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

题记:《正面管教》管教我们的孩子需区分对地管和教,管不是目的,教才是真理,而管教时又需做到和善而坚定。

在女儿2岁左右时,自己的一位朋友来找自己玩,看到女儿不停地怎么跟在自己屁股后面,她就笑着说:“你女儿真是一个妈妈迷!”

那时候只是感觉她小,现在女儿快5岁了,只要在家的时候,女儿也总是跟着自己。特别是自己和别人有事交谈时,她总是会拉着自己的手问这问那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没看到大人在说话,还不停地问这问那。有的时候,自己也会丢给她手机,让她先自己玩会儿,或者呵斥她没礼貌,一边玩去!

相信你和我也会这种感觉,我们总有自己的事情要忙,当你的孩子走到你的身边寻求帮助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

我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是一种不良行为,我们应该制止或者让孩子改正。

这真的是一种不良行为吗?实际上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他丧失了信心,或者说他没有归属感。有句格言规劝我们,在谴责或者批评一个人的行为之前,要先穿他的鞋走一里路。

当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平且穿着他的小鞋走路)时,他的行为你就会明白了。

归属感是人类最基本需要之一,感觉到一种价值感和重要性的需要。当一个孩子相信自己没有归属感时,他就会感到沮丧。孩子们的行为,让他们错误地认为,这样就可以重新找回归属感。

人们常说有因必有果,事出有因。孩子们的这种行为也是有一定因果的,而我们需要做的是走进孩子的内心,找寻出真正原因,并做出正确回应,也就是,用我们的爱和理解去回应孩子,才能有满意的结果。

其实大多数时候,大人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要求孩子,比如说学习。记得自己的小姨曾说过一句话很在理,她说我妈是因为自己没上过大学,对我们严厉要求,希望我们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现在我也因为自己没有考上大学,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希望他们在以后能考上一个好大学,有个好的前程。

这种想法不只是自己和我妈有,还有很多像我们的家长,其实我们都错了。我们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们的身上,忽略了他们自己的感受,也没有问他们是否需要。

记得自己大儿子四岁时,给他报名跳嘻哈街舞班的经过。自己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去上课时的情形。年幼的儿子站在偌大的教室里,震耳欲聋的音乐声,只见他无助地捂着耳朵,站在教室前面哭了起来。

哭的很痛也很无助,而老师们说没关系,孩子适应一下就没关系了。说完,他就让自己远离教室,去前台等着。

之后自己又冲动地给他报名参加这个课外班,而且是三年的,记得那个暑假,他小小的身体都在震颤地哭。

补课班,在每个家长心中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痛,上吧,孩子不喜欢,不上吧,周围所有的人都在上,为了孩子的前程考虑我们必须忍着心中的不忍,带着孩子去上课。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回应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时候只是暂时的阻止,而后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或者是逆反心理。他们的行为得不到正确的回应,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

《正面管教》说解决孩子不良行为的最明显的办法是鼓励,孩子和父母之间需要特别时光。而特殊时光的“3A原则”将帮助你创造和孩子在一起的有意义的特别时光。

特殊时光的3A原则是指:心态(Attitutie)、关注(Attention)和单独(Alone)

自己对这个3A原则是有理解的,我们需要创造和孩子的单独时光,告诉他们自己是爱他们的,欣赏他们的。在这个特殊的时光里,我们没有工作也没有手机,我们的时间完全属于他们。

可以是一次简单的一次外出游玩,也可以是一次简单地商场购物,让我们的特殊时光充满简单的仪式感,也许是最好的注释。

特殊时光并不会占用我们很长时间,我们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把计划说出口并实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用你的爱来回应孩子的每一个行为,你会收获满意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不良行为   孩子   归属感   前程   礼貌   无助   大人   教室   满意   女儿   时光   正确   心中   原则   简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