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讯科技的发达,交通的便捷,我们是不是没有"乡愁"了?

随着通讯科技的发达,交通的便捷,我们是不是没有"乡愁"了?


1


什么是乡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笔下的乡愁。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这是歌曲中的乡愁。


“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余光中的乡愁。


我的乡愁:是黄昏烟囱里的袅袅炊烟;是村里的土地庙,是田间泥泞的小路;是田野里的稻草人;是池塘里的泥鳅;是夏天树上的知了;是燕子在老屋梁上衔泥做巢;是奶奶慈祥的笑容;是爷爷用烟叶自制的香烟;是妈妈的唠叨;是爸爸的不苟言笑;是童年里的记忆;是回不会的从前……


随着岁月的流逝,新农村的大拆大建,人员的不断更替,环境的不断变化,人民的生活富裕了,家家住进了新房子,户户用上了液化气,条条水泥路通家门口。一切都在不断地改变着。


袅袅炊烟不见了,熟悉的老屋不见了,铺着鹅卵石或者青砖的小路不见了,村口的老树不见了,尘土飞扬的泥巴路不见了,燕子的筑巢不见了,从前的晒谷场也长满了杂草,儿时的玩伴渐行渐远了……


村子还是那个村子,土地还是那块土地,回家的路还是那条路,我也还是那个我。但是却没有了"近乡情更怯"的复杂情绪。


村子是越变越漂亮了,回家的路也越来越宽敞,越来越平坦。记忆中亲切的村子也渐渐地模糊起来了,越来越远了。高速前进的社会发展,淡化了我们对故乡的思念,肢解了我们原有的社会关系,抹去了关于故乡的印记。


随着通讯科技的发达,交通的便捷,我们是不是没有"乡愁"了?

2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们的"乡愁"也将无处安放,或者逐渐消失。也将淡化"他乡遇故知""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喜悦情感。


在外地读书的外甥女,每次回家都是一个人来来回回。我问她:为什么不找泰和的老乡一起回?不是还有一个远亲也在同一学校读书吗?相约一起回,路上有个伴,相互有个照应。


她说:现在交通通讯都发达,一个人坐车也便捷。


后来,通过聊天得知,即便是和她同在一个学校读书的远亲,她们也只是见了一次面而以,没有深交,如果再碰面,也不一定彼此认识。


我不断地问为什么呢?我不能理解。在外地,有一个家乡人在,不是很亲切的吗?


她说:有一次,我提着老师送的水果,想去与她一起分享。可是,见面后,对方问你为什么要提水果来给我。外甥女说尴尬得很。见面后,彼此也没有什么可聊的话题。


想想以前,我在外地,只要耳朵里听到一丁点儿乡音,就迫不及待地凑上去,问人家是哪里人?只要得知是家乡人,彼此那种天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很快就熟络起来。或许这就是"乡愁"。


3


有时,我就在想,一个人为什么会对自己的故乡念念不忘?哪怕自己的故乡是如此的落后,萧条,贫瘠。


为什么没有"城愁"?住在城市里的人,不管在城里住了多少年,离开这个城市后,却没有这份深情与执念。最多可能产生怀念,但却仍然上升不到乡愁的高度。


也许,城市与乡村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拥挤、冷漠、虚假的城市难以承载情感,安放灵魂吧。


也许是吵闹的城市缺少人情温暖,我们需要一片寄情的山水,在夜深人静时,故乡隐约的召唤,童年的时光牵动着灵魂,化作乡愁入梦。我梦里的故乡,总是停留在从前那副景象——土坯房,窄窄的木窗,高高的门槛,印着红绿彩小花的老式香炉桌,树底下静静地咀嚼着的老黑牛……不曾改变。


乡愁是一种思念。在过去,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物质生活条件很穷困。想见的人,总是遥遥无期。彼此的思念、牵挂,只能靠书信传递情感。在如今互联网普及的时代,沟通很便利,纸质书信被淘汰。想念一个人,既使在千里之外,随时随地的视频、语音,想见就能见到,想听就能听到。高铁,动车的普及,让相聚变得更快捷,更容易。"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那种催人泪下的情感聚集,现在的人是体会不到。



现在网络的丰富,大家多数的时间都沉迷于网络,彼此的交流少了,一起话家常的时间少了。 以前很慢,现在很快。快得让人心慌,现在一天,两天,一个月,半年,一年,很快就过去了。


大家的生活富裕了,过好了。吃好、穿好、玩好成为了日常。于是,这一天的意义也就淡化了,我们无法把这一天过出新的高度。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但是我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空虚,越来越寂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乡愁   乡音   泰和   家乡人   远亲   外甥女   炊烟   书信   村子   老乡   便捷   故乡   从前   思念   通讯   交通   情感   城市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