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人民24


战争与人民24

二十四

太阳已经落下,月亮还没有升起来​‍‌‍​‍‌‍‌‍​‍​‍‌‍​‍‌‍​‍​‍‌‍​‍‌​‍​‍​‍‌‍​‍​‍​‍‌‍‌‍‌‍‌‍​‍‌‍​‍​​‍​‍​‍​‍​‍​‍​‍‌‍​‍‌‍​‍‌‍‌‍‌‍​。 野战医院驻扎的村庄,家家户户的屋顶冒着炊烟​‍‌‍​‍‌‍‌‍​‍​‍‌‍​‍‌‍​‍​‍‌‍​‍‌​‍​‍​‍‌‍​‍​‍​‍‌‍‌‍‌‍‌‍​‍‌‍​‍​​‍​‍​‍​‍​‍​‍​‍‌‍​‍‌‍​‍‌‍‌‍‌‍​。 从各个部队来的空担架,一队一队向庄上集中​‍‌‍​‍‌‍‌‍​‍​‍‌‍​‍‌‍​‍​‍‌‍​‍‌​‍​‍​‍‌‍​‍​‍​‍‌‍‌‍‌‍‌‍​‍‌‍​‍​​‍​‍​‍​‍​‍​‍​‍‌‍​‍‌‍​‍‌‍‌‍‌‍​。 东南和西南的炮声,经过一阵激战,突然停歇了。 大地变得十分沉静。 树林渐渐阴暗起来。

野战医院已经接到命令向东海边转移。 凡是能走动的轻伤员,编成一队一队,由卫生员带领,向海安方向前进。 重伤员,由各部队派来的担架,直接送后方医院。 刘得胜和胡明来就在这时,扛着担架来到野战医院了。

丁秀芬并不了解战局的变化,只看到部队的担架队纷纷接替地方支前的担架,估计医院要转移,不知把季刚怎样处理才好,开始焦虑起来。 她跑到季刚跟前说:

“医院要转移,你看怎么办? ”

“不要急,医院会安排担架的。 ”季刚回答。

“我送你去,好不好? ”丁秀芬说。

“你是带队来的,”季刚说,“不能为了我,放弃自己的任务。 ”

他们正说着,刘得胜和胡明来找着排长了。 刘得胜看到坐在旁边的妇女,已经在泰兴城外见过,估计是排长的爱人,便凑上前去说:

“排长,连长派我们来送你。 ”

季刚一看到刘得胜和胡明来来了,很高兴。 这样,既可以让秀芬安心回去,又不麻烦医院,也就心定了。 他说:

“什里时候动身? ”

“换上我们自己的担架就走。 ”胡明来回答。

丁秀芬看到连队里派了两个老战士来护送,也就比较放心。 不过他的身体经过这次摧残,大为削弱,总是有些挂牵。 可是战争形势这么紧迫,她总不能跟到后方医院去。 乡里只留下长发和长春,万一发生情况,多一个人就有多一个人的好处。 她说:

“阿刚,部队有同志来送你,我就不去了。 你好好休养。 ”

季刚躺上帆布担架,向她招招手,说:

“你们回去的时候,一路上要当心。 ”

丁秀芬看到他睡的姿势不够平稳,便走过去将他的身子扶正,使他象是睡在摇篮里那样舒坦。 她望着他向苍茫的暮色中移动。 ……

刘得胜和胡明来并不去考虑他们这时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只想到任务急迫,要在拂晓前通过海安镇,便急急忙忙向前走去。

当野战医院刚开始移动,从前方撤下来的一个部队,和担架队交叉前进,把刘得胜和胡明来的担架与医院截断了。 最初,他们想让队伍先通过,随后跟上去。 可是队伍愈来愈多,没有个边。 如果等在这里,可能天亮还通不过。 刘得胜说:

“老胡,我们不能等在这里,抄小路走。 ”

“我对这个地方一点不熟,方向都摸不清楚。 ”胡明来回答。

“方向不是朝东吗? 路不熟,可以问老百姓。 ”

“你有把握就走吧。 ”

胡明来不以为然地回答。 他不把自己的任务看作是光荣的责任,认为只不过是一种无聊的差遣。 所以既不着急,也不想办法,一切听从刘得胜的支配。

刘得胜认为连长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们,是对他们的信任。 特别是排长这次受伤,他很受感动。 因此,他觉得对排长的安全,负有重大的责任,不能丝毫马虎。 他不顾胡明来高兴不高兴,抬着担架就向前走了。

夜色愈来愈黑了。 他们愈走离开村庄愈远,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 他们经过几天炮火的震撼,脑子一直热烘烘的,突然掉进这样一个静寂的世界,四顾茫茫,有些胆怯起来​‍‌‍​‍‌‍‌‍​‍​‍‌‍​‍‌‍​‍​‍‌‍​‍‌​‍​‍​‍‌‍​‍​‍​‍‌‍‌‍‌‍‌‍​‍‌‍​‍​​‍​‍​‍​‍​‍​‍​‍‌‍​‍‌‍​‍‌‍‌‍‌‍​。

胡明来在战场上,仗着群胆,也还能打几个冲锋。 这时,仿佛总有什么鬼跟着他似的,感到有些恐惧。 他不时地问:

“刘得胜,你不要弄错了方向。 ”

“你瞧! 北斗星不是在那里。 ”

“没有向导,你瞎摸,啥辰光到海安? ”

“你跟着走吧。 我不会把你带到敌人那里去。 ”

事实上,胡明来并不是完全辨不清方向,而是他对向东去不感兴趣。 他所希望的是打回江南去。 没有想到打来打去,结果,走回头路。 他很失望。 他想起他的师娘,虽然比他大十几岁,但她没有生过孩子,还很清秀,不瘦也不胖,两只眼睛很迷人。 他记得,他初到他们店里,他只有十六岁。 师傅经常打他,骂他,而师娘总是在背地里抚慰他。 他觉得她象自己的母亲。 他冬天给她生火盆,夏天给她烧水洗澡。 只要她有什吩咐,他都很乐意去做。 这样,他不仅生活上和她亲近,感情上也和她亲近。 因此,他对自己的手艺也就一天天热爱起来。 当他出师的那年春天,本可以独立谋生; 不料在元宵节晚上,师傅出去赌博没有回,师娘把他叫去说:“你舍得离开我吗? ”他被她的话所感动,不由地扑倒在她身上了。 他常常被这种回忆所召唤,无形中留恋起江南来。 他就在这种胡思乱想中,跟着刘得胜走到卢家桥了。

这是从黄桥到海安当中的一个小集镇。 店铺不很多,但已实行空舍清野。 不仅看不到一点灯光,连任何一点声音也听不到。 集镇北面的一座木桥,已被破坏。 桥边倒下一株大槐树,横在大路中间。 路上的泥土挖得很松,好象埋了地雷。

他们既高兴又焦急。 高兴的是已经走上大路,不会迷失方向了; 焦急的是唯恐踏上自己的地雷。 胡明来叫屈地喊道:

“真倒霉,桥也没有了。 ”

“你不要叫屈,这是民兵的功劳。 ”刘得胜说。

“你看怎么过去? ”

“让我下河去试试看。 ”

刘得胜从河边慢慢把脚伸到河里,河水不深,河泥很滑。 他搅着河水,哗哗地走到对岸,找到上岸的斜坡,立即掉头往回走。 他们抬着担架,小心地下到河里,一步一步踩过河去。 当他们踏上河对岸的大路,刘得胜象脱离险境似的,高兴地说:

“你瞧! 我们不是走上了正路吗! ”

一轮圆月从东海边升起,星光就显得微弱了。 田野、村庄、树木,沐浴在轻盈的月光中,清新而宁静。 刘得胜充满着信心,相信能按预定的时间赶到海安镇。 胡明来却感到自己肩上的负担愈来愈重,希望停下来休息。 他们在同一条路上前进,两个人的思想却开始不对头了。

天不亮,他们毕竟赶到了海安河南岸。 从东南和西南撤下来的队伍,象潮水般汇合在一起。 桥头上点着照明柴,照得每个人的脸都是红彤彤的。 站在桥头上的指挥员,命令各个部队挨次序通过,不准抢夺。

刘得胜和胡明来是走自己选择的路,变成了散兵,因此,任何一个队伍都不让他们插进去。 他们开始着慌了。 胡明来看到大部队这样撤退,不知道要撤到哪里去,开始动摇了。 他对于打回江南去的希望,感到幻灭。 他怎么办呢?

“老胡,你在这里看护排长,我上前去看看​‍‌‍​‍‌‍‌‍​‍​‍‌‍​‍‌‍​‍​‍‌‍​‍‌​‍​‍​‍‌‍​‍​‍​‍‌‍‌‍‌‍‌‍​‍‌‍​‍​​‍​‍​‍​‍​‍​‍​‍‌‍​‍‌‍​‍‌‍‌‍‌‍​。 ”

刘得胜很快跑到桥头上,向维持秩序的指挥员敬了一个礼,请求让他们插在队伍中,早点通过去。 那位首长对他点点头,表示同意。 他很高兴地跑回来了。

他没有想到就在部队交叉运动中,胡明来偷偷地溜跑了。 他气得两脚直跳,但又不愿意让排长知道,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 最后,他只得请求兄弟部队派一个战士协助他把伤员送过大桥。 他为了不让排长受刺激,找了一个民兵接替胡明来。 他心里咒骂:“胡明来这小子,逃得出部队,看你能不能逃出民兵的关口,总有一天把你抓回来。 ”

刘得胜和那民兵抬着担架走出海安镇,天已经蒙蒙亮了。 熹微的晨光,如同万道金线,展现在他眼前。 他怀着胜利的喜悦,迎着曙光向东海边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海安   担架队   大路   师娘   担架   民兵   伤员   江南   排长   野战   桥头   部队   队伍   方向   战争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