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演员没有“古装味”了

过去都是按照仕女图来选人的,演员能接各种活儿。

现在?现在整容太强大,大眼睛,高鼻子,尖下巴,个个看来网红脸傻傻分不清,脸必须是蛇精脸,接对手戏时必须严厉告诫对方,这边的脸造价不菲属易碎品,激情吻戏切勿上手。


过去,吻戏那可是抱着对方脑袋一顿用力输出,生怕导演和观众觉得不够癫狂。现在你看看谁敢?

小时候看90年代的tvb剧,以为那个时候是tvb古装剧巅峰,但其实已经衰落了。

tvb古装剧人才巅峰期是在80年代后期,虽然翁美玲香消玉殒、但当时的tvb老中青三代古装花旦都不缺。


除了当时的台花曾华倩,下面任意一位如果你是80、90后的话,应该多少会看过以下这些人演的作品:龚慈恩、黎美娴、罗慧娟、梁佩玲、邓萃雯、周海媚、陈秀珠等等,而她们都在80年代中后期走红并外出发展的。而且她们基本上每人一部古装代表作,可见当时的tvb挑选花旦阵容是冲着古装大制作去的。而且这些演员的演艺生涯大多都延续到了2000年以后。

而在早期的《雪山飞狐》中,胡斐意难平啊,放着好好的程灵素拜把子,非要追明知不可能的袁紫衣,你还不如追马春花呢。

现在小鲜肉的古装剧确实不可取,不过以前港台古装剧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之所以让很多人怀念,是因为那时候穷,影视作品极度匮乏,当时的观众更不知道什么古装剧。也就无所谓好坏。眼里只有新鲜猎奇。


现在的人读书多了,国产考究古装剧也多起来,网络发达帮助我们可以及时查到很多资料。再回头看港台当年古装剧,那就一个假,就一个没文化。


赵雅芝有一部片子《阿房女》,片名三字就念错两个,还一口气拍完上映。特别是港产剧的古装,没一个是正经古装,都是戏装改一部分,自己又创造一部分,完全不符合事实。不光是戏服,他们剧里的道具,特别是涉及到时间线比较明确的也基本都不对。这方面台产的稍微好一丢丢。

这几年《甄嬛传》《大明王朝》《如懿传》这些在港台火热,除了制作精良,还和服化道这些严谨起来有很大关系。


其实,香港古装剧最拿得出手的就是武侠剧或讽刺性小品,atv的80年代老板邱德根算是对古装剧最痴迷的老板。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八仙过海》,还有《秦始皇》这几部剧都是那个年代算拿得出手的香港古装剧了,因为他们到西安、杭州、蓬莱实景拍摄,质量还是可以的。以前因为内地不拍武侠剧,香港保持着这个剧种的优势。直到2000年以后,由于失去了金庸古龙剧的版权,他们就专拍一些宫斗剧。等到宫斗剧没落以后,香港基本拿不出什么古装剧了,剩下那些80、90年代玩剩下的炒冷饭。

其实到了90年代,由于古装剧市场萎缩,tvb的古装花旦就开始有人才凋零之势了,当时蔡少芬、梁小冰、梁佩玲几个人轮流演古装女主看到观众审美疲劳。而94年李添胜重拍的《射雕英雄传》,大概是经历此前空前强大花旦大批离巢外出发展,选无可选之下找了后来演喜剧和恐怖片见长的关宝慧演穆念慈……如果是80年代后期,哪会有这种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易碎品   古装   美玲   蓬莱   大明   戏装   花旦   香港   后期   出手   港台   武侠剧   观众   演员   年代   古装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