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没那么“高大上”,就在生活中

我们好像很容易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拥有较高水平的创造力,但创造力有道理,是什么呢?我们却常常欲言又止。

创造力是产生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具体的新事物和抽象的新事物。它不止存在于自然科学领域,也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创编儿歌故事,创新游戏玩法,发明小物件等都是孩子创造你的表现。那具体来说,创造力包含哪些结构要素呢?

创造力离不开好奇的热情。一个拥有创造力的孩子,肯定是一个对探究新事物充满热情的孩子。婴儿会把抓到的东西放进嘴里吮吸,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喜欢蹲在地上观看蚂蚁,再大一点喜欢拆开家里的,写一些小物件,他们的脑袋里仿佛装着十万个,为什么有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气势。这就是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对未知的热情。

创造力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参与。创造性思维是变通的,是求新求变的思维。孩子对周围世界的探索热情需要通过这种思维的“加工”,才有可能变为创造力。这种求新求变的思维暗含在他们创编的故事里,隐匿在他们画的粉色树干中,也蕴藏在他们套上纸箱玩开车的游戏时,对某种“约定俗成”感到质疑。

创造力的施展需要一定的知识与实践能力。当我们说一个孩子拥有高水平的创造力的时候,往往是看到了他令人惊艳的表现,也许是造型奇特的怪兽,也许是创编的顺口溜。这些作品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而作品的完成是以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

创造力需要固化产出物承载。所以创造力一定会形成可看见,可听见或可触摸的外显像被我们感知。只要在生活中多留意孩子的心之所向,脑之所思与身之所行,你就能捕捉孩子令人惊奇的创造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创造力   打破沙锅问到底   放进   奇特   创造性思维   约定俗成   物件   高大   新事物   好奇   思维   热情   孩子   喜欢   故事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