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饭桌上来看一个人

 饭桌仿佛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一样,从中可以品读,揣测人心。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有个女孩,带自己的男朋友回家见父母。男孩长得阳光俊朗,各方面条件都还不错。刚开始,女孩父母对他第一印象也还很好。但是在一顿饭后,女孩的父母提出了反对意见。


理由是:男孩吃相不好。夹菜时扒来扒去,根本就不顾别人。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一般很自私,很大男人主义。


女孩认为父母太偏见。


继续相恋后,男孩总是因自己利益而不顾及女孩。最后,女孩不得不放弃了这段感情。


事实上,父母长辈总是深谙识人之术,他们深知看一个人的人品,要从细节入手,而饭桌上的细节,足以证明一切。


在生活中,细节总是容易会让人所忽视,其实,细节往往是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状态,因而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修养。一个人的人品和修养都体现在那些琐碎的细节里。



要知道,一些习惯和细节上的东西,很多时候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是刻在骨子上的,轻易难以改变。



有次,跟家人一起,聊到吃饭的话题。



外甥女说:我发现,小姨吃饭时,只要桌上有剩菜时,她总是先吃剩菜的。很是客气。平时在家里,我爸妈也是这样的,桌子上有我爱吃的菜时,他们就很少去夹来吃。总是让给我多吃点。


我说:从这些细节就能知道,小姨为什么总能得到,大家所有人一致的高度好评和喜爱。还有能看出你爸妈有多爱你,多在乎你的。


小时候,我时常见爷爷吼奶奶,总以为爷爷很大男人主义,心里是没有奶奶的。直到有一次,我看到爷爷炒菜时,一个菜先后分别均匀地,盛在两个碗里。我问为什么呢?



爷爷说:你奶奶不吃味精的。一个盛的是有味精,一个是没有。



我说:天天这样分开弄,很麻烦的。



爷爷回答道:我平时是依着你奶奶,不吃味精。但有的菜不放味精不好吃。要放味精时,才分开盛。



通过这个分菜细节,我才知道,原来,爷爷深爱着奶奶的。后来,奶奶去世时,我第一次看到了刚强的爷爷,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哭得稀里哗啦的,茶饭不思。


一个人对食物的态度,也是对待生活的态度。一个人饭桌上的礼仪,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修养。


在酒席上,见到过有的人对服务员趾高气扬的大声使唤,那苛刻的模样,与其光鲜的外表格格不入。


有的人把好吃的、贵的菜,大把地往自己和孩子碗里夹,碗里堆得满满的,恨不得把要本吃回来。


记得小时候过年,奶奶经常带我去走亲戚做客。在去的路上她总是会教导我,进门要大声叫各位长辈,上桌吃饭时,不能拼命吃,要观察,看到长辈们动筷子后,才跟着吃,他们停下来时,也要跟着停下来。要克制自己,不能把人家桌上的那些腊鱼、腊肉、香肠硬菜吃光……


因为他们还要留着给下一批来的客人吃。


长大后才明白,为什么每家每户都是用那么一个又小又平的碟子来盛硬菜。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大家都穷困。那一点点腊鱼、腊肉、香肠……硬菜,是自己都舍不得吃一口,要留着整个春节里招待客人的。吃完了,就没有菜来招待客人,更没有钱来买别的菜。



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我深以为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饭桌   腊鱼   剩菜   腊肉   味精   香肠   人品   修养   爷爷   奶奶   客人   细节   父母   男孩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