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岗教师招聘试题202111

11、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12、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13、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善于利用群体动力,实现课堂的促进功能。
  (1)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教师应采取措施提高课堂里群体的凝聚力。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课堂里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入群体,形成归属感。最后,给予恰当的赞许和鼓励,形成力量感。
  (2)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三个阶段:相互影响阶段;出现一种占优势的意见;由于趋同倾向而导致评价、判断和相应行为上的一致性。
  (3)课堂气氛。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课堂气氛具有独特性不同的课堂往往有不同的气氛。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其中积极的课堂气氛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学习,而且也会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4)课堂里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变化,取决吁交往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和人际排斥使学生在课堂里处于不同的地位,课堂管理中必须重视课堂里的被嫌弃者和被孤立者。有效的课堂管理应该协调合作和竞争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成为实现键进功能的有益手段。
14、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的相对稳定的组合模式就是课堂结构。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
  (1)课堂情境结构
  ①班级规模的控制
  班级过大容易限制师生交往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机会,阻碍课堂教学的个别化,有可能导致课堂出现较多的纪律问题。
  ②课堂常规的建立
  课堂常规是每个学生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日常课堂行为准则.能够使课堂行为规范化。
  ③学生座位的分配
  分配座位时,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纪律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正常交往,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
  (2)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①教学时间的合理使用:课堂活动有学业、非学业、非教学活动三种类型,学业活动时间越多学业成绩越好。②课程表的编制:编制应尽量将核心课堂安排在学生精力充沛上。其次,文理学科,形象性与抽象性学科交错安排。③教学过程的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目的   课堂教学   凝聚力   情境   知识分子   人际关系   学业   培养目标   试题   群体   课堂   气氛   成员   结构   教师   学校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