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将走向何方?专家提倡恢复繁体字,网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文|颜小二述哲文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读书看报所看到的文字,都是简体字,是由自古以来传承下来的繁体汉字简化、演变而来的。

随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有不少专家发出了恢复繁体字的呼吁。

面对着这种呼吁,有的朋友认为,恢复繁体字这种做法是盲目的复古主义,是倒退的体现,不可取;但也有朋友指出,繁体字里面承载着许多古人的智慧,恢复繁体字有助于我们传承中华文化,继承中华精神。

繁体字将走向何方?专家提倡恢复繁体字,网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颜小二对于这件事情想说,孔子当年也“信而好古”,但是“好古”的他却是将学堂从贵族推向平民的第一人。也就是说,过去的文化要继承,但继承并不等于“不创新”。而继承了,也不一定等于“无法创新”。

所以对于“恢复繁体字”的呼声,颜小二认为不必太排斥。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颜小二赞成“完全恢复繁体字”。

社会是不断向前推进的,一层不便的东西难以长久,而汉字演变成今天的样子,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所以我个人不建议完全恢复繁体字。但是也提倡有兴趣的朋友多多研究繁体字,这样不仅对了解中华文化有好处,还能学到许多老祖宗的智慧。

繁体字将走向何方?专家提倡恢复繁体字,网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1、繁体汉字对“情感”的表达更直观

社会在飞速进步,电子化的信息时代,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但人也越来越“冷漠”。

万事万物都是有双面性的,我们选择了快速发展,而精神境界跟不上物质发展的速度,这种脱节,势必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对于这一点,我们需要反思。

繁体字将走向何方?专家提倡恢复繁体字,网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而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在心性修养上的研究,就取得了的巨大成就。

这些思想成果也为世界所钦羡。要说证据?比如坐落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再比如我们名扬海外的《道德经》,甚至是阳明心学等,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内具的“先进性”。

同时,越是发达的地区,比如早已是发达国家的日本,对于中国的道家思想,以及王阳明等思想,便越是视若珍宝。

繁体字将走向何方?专家提倡恢复繁体字,网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因为人的物质水平提高到一定的高度,精神境界就需要优秀的“先哲思想”来充实。

而反映先哲思想的东西,除了他们留下的书籍,从繁体汉字中,我们也能感受一二。

比如,“亲”字繁体字为“親”,拆开来看,便是与亲人相见。而简体的“亲”就无法直观表现这种效果。

繁体字将走向何方?专家提倡恢复繁体字,网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或许当年古人创造这个字,便是因为他们将亲人团聚,看作是世界上最“亲切”、“暖心”的事情,也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由此也传达了古人对“血亲”的重视,继而也反映了中国对家庭的重视,以及自古以来一脉相承之互相扶持的精神。

繁体字将走向何方?专家提倡恢复繁体字,网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以此,我们也能看出,繁体汉字较现代简体汉字来说,情感表达更“直接”,学习繁体汉字,也能一定程度起到消融现代人之间隔阂的作用。

2、繁体汉字虽能直观表现深刻内涵,但不易于信息的及时传递

诚然,繁体汉字中蕴含了古人的智慧,也夹杂着真挚的情感,并且让这种智慧和情感更加直观,但不置可否的是,繁体汉字是不利于信息及时传递的。

据记载,即便是在我国古代,也有给繁体字瘦身的事情。

为了方便日常生活,因为繁体字笔画复杂,再加上古人用毛笔写字,落笔轻重不好把控。于是,对于笔画较多的字,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写类似唱本,或者是记账、开药方、私下里写信等等,会简化字体提高效率。

繁体字将走向何方?专家提倡恢复繁体字,网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这些简化的字,被称为“俗体字”。

而在正式场合,比如天子的圣旨、大臣的奏折、百姓上告的状子等等,都会用繁体字,以示庄重与威严。

繁体字将走向何方?专家提倡恢复繁体字,网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在古代,繁体字和简化后的“俗体字”,二者关系就类似现代的“正式用语”和“网络用语”。

前者一本正经,后者更加便利。

3、对于繁体字,不必盲目好古,也不必坚决反对

对于繁体字是否应该取代现代汉字的问题,颜小二觉得,不必完全“好古”,毕竟社会在向前走,繁体字虽然尤其深刻内涵,但是它属于一定时期的历史产物,也有历史局限性,不适合作为当前生活学习的主流记录形式。

回头看固然重要,但是“回头看”不等于“往回走”,这一点很重要。

但是,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繁体字的价值!

繁体字对我们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贝,繁体字中蕴含的先哲智慧和人生道理,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品味。

也就是说,有兴趣或者有余力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以简体字为主,空了就不妨研究一下繁体字,在繁体字中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与精妙,也当是一大乐事。

繁体字将走向何方?专家提倡恢复繁体字,网友:不行,但可以理解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繁体字   俗体字   孔子   汉字   先哲   自古以来   直观   中国   古人   繁体   走向   智慧   思想   精神   网友   情感   专家   朋友   何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