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下身子,才能收获更好的孩子


俯下身子,才能收获更好的孩子

大理石地面上,一大一小席地而坐。男孩小脸胖嘟嘟的,看上去好像受了什么委屈。年长者上身微倾,面带微笑,似在跟男孩说着什么。

很多爸妈被朋友圈里的这张照片所打动!照片是一位家长发到朋友圈的,镜头定格的是杭州一所学校二年级教室外休息区发生的一幕:陪着孩子席地而坐的人是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刘晋斌。

为什么这一大一小要坐在地上?他们在聊什么?“其实就是一件小事。当天,这个孩子上课时情绪有点波动,我就和他聊了聊天,给他疏导情绪。”刘校长说。原来,照片里小主人公,是该校201班一名学生。9月12日下午,班上正在上科学课。原本思维活跃、一向积极的小男孩,情绪有些低落。“这是个特别聪明的孩子。我和他挺熟悉的,孩子每次见到我都会主动问好。”刘校长说。刘校长自己就是一位科学特级教师,当时正在教室后面旁听,“我观察到那个孩子在课堂上闷闷不乐,就想找他聊聊。”

教室外面的走廊没有坐的地方,一大一小干脆席地而坐,唠起了嗑。

刘晋斌校长非常认真地听了孩子的话,还和他聊起了科学,夸赞他课外阅读的书多,这是个非常好的习惯,但也要认真听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得到校长的安慰,一直嘟着嘴的小男生脸上渐渐有了笑容。

这暖心的一幕,被一旁偶然路过的老师拍了下来。

“孩子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受挫心理。只有通过对话了解孩子心中的想法,才能让他情绪慢慢稳定下来,也不会因此对课堂产生反感。”刘校长解释道,“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在和大人倾诉的过程中,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帮他们打开心扉,平复情绪。”和刘校长聊了10来分钟后,孩子终于打开心结,蹦跳着回教室继续上课了……

这确实是一件小事,但是为什么我们偏偏会被这样的瞬间温暖?因为在这张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平视的姿态。对很多孩子,尤其是低年级孩子而言,不用仰望,不用猜大人的心思,不用听居高临下的教导,平视恰恰是敞开心扉的开始。

弯下腰,带着儿童的视角,接近孩子的高度。属于教育的“平视”不光有视线的高度,更有心灵的交互。有时候我们很习惯用成人的视角去解析孩子的行为,给行为下定义,评判对错。可是,教育的前提本是理解,理解孩子的举动和心理,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把他们带出无知和蒙昧。我们经常遇到大人教训孩子时的开场白是:“你知道我为什么生气吗?”“你知道自己错在哪吗?”“你自己说这么做对不对?”这时候,孩子往往诚惶诚恐地看着大人的脸色,用小脑袋使劲回想自己刚刚的所作所为,究竟哪里出了问题。用自己不太成熟的是非辨别能力来猜个“对”或“错”。

有些孩子能够猜对,而有些孩子却可能猜不对。可是,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呢?有没有可能孩子所做的“错事”,在孩子的角度上有某些理由?有一年,刘晋斌在校园里发现,一个小男孩拿着一块小木片往银杏树上扔。上前一问才知道他在打银杏果。“你打银杏果干什么?”要知道,学校一直提倡要爱惜树木,不能随便摘果子,这甚至是品德考核中的内容。“银杏果可以降血压,捡几颗回去给爷爷吃。”男孩说,银杏果放在微波炉中煮一分钟,炸开了就可以吃了。不能多吃,一天就只能吃十颗。

校长被萌化了,问:“你捡了几颗啦?”“不多。”男孩将袋子里捡的银杏果倒出来,七八颗小果子撒出来。于是,那天,刘校长没有批评,而是鼓励了孩子的举动,“不能因为爱惜果实,就给摘果子的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老师要找原因,这也是对老师的一种考验。”后来,这个有孝心的男孩让刘校长惦记了一整年。第二年秋天刘校长特地捡了一大袋子银杏果等着给男孩。

给孩子的行为找出原因,而不是轻易地贴上“坏孩子”标签。因为,很多时候如果我们能够俯下身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这个标签就可能大不一样。还记得那位名叫“李海林”的校长被自己学校的小男生“踹”了一脚的小故事——

某个星期一晚上,李校长穿着休闲服在校园中巡视。

在小学部走廊里,忽然有个一年级的孩子跑过来,仰着脸问:“你是李海林校长吗?”

“是呀,你平时不是认识我的吗?”

“你平时不是穿这样的衣服的。”

“是的,平时穿的是西装,这是休闲装。”

孩子显然不知道什么是西装什么是休闲装,想了一会,说:“你明天还是穿这样的衣服吗?”

“你喜欢我穿这样的衣服吗?”

男孩点点头。“好的,我明天就穿这件衣服。“

男孩显然很高兴,然后……抬腿踢了校长一脚。

之后,就跑回教室了。

校长想了一下,跟着走进教室,坐在他身边。问道:“你喜欢我穿这件衣服吗?”

男孩点点头。

“你喜欢校长伯伯吗?”

男孩又点点头,身体又有动作,有再踢一脚的意思。

李校长用手挡着说:“你想踢我一下是吗?”

孩子还是点点头。

“我知道你肯定喜欢我,所以你刚才就踢了我一脚。但是校长伯伯被你踢得好痛哟,你帮我揉揉好吗?”

孩子看看李校长,就轻轻在腿上摸了一下。

“你今后再喜欢我,就跟我拍一下手好吗,不再踢我了,因为踢我,我很痛的。”校长伸出手,孩子一点也没有犹豫,扬起小手,啪一声打在他伸出的手上。

李校长感慨,孩子的世界真的是一个跟我们大人不一样的世界。

在我们大人世界里,踢人一脚是多么不礼貌、多么具有攻击性的一个动作,但怎么也想不到,在有些孩子的世界里,这是一种表示喜欢的动作。如果我们不懂得孩子这样的心思,我们就会误解孩子,就会责骂孩子。

“我喜欢你所以我踢你一脚”,这显然不是正确的、合适的情感表达方式。所以我们要教给孩子另一种情感表达方式,但前提是先要理解孩子,然后再来纠正孩子。

从大人的角度来看,批评孩子是正确的,因为不能踢人。但在孩子那里,受了你的批评责骂,就会得出“我不能喜欢别人”的结论。这就是成人平时犯的最多的错误:我们按照我们成人的方式来理解孩子。甚至,我们的理解大部分情况下是错误的。

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那么我们要做的是静待花开;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一棵树苗,那么我们要做的是留给他们足够伸展枝丫的空间;如果每个孩子都是一条小鱼,那么我们要做的是敞开海一样宽阔的胸怀,接纳他们的畅游、跳跃。

教育者们俯下身,认真倾听、安静同行,往往能收获更优秀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孩子   席地而坐   果子   点点头   身子   校长   成人   大人   平时   教室   情绪   衣服   男孩   老师   喜欢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