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软件是我国发展路上的一个短板,何时能补上?

工业软件是我国发展路上的一个短板,何时能补上?

国产工业软件的问题,在当今社会难以解决。芸芸众企各自谋生他们能自我维持就不错了,根本没有余心余力关注国产工业软件,若因为应用国产工业软件造成重大亏损或破产,没人管你。这时候除了企业的努力,也需要行政手段进行一定的保护。

为什么你的眼里没有绿色?是因为你的心里全是沙漠。

阿里巴巴数据库的成功,说明国产工业软件只要在需求,资金和人才上到位,同样是可以做好的。

国产软件如果是国外软件十分之一的价格,客户就一定会算成本的,除了某些不差钱的大企业以外,不存在无缘无故地“毕竟试错成本除了少则几十万元的金钱,还有宝贵的时间,根本耽搁不起。”,因为诱惑太大。所以如果你能把国产软件降到国外软件的十分之一,那剩下你需要做的是说服客户如何尽量避免最坏的风险后果。

我是做采购的,不要说十分之一,有工厂给出一半的价格,公司就一定会认真考虑的。当然需要分析为什么它能给出一半的价格,以及各种风险管控的办法。但绝对不会不去考虑。

当然,没有什么企业会把宝压到一个从未打过交道的供货商手里的。但大多数企业都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能省一点是一点是很多企业的迫切需求。

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考虑客户的需求和担心,可以想出不少方法。

德国通快是全球著名的加工设备企业,记得十几年前它在太仓开了一家示范工厂,我去过。都是德国最新的设备,加工精度和效率不用说。加工产品的报价贼贵,和工厂的外接聊天,他说工厂从没指着加工产品上赚钱。主要是展示设备的实力。通快名声虽然大,但即使这样,很多企业还是不敢轻易采购和更换设备。

我在想,国家对工业软件的支持能不能也多些办法,比如国家和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出资,设立几个试点工厂,不是为了卖制造的产品,就是为了给几个有实力有抱负的中国工业软件企业研发和试错用的。工厂类型可以选择一些对国产工业软件急需的行业,起点高一些。

马和骡子都有人想买,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人家才敢买。

当工业软件还被集中认为仅仅是数据库软件的时候我们就输了!看看众多的CAD,CAE,CAM,EDA吧,这才是。你政府都不去做这些相当于“基础设施”的工作,你让市场竞争企业怎么做?那些企业每天都得为生存奋斗。

软件是一个超级吃经验的行业,如果国内能打击盗版,能用国外软件70%以上的价格来买,可以大量有经验码农实现长期就业,解决35岁后的麻烦。

在德国,市值最高的企业是哪一家?大众,还是戴姆勒?其实它们都不是。德国市值最大的企业叫 SAP。论市值,SAP 是大众的 2.6 倍;论营业收入,SAP 却只有大众的 1/10。2.6 倍与 1/10,这种反差体现的正是行业对二者重要性估值的差异。

在世界 500 强中,80% 以上使用 SAP 的产品。没有大众可以用丰田、福特,没有了 SAP 却很难找到同等水平的替代品。

作为业务管理类软件,同时也是工业软件的一种,SAP 就像是催化剂——让看似笨重的产线、机器、厂房串联起来,实现智能化与数字化。然而,要知道的是,业务管理类软件,只是工业软件中技术含量较低的一种。如果把工业软件比喻成雪顶冰淇淋,研发设计类软件才是最顶上的那颗樱桃。被科研、工程人员所熟知的 CAD、CAE 以及 EDA 软件均属于这一类。

让私企搞的工业软件去市场闯,让高校,大型央企自己的公司自产自销,让央企内部先能做到部分自主替代或许还有戏。其实讲起来,工业软件发展不起来还是互联网行业发展钱太好赚了。不管是不是996,头部互联网企业工资比工业软件行业多2到3倍甚至更多,数据库学明白的人凭什么去做工业软件?机械自动化行业会编程好的凭什么不转去互联网大厂?现在据说互联网头部企业工资堪比金融行业,这显然没任何道理。

工业软件、教学软件等,和维基百科有类似的特点。哪天维基百科的中文条例达到英文的70%,或者中国自己创建的知识库能和维基百科比肩,长期以来工业软件、教学软件的困境就破解了。是文化问题,也是发展阶段的问题。得承认,那些国外的,特别是美国的软件的"红利"在中国走到世界第二的进程中起了巨大作用。

对于工业软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包云岗曾撰文提出了几点建议:

1. 把东西做出来,而不是追求把论文发出来。

MATLAB 的前身——EISPACK 和 LINPACK 是两个不经意的产物,当时 Moler 教授申请的项目没有发表论文,只开发出了这两个软件,看似失败,却为以后 MATLAB 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 把东西用起来,而不是做完就扔了。

看似做出来的两个软件没有论文,缺乏创新,但他们都是很实用的工具。EISPACK 到现在被引用了 1800 多次;LINPACK 则影响了世界超级计算机的发展。

3. 教学场景用起来,而不是把教学当负担。

MATLAB 是 Coler 教授想把两个软件应用于教学的产物。当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线性代数,Coler 教授自己动手写了一个叫 MATLAB 的小工具,把两个软件接口封装起来了。

4. 树立持久意识,不要期望速胜论。

从第一版 MATLAB 到现在已有 40 年;第一代 EDA 到现在也有 40 年;Intel 第一代微处理器距离现在已经 50 年。MATLAB 对应公司 MathWorks 在 1984 年成立,但是只有 1 名员工,现在却有 3000 多员工,400 多万用户,这才是持久战获胜的典范。

此外,在商业领域,工业软件国际巨头的发展同样给中国产业界以启示。

在上世纪 80 年代 AutoCAD 如日中天之时,法国达索和美国 PTC 采用了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打破了垄断——差异化策略。

当时,整个二维建模市场是 AutoCAD 的天下,直接正面竞争很难取胜。PTC 与达索干脆越过二维,直接推出三维建模功能,用 “降维打击” 的方式占领的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三维建模因便利性和直观性反而成了主流。

这对中国工业软件企业来说,具有借鉴性。上文提到,即便是开发出了和 Ansys、PTC 一样好的工业软件,由于刚进入市场时市占率过低,不得不承担过高的产品成本。如果无法商业化,便没了造血功能,国家扶持可以让企业长大,但是不能抚养企业一辈子。

如今 CAD/CAE 领域的巨头,都是成功的商业公司。

长远来看,企业应该避免直接与海外工业软件巨头直接对抗,而是转向其覆盖薄弱的领域。PTC 用当时非主流的三维建模赢得市场,再反过来夺取 AutoCAD 的二维建模市场份额,实践证明其策略是成功的。

无独有偶,2019 年 10 月,国际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TPC)宣布:在最新发布的 TPC-C 排行榜中,蚂蚁金服自研数据库 OceanBase 位列第一,超过 Oracle(甲骨文公司)。

仅一年后,OceanBase 又打破自己在 2019 年创造的纪录,将在线事务处理性能提高了 10 余倍。

数据库作为工业软件的一种,这样的突破着实让行业倍受鼓舞。OceanBase 九年磨一剑,从中工业软件行业至少能学到两点:

1. 任何工作软件的研制必须要有使用场景,坚持市场化导向。OceanBase 的成长和过去 9 年淘宝 “双 11” 交易量增加是同步的。海量数据需要一款可靠的软件来处理,倒逼之下,让 OceanBase 不得不跑步前进。

2.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新科技、新领域层出不穷。通过利用新技术,快速切入暂时没有被巨头跟进的新领域,再扩张版图。这或许是中国工业软件崛起的一种新思路。

对于工业软件这个短板,真心希望我国能够尽快补上,当然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工业   软件   德国   大众   国外软件   建模   市值   中国   巨头   路上   工厂   数据库   行业   市场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