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一让,我的小孩要参加考试

1

今天是6月22号。北京中考的时间是6月24日-26日。

请让一让,我的小孩要参加考试

我不是爱心交警,不是在预报考试期间请给学生方便,我倒是觉得考试期间请学生自行参加考试和自行吃饭。

现在一到考试时间,家长们仿佛自己要修成正果,对自己保护的“唐僧”(自己的小孩)宠爱有加,很担心他如果丢了身份证会妨碍自己修成金身。

看这个架势,孩子仿佛不仅丧失了自主劳动的能力,连自主走路的能力都丧失了,如果不是亲自送到校门口,恐怕会内疚一辈子了。

考试成了整个家庭的指挥棒,从小学开始,家长们就在“运筹帷幄”孩子的初中要去哪里,高中要去哪里,大学,还不在大部分可控范围之内,如果也可控,干脆把清华当成夏令营。

也不是没有,很多孩子的夏令营项目就是参观清华、北大。

2

我们一辈子都是在为考试奔忙。

当年是谁写的“范进中举”,一不小心他就成了整个民族的魔咒。

考试不是魔咒,魔咒是家长。

请让一让,我的小孩要参加考试

6月5日,山东淄博一初三学生在家门口遇害,嫌疑人为遇害同班同学,家长称,受害人被害是因为对方嫌他成绩太好,他永远都是第一名,而对方永远都是第二名。“杀掉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

这个只是家长的期望的极端体现。

孩子就是照妖镜。他照见了你所有的想法。

如果不是家长在“明确”的考试至上的策略中,对于正常的孩子而言,他关于自身的思考,比如应该考到什么的成绩,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从10岁-20岁-30岁-40岁,都是他自我确立的阶段,也就是说,在这样的时期,都是混沌期,不过有人开窍开的早,反正30不立,40有惑的人占到人群中的大多数。至于古人为什么提出30而立,40不惑,那是因为在不久以前,除了达官贵人,普通人平均寿命还是在50岁左右,如果40岁还想明白,基本就要“回炉”了,所以古人讲究“只争朝夕”。

但是在现代社会,我们明确的要走“考试至上”的道路,其实我们明确的知道既使考完了试还是要有很多路要走,但我们还是义无反顾的关闭了其它所有可以成才的通道。

因为其它的只能算是小路了。

小路总是难走的。

大人们已经明白,我就是从小路上下路的,“没有见到山顶”。

“没有见到山顶”的人是多多啊。不会见到山顶的人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大多数,或者说,如果以“财富”为山顶,大多数人和绝大多数人都是见不到山顶的。但是如果以其它为参照物,很多人是可以到达山顶的。

请让一让,我的小孩要参加考试

虽然没有到达山顶,但是很多人爬到了半山腰,所以焦虑而焦躁的大部分是在半山腰的人,“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还在山底的人通常都安于自己的生活模式,已经到达山顶的人,似乎路不是特别好走,而且中间有很多的秘诀,这种秘诀是在家族内部传播的,考试系统对他只起到微乎其微的作用,所以山顶的人关于孩子教育没什么可焦虑。

半山腰的人焦虑什么呢?

焦虑他的下一代不能留在原有的位置上或者更进一步。

社会学家尼古拉斯·韦德在《天生的烦恼》中这样说,曾经说关于阶级和财富的轮回。

英国社会中有相当大的社会流动性。1560-1640年见的许多富人到1851年成为了中低收入阶层,而有些从前的穷人则提高了地位。

200年,这中间经过了10代人,风水有轮回不是很正常吗?

《天生的烦恼》中的中国是这样的:

那些工作努力、具有适当的的社交能力、做出聪明选择的人可以在几代中从社会最底层晋升到上层。

根据明朝(1368-1644)和清朝(1644-1911)的记录,占据最高职位的官员有30%来自于平民。

有了高官厚禄,他们就能养育更多的孩子,而当后代降回到下层是,则可以传播他们成功的基因。

考试阶层看起来人数太少,不足以改变众多人口的基因,但是这个制度的雏形是从公元前124年由吴国国王建立(一个外国人考证考试制度的源头比我都知道的多),经过多少代之后,他把上层社会的价值观传遍了整个社会,因为更多的上层的孩子降到了平民阶层。

之所以产生更多上层的的孩子下降到了平民阶层,是因为中国改朝换代在这2000年中太频繁了,中间会多次经历达官贵人“整体大换血”。

中国的考试制度不鼓励创新,但是可以筛选出有卓越记忆力、很高智商和忠心耿耿的人才。

中国人的智商指数平均为105,欧洲100,非洲67.

高智商是中国几千年基因筛选的结果。

所以中国人笃信“考试不是万能的,没有考试是万万不能的”是2000年累积的经验。

为什么在公元1500年的时候,中国和欧洲以及其它的文明古国突然间拉开了距离,英国以及一系列欧洲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后“一飞冲天”,而中国从公元1500的时候突然间停止了进步,或者是小幅进步,反正别人已经“坐上火箭”了。

3

1608年,在荷兰的一个小镇,一个眼镜工匠汉斯·李伯希发明了望远镜。

1629年,他就由传教士带到了中国。根据可记载的记录1629年6月21日,传教士用他和中国的官员来比赛谁关于“日食”的时间是准确的。只是“瞎子摸象”的中国术士自然大败于带了望远镜的传教士,因为望远镜是发展天文观测的必备工具,但是之后的几百年中国人都没有用望远镜来观测遥远的宇宙。

我们为什么会在那个年代失败呢?

中国和伊斯兰世界同样缺乏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哈夫把它归结于他们的教育体制。欧洲社会更具创造性,外向,有兴趣,独具开放性和多元化,以此来防止陈旧思想和抑制新生事物。

距离1608年,差不多过了500年,我们的思维还是很“单纯”啊。

“单”和“纯”。

因为在家长的眼里,学习,考试是唯一且正确的通道,所以我们忽视了其它,比如性格的培养、品格的培养。

是的,我们现在也在讲求素质教育,但是那是“配菜”好吗?主菜还是考试,指导我们一切的还是“考试”可以取得第一名对于成绩稍差的变成“前几名”,再然后是“至少要进入前10名”。

请让一让,我的小孩要参加考试

“九十步笑百步”啊。我知道你的诡计,你力图先让孩子达到最基础的“前十名”,然后慢慢的在你的鼓励下进入前三名,说不定有一天“他良心发现,终于知道你妈是为了你好”而考了个“第一名”。

这是每个家长的“白日梦”。梦总有醒了的时候,当“梦醒时分”,你发现你的孩子还是不争气,你就会“残酷的对待他。”包括关禁闭,甩脸子,不许看电视,不许出去玩,这都是法西斯的专制手段,我们虽然痛恨法西斯,但是他的专制手段的精髓我们是不是都学到了。

于是你的孩子相出了歪门邪道“杀死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于是就不用再面对你的“鄙视”和冷宫。

鄙视、冷脸子都属于冷暴力,我们已经没有体罚这个概念了,但是冷暴力是经常的。

请让一让,我的小孩要参加考试

冷暴力对孩子极具杀伤力。

人类是个弱小的动物物种,要在16岁之前,在心理上都强烈的依赖成人,所以你的爱不要变成牢房。

4

根据压力的U型理论,压力中等最好,太高则会会起到反作用,太小则没有作用。在中国社会,不存在太小,家长总是会把中等压力误解为“太小”。

请让一让,我的小孩要参加考试

在中国社会,不存在压力太小,家长们总是把中等压力误解为太小。

压力更小,更小,更小。你的小孩就会变成会飞的天鹅。

你不相信天鹅会飞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法西斯   脸子   考试   传教士   半山腰   欧洲   望远镜   中国   山顶   阶层   焦虑   小孩   家长   压力   孩子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