除非你只是闭着眼睛随波逐流。

价值观,是这里面的关键部分。

ta在学校受了欺负,这个思想引导需要你亲自做。

ta在学习上感到沮丧,这个引导需要你亲自做。

ta遇到了朋友的背叛,这个引导需要你亲自做。

ta感到孤独,这个引导需要你亲自做。

ta帮助别人却觉得受到了辜负,这个引导需要你亲自做。

看懂这是什么意思了吗?

在这些点上的出现,提供关键的建议和指导,并在理念的实施中提供密切的帮助和保护,是父母真正最重要的职责。

或者我换一个更能让你们刻骨铭心的说法——谁在做这件事,谁才是你子女真正的父母。

生父、养父,不如教父

生母、养母,不如教母

因为只有在做这件事的人,才是真正在亲自带孩子的人。

这个你明白了,一定会看到两个基本的问题——

第一,我无法做到把所有这类议题全部垄断,那么对那些不可避免会影响到这些议题的其他事物该怎么办?

第二,对这些议题,即使经过再怎么刻苦的学习和思考,我自己也没有确定的答案——主要是以我三十岁而已的简短、单调、迷茫的人生,我也不知道哪个答案是正确的,那要怎么办?

对于第一个问题,你记住了——凡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天意

你的子女还有一个绝对不可能排除的父母,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ta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教师,权威甚至在你之上。你的子女,本就是天生,也必定要由天养。你作为世界为你子女选择的看守者,你有天然的权利去善尽自己的一切判断覆盖你所有能覆盖的部分。在你善尽这个职责之后,那些不容你选择的东西其实是世界决定给你子女的教育。

举个例子——不容选择的统一课纲,你无力选择的学区安排等等等等你无力勉强的环境因素。

如何与自己不能选择的条件共处,这是你要给的教育之一。不容你选择的因素给子女的影响,你顺从自己的良心该对抗对抗、该接受接受,但是要注意,不要用越理非法的手段强行控制

它会是你子女人格的很大一个组成部分。将来你会发现——那其中包含了很多超出你自己境界的深意。这也是你为什么不可以用越理非法的手段去管理这些因素的原因。用合理合法的手段不能抗拒的部分,你要相信那虽然让你恐慌,但却是出于高于你的、比你更爱你的子女的安排。那往往是超越你时代局限和人格缺陷的正确的东西,一些比你更高的东西。

否则,难道子女只能照着你的模子塑形吗?如果你真的成功了(幸好这是不可能的),你确信那是绝对最好的答案吗?

至于第二条,你没有最好的答案,这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你有没有努力去寻找过这些答案,在分辨不同的答案上你自己花了多少实实在在的努力。

关于背叛这件事,你自己想了多少?

关于信任这件事,你自己想了多少?

你要做的并不是给予子女所谓“正确的答案”,而是要给出一个尽可能正确的答案,好让ta们不至于要从零开始、从几乎毫无价值的低级错误开始。

你要做的本来就不是把ta们送到终点,而是沿着你自己行过的路留下路标,以免ta们完全茫然和迷失。

一片迷雾之中有三盏灯,迷路的人并不见得要往那盏灯处去,但有这三盏灯,ta才能对自己描述自己想去的那个方向——“在A灯与B灯正中间的那个方向”。

你的教导的作用不是作为“目的地信标”,而是作为定位星座,让ta们可以凭着反馈信号去ta们自己的目的地。

所以,你自己离目的地有多近是一个无关的问题

真正关键的问题是要精确、严谨、完善的表达你现在在哪里。你在传递的,更像是一项未完成的研究的实验记录。它更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一系列被精心设计的、值得重视的、表述良好的事实记录,以及建立在这些记录上的观察总结。

你不需要主张“我的结论是对的”,只需要让对方明白以ta自己现在下的功夫,不继承你的手册是愚蠢的。而ta在翻看你的手册的同时,并没有义务认同你的结论。

难道你觉得强加这个义务给ta是一种更好的安排吗?


作者:HJ


#带孩子##全职妈妈##全职主妇##亲子教育##儿童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闪失   这个世界   议题   动机   人格   目的地   子女   结论   无力   手段   父母   因素   正确   答案   关键   妈妈   女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