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政治部,战时司令部,个个都是全面手


战时政治部,战时司令部,个个都是全面手

战时我们的政治部人员很少,除了一个副主任和李明天在,其他人都下去了,像群工处管秘书工作的只有贾继书,后来他也下去负责前后联络救护去了​‍‌‍​‍‌‍‌‍​‍​‍‌‍​‍‌‍​‍​‍‌‍​‍‌​‍​‍​‍‌‍​‍​‍​‍‌‍‌‍‌‍‌‍​‍‌‍​‍​​‍​‍​‍​‍​‍​‍​‍‌‍​‍‌‍​‍‌‍‌‍‌‍​。

战斗打响以后,组织处长刘海江和军务部一起负责组建队伍​‍‌‍​‍‌‍‌‍​‍​‍‌‍​‍‌‍​‍​‍‌‍​‍‌​‍​‍​‍‌‍​‍​‍​‍‌‍‌‍‌‍‌‍​‍‌‍​‍​​‍​‍​‍​‍​‍​‍​‍‌‍​‍‌‍​‍‌‍‌‍‌‍​。 比如有人 归 入建制,他们就需要尽快熟悉情况,伤亡多少人? 来了多少人员? 战役中期,部队有伤亡,机关就需要边打边建,尽快重新组织队伍​‍‌‍​‍‌‍‌‍​‍​‍‌‍​‍‌‍​‍​‍‌‍​‍‌​‍​‍​‍‌‍​‍​‍​‍‌‍‌‍‌‍‌‍​‍‌‍​‍​​‍​‍​‍​‍​‍​‍​‍‌‍​‍‌‍​‍‌‍‌‍‌‍​。 这些都是组织部门 和 干部部门的事情。 那时候师里的干部部长叫阎朝山。 他手下的人全部分散下去,与组织部门、军务部门配合,负责管理上阵地的连队,摸清情况,部队作战以后还剩下了多少人员? 靠哪几位同志能尽快把这个连队组建起来。 这一摊工作属于他们负责。 这些都是战时政治部的日常工作,当然打起仗来要求更高些,掌握情况要准确,要迅速,战时就需要这个速度嘛! 比如:军里给了1200多个补充人员的名额,他们将陆续到达师里,此前师里负责这些工作的部门就需要将参加组建的骨干和干部名额提前准备好,由于情况掌握得准确,组建的速度也就比较快了!

那个时候为了保障连续作战,干部部门也想了办法。 我们有个教导队,平时教导队就储备了一套干部资源,这与我们到兵团开会学习是一样的。 他们这个教导队除了练军事,搞训练,平常就与在国内一样,战役没有打响以前还是照样学文化。 大家对学文化也是很带劲的,这样战时我们也能保存一些战斗骨干。 所以在以后新组建的13个连队中,每个连队都有从前线抽到后方的一些骨干和干部,因此新组建的13个连队,战斗力并没有减弱。 有的连队甚至比第一拨上阵地的部队打得还要好! 比如像135团的7连和134团的7连,这两个7连战斗打下来人员损失严重,一个剩下7人,另一个剩下11人,但他们下来以后又新增加和补充人员,连队仍然分别叫7连,而且这两个新组建的7连在反击过程中打得非常出色,在机动行进中,部队的伤亡都比较小。

这就是干部、组织和军务三个部门的工作。 那时候,军务主要是掌握班以下骨干; 组织部门是了解骨干和党员的情况; 干部部门负责阵地人员配备和组建,战时这一套组织体系从师到团,上下都有配套。 新兵一来,立即分配组建,各个团短时期内就很快重新组建起新的连队。 新战士从恐惧到无畏,都愿意到英雄阵地争当英雄,这些细微的工作做起来有次序,工作做得也比较深入,由此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

新组建好的部队还要经过战前培训,根据作战实际情况,从武器使用、战术要领、技战术动作,直到思想互助、以老带新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等都进行了全面培训。 他们这一套工作搞得是有板有眼。 除了传授我们部队累积的实战经验,又学习和收集了友邻部队先进的战斗经验,比如:炸地堡、阻击、夜袭、通信联络和坚守坑道,等等,通过他们详尽的介绍和培训,这一套工作就不仅是落实在重建连队的具体事宜上,就连军事训练、政治思想教育等工作都全盘地落实下来了,甚至还落实在演练战地救治工作方面。 打起仗来,连队的卫生员就不够用了,他们除了在坑道里照顾受伤的战士,战斗间隙还要冲到战地抢救伤员。 所以阵地上负伤以后,首先要学会自己包扎止血,再就是互相包扎止血,还要学会怎样运送伤员下阵地。 战前训练的七八天,最主要的还要掌握武器的使用,学习战术,让即将上前线的战士们具备作战的本领。 有了本领当然就不怕了,无畏是建立在有办法的基础上的。

战时政治部、司令部常常不分家,师里的敌工干事早已下到一线去审俘。 组织、军务、干部等部门协同组建,负责好组织工作,同时也把政治思想等各方面的工作带动起来,当然他们做这些工作并不是完全自己动手,就是说,他们掌握着人才使用,只要前线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部门都会积极为一线部队解决实际问题,战时的政治部人人都是最好的全面手。

师里指挥所负责政治指挥的就是一个政委,一个副主任还有两个干事和一个负责宣传的同志。 战时政治部人员并不多,加上宣传队约40来人。 这就是战时政治部。 战役打起来很热闹,消息来得也很快,政治部几条战线同时迅速铺开:组建连队、传授经验、宣传鼓动等。 我们在前沿、后方东西两处设下了两个点,阵地上下来的伤员,如果是负了轻伤,做做工作,一是继续参加作战,二是留下来帮助工作。

司令部这一摊就更精干了。 因为机关人员,包括负责侦察的同志几乎都下去了,所以在指挥所里经常轮番值班的一个是作训科长宋新安,他现在在信阳步校。 还有一个是通信科长。 另外还配备了两名参谋,其中一名是见习参谋,非常精干,加上师长、政委,也就是6位同志,这就是45师前线指挥所。

指挥所设在坑道里,条件很简陋,有多大呢? 坑道里仅能放下一张小床 、 一张桌子、一张地图,还有几把凳子,这就是我们的指挥所。



战时政治部,战时司令部,个个都是全面手


唐万成副师长(左一)、崔建功师长(左二)、聂济峰政委(左三)多年后再相聚,一起拉着手合影


放床的地方也就是公共休息的地方,只能躺下一个人,同志们可以在这个床上轮流休息一下。 其他人也只能坐着啊、靠着啊休息一会儿,就是这个样子。 29师张显扬、王新来了以后,我们就是加凳子了。 凳子最多的时候加到十来个。 指挥所一般就是这么一个形式。

在坑道指挥所值班的同志至少两个人每天轮换,每班还有一个参谋作为助手。 四位同志非常辛苦,日日夜夜睡不好,为了保证他们不值班时能睡个好觉,允许他们喝上一点酒刺激刺激,也准许他们吸口烟。 由于这一班人昼夜不停地工作,所以战时的记录,像《阵中日记》《情报汇集》等,就是他们自始至终记录整理到战役最后结束的。

战役开始45师单独打了一段,以后29师部队上来,29师就将负责作战的参谋、股长组织进来,与45师一道搞好交替和协作任务。 以后第三阶段大反击有三个师的编制参加上甘岭战役,31师91团配属我们,友邻部队的同志需要了解和熟悉战况,于是31师就派了一位同志,在我们前指做联络员。

大反击下来以后指挥所就归李德生负责,45师的师长、作训科长,还有 几 个作战参谋组成了一个顾问组。 顾问组的同志们自始至终参加了指挥上甘岭的战役,他们对每一个情况都了如指掌,一直坚持到战役胜利结束,真正起到了顾问的作用。 45师留下的通信、炮兵和保障这一套班子,也都是配合到底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战时   司令部   政治部   坑道   指挥所   军务   连队   作战   阵地   战役   部队   同志   干部   部门   人员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