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广泛的大学生活


兴趣广泛的大学生活

袁隆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了这所新型的农业高等学校的怀抱之中​‍‌‍​‍‌‍‌‍​‍​‍‌‍​‍‌‍​‍​‍‌‍​‍‌​‍​‍​‍‌‍​‍​‍​‍‌‍‌‍‌‍‌‍​‍‌‍​‍​​‍​‍​‍​‍​‍​‍​‍‌‍​‍‌‍​‍‌‍‌‍‌‍​。 从小,母亲的熏陶已在袁隆平的身上显露出了深刻的痕迹​‍‌‍​‍‌‍‌‍​‍​‍‌‍​‍‌‍​‍​‍‌‍​‍‌​‍​‍​‍‌‍​‍​‍​‍‌‍‌‍‌‍‌‍​‍‌‍​‍​​‍​‍​‍​‍​‍​‍​‍‌‍​‍‌‍​‍‌‍‌‍‌‍​。 同学们惊奇地发现袁隆平满腹经纶,他的肚子里似乎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储藏库,总有很多的故事和笑话​‍‌‍​‍‌‍‌‍​‍​‍‌‍​‍‌‍​‍​‍‌‍​‍‌​‍​‍​‍‌‍​‍​‍​‍‌‍‌‍‌‍‌‍​‍‌‍​‍​​‍​‍​‍​‍​‍​‍​‍‌‍​‍‌‍​‍‌‍‌‍‌‍​。 即便是那些平淡无奇的故事,经他一叙述,也总能使故事变得惟妙惟肖、奇妙无穷,令人开怀大笑。

每每这时,袁隆平总是坦然自若地和同学们开着玩笑。 因为所有这些,都是他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让他拥有的。 同学们在羡慕他的学识渊博之外,也开始羡慕他有一个好母亲。 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好母亲,袁隆平开始慢慢地转变他看书的内容了。

东方魔稻之父袁隆平传因为母亲在来信中曾这样告诫儿子:儿:你是新中国的大学生,祖国因你们的存在而骄傲,你们更该为自己的祖国而奋斗前行。 然而,我们的祖国有很多东西仅仅都是起步,所以,你在校的这些年里,要多看书,多思考,多提问,这一直是你看书秉行的宗旨,希望你能循着这宗旨继续前行……母亲的来信使袁隆平的内心再次涌动着翻腾的波浪。 他一如既往地看书,逛书店,购买各种英文杂志。 此时的他开始接触世界上知名的生物学家米丘林、李森科、孟德尔、摩尔根等。 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开始在他的脑海中翻江倒海,他对每个名家的观点和思想进行合理的比较和研究。 他一直以为不应该单纯地、被动地去吸收科学知识,而应该用思考的方式、理性的分析来判断其价值和意义。 用思考去看书,用分析去看书,用辩证的反问去看书,看出自己的思想,看出自己的见解,看出自己的价值——这,是大学时代的袁隆平一贯秉承的良好学习习惯。

正因如此,在当年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学者对米丘林、李森科的学说推崇备至的时候,我国年轻的学子袁隆平却并不盲从,他用自己的头脑去感悟、去分析。 他以为,关于科学的诸多学说,不应为“耳目”所误,不应为世俗之偏见所淤塞,不应只停留在浅薄的感官世界里,不应在入门之初就囿于某种偏见,更不应被偏见所主宰,而应该动用所有的感官,发挥各种器官的最大功效,使各种器官在积极有效的努力勤奋的争取下,得到自己应有的主见。 袁隆平作为青年学子的这番见地,险些给他的后半生招来灾祸; 而也正是这番见地,在世界的东方,才升起了袁隆平这面不倒之旗。

袁隆平喜欢看书,但他不是书呆子。 他的爱好十分广泛。 在音乐方面,他喜欢唱歌,也喜欢乐器。

那是袁隆平的孩童时期。 他的乐感好于常人,当年流行的歌曲,他听过一遍便会吟唱。 在他的乐园——桃园竹林里,他自己制作了第一根竹笛。 他模仿北斗的指法,在一根长长的竹节上,钻开了七个音孔。 他在桃花溪旁静静地吹奏,引来了成群的鸟儿停在他身旁的树枝上,大放歌喉; 成群的鱼儿也游过来了,兴奋地摇头摆尾,似乎在表示它们是他最忠实的听众。 音乐天赋不错的他自幼就开始创作了——那时,鸟儿和鱼儿就是他最好的听众。

上大学后的袁隆平更是经常在课余哼一曲小调,那小调虽不能构成完整的曲子,但足可以把他的生活点缀得情味十足。 他尤其喜欢小提琴。 在他考入相辉学院后不久的一天,他正在宿舍与同学们闲聊,忽然一阵优美的小提琴声悠悠然向他耳边飘来。 听得出,那琴声来自不远处。 于是,聊天声瞬时戛然而止,他蓦然站了起来,走出房门,循声而去。 他轻轻地推开房门,只见一位同学站立窗前,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乐曲中。 袁隆平看着同学的背影,时而低头,时而仰头,专心地演奏,那情那景,让袁隆平如痴如醉,如遇知音。 当即,袁隆平诚恳地拜这位同学为师。 从此,他省下父母给的零用钱,买了一把廉价的小提琴,随那位学友学习拉琴。 那位同学鼓励他说:“你的手很灵巧,乐感也不错,将来准行。 ”

果然,袁隆平不仅乐感好,悟性也好,进步很快。 就在这一年系里举行的新年晚会上,他与那位学友演出了小提琴二重奏,很受欢迎。

袁隆平在这把廉价的小提琴上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找到了成功的乐趣,也找到了自信的燃烧点。 也许,当初如果沿着这样的一条路走下去,现如今大概会多一个小提琴演奏家了。 也许,他沿着另一条路走下去,现如今又会多一个奥运会冠军呢! 因为袁隆平还是一个游泳高手,素有“浪里白条”的绰号。

关于这个绰号,还有一个故事。

那是1947年夏季,湖北省举行游泳比赛,袁隆平跃跃欲试。 可是,袁隆平尽管已经年满17岁,但因发育较晚,个子矮小,体育老师不肯推荐他参加市区选拔赛。

怎么办? 同学们帮他出了个主意——在汉口市区举行选拔赛那一天,他尾随参赛同学溜进赛场。 选拔赛开始了,只见袁隆平那灵巧的身姿在游泳池里如同一条飞鱼,以奇快的速度冲向终点。 他成功了,他获得了汉口赛区男子自由泳第一名。 接着,他又以预选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参加湖北省的省级比赛,获得男子自由泳第二名。 也就是从那时起,“浪里白条”这一美誉就与袁隆平连在了一起​‍‌‍​‍‌‍‌‍​‍​‍‌‍​‍‌‍​‍​‍‌‍​‍‌​‍​‍​‍‌‍​‍​‍​‍‌‍‌‍‌‍‌‍​‍‌‍​‍​​‍​‍​‍​‍​‍​‍​‍‌‍​‍‌‍​‍‌‍‌‍‌‍​。

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游泳一直是他的爱好,他经常会找机会下江游上一段。

西南农学院坐落在半山腰,山脚下便是嘉陵江。 江上白帆点点,号子声声。 有时他拿一本书坐在校园操场的台阶上,默默地注视着绿绿的嘉陵江水,聆听着那江轮上悠扬的汽笛声。 此时的他仅仅是嘉陵江水的观赏者,而他更喜欢做嘉陵江水的搏击者。 每逢节假日,他便与几个会游泳的同学结伴到嘉陵江上畅游。 他们故意选择水流湍急的地方,拼命地逆流而上。 虽然大家累得张着口直喘气,但是他们感到一种拼搏的满足。 正是这样的拼搏,在以后的日子里,袁隆平在游泳这项运动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那是1951年春季,贺龙同志在成都主持“体育明星”大赛。 这是西南地区的第一届运动会,袁隆平作为西南农学院的运动员参加,并取得了游泳比赛第四名的好成绩。

游泳,一直是袁隆平学子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运动。 他喜欢游泳,也擅长游泳,游泳让瘦小的袁隆平变得十分强壮。

而就在那年的夏季,在抗美援朝的热潮中,袁隆平怀着“保家卫国”的热忱,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歌,走进重庆市征兵办公室,毅然报名参加志愿军,决心投笔从戎。

兴趣广泛的大学生活

袁隆平(后排左三)读大学期间被录取为空军飞行员,图为同学们欢送时的合影

也许是爱好运动使得袁隆平拥有强壮的身体,他被录取为八名飞行员之一。 他差一点成了飞行员,如果没有当时国务院作出的决定——急需在校大学生参加国家经济建设,一律留校继续读书。

就是因为有这样广泛的兴趣,所以他拥有强健的身体,更拥有敏捷的感悟、坚定的决心与意志。 如果说种子需要养分才能茁壮成长,那么袁隆平就是以广泛的兴趣作为自己的养分的。 因为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他走到哪里,哪里就能绚丽多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嘉陵   汉口   湖北省   乐感   选拔赛   飞行员   江水   小提琴   偏见   学子   大学生活   游泳   兴趣   母亲   同学   喜欢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