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有界限吗?提出性恶论的荀子:这从来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文|颜小二述哲文

几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齐聚一堂”,动荡的时代、开放的时局、对人才的尊重,让他们得以基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尽情描述“眼里的世界”。

儒家孔子说,这春秋乱世的颠沛流离,是因世人“不守礼”。

道家老子说,这战争年代的尔虞我诈,是因人们违背自然过度逐欲。

善恶有界限吗?提出性恶论的荀子:这从来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或许是受了孔子的启发,又吸收了道家老子思想,荀子“冒天下之大不韪”一般,提出了他的“性恶论”。

在那个甚至有些迷信“鬼神”,在那个以“良善”自我标榜的年代,荀子的“人性本恶”,虽一石激起千层浪,但在后来的好多年里,孟子的“性善论”很受欢迎,而荀子因“性恶论”被诟病了好多年。

颜小二今天要说的是,荀子之性恶论,是以“守礼”为善,对人的自然“本性”,并不是字面意义那般的绝对否定。

而善和恶的界限,从荀子之“性恶论”来看,在“守礼与不守礼”间,于颜小二来看,就在人的“一句话”间,毕竟,这“礼”的制定者,还是人;而在思想家眼里,或许这界限,从一开始就不明显。

善恶有界限吗?提出性恶论的荀子:这从来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1、以孔子、老子学说为基的荀子性恶论

就颜小二对荀子思想的了解,荀子议论“恶”,是基于世俗社会的,他议论得十分落地。

首先,荀子接受了道家的“自然之天”,这便注定他会去否定孟子性善论里的“良知良能”。

道家思想虽然不赞成区分,但是一直有个潜台词“自然而为、顺应自然为善”。

接受了道家“自然之天”的荀子,便看到了“人为而伪”的对立面。

同时,荀子又继承了孔子“维护礼制”的“遗志”。他基于俗世视角,将维护社会秩序之“守礼”的行为,看为“善”,反之,纵情肆欲、不守礼法,则是“恶”。

善恶有界限吗?提出性恶论的荀子:这从来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如何理解荀子的“性本恶”呢?

我们知道,“礼”最本质的作用,是规范人的言行举止,做事有礼有节,继而有所为有所不为。这背后,其实是对人“本性”(欲望)过度“膨胀”的压抑。

比如“吃”是人的生来之欲,后天不守“礼”,吃了别人的东西,吃了不该自己吃的东西,甚至抢夺别人的东西。人人都这样做,社会就乱套了,这是“恶”。

于此,我们不难看出,荀子之性恶论中的恶,说的是人的本性不加节制发展,会为了一己私利,人为而伪,有向“恶”的趋势。

善恶有界限吗?提出性恶论的荀子:这从来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2、善恶有界限吗?

那么善恶有界限吗?对于普通人来说,有,对于思想家来说,或许就是没有了。

我们知道,荀子提出的“性恶论”,最后还是在维护“礼仪制度”。这种时候,他的观点在表面上大抵应该是这样的:合“礼”的,是“善”,不合“礼”的,是“恶”。

但过去的“善”,一直是“善”吗?不见得。

比如我国封建社会,曾有裹脚的陋习,这在当时的封建社会文化中,“裹脚”是美,是“善”一般受人追捧的存在。但是,裹脚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是妥妥的“恶”。

善恶有界限吗?提出性恶论的荀子:这从来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于此,善恶有界限吗?一定历史时期内,在普通人眼里,所谓的善,则是公认的“规则”之内的东西,这个规则,在荀子那个时代,叫“礼”。

但是,思想家对善恶界限的分析判断,可能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荀子说的“性恶论”,是在否定人的本性?不!他只是说人的本性里面有“恶”的种子,但是种子本身并不是“恶”。

善恶有界限吗?提出性恶论的荀子:这从来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荀子曾经说过:

“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性情也。”

也就是说,在荀子眼里,人身上与生俱来的动物性特性如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等等,需要加以节制,在后天教化中合理压抑,以此让自己“守礼”,成为“善”的存在。

善恶有界限吗?提出性恶论的荀子:这从来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一个本身即“恶”的纯粹的“黑”的存在,如何能“变白”?

所以,在颜小二看来,荀子一开始,就没有绝对否定人性,他以人先天欲望在后天不合理的发展为“恶”。

那么这个“不合理”的度在哪里?不同的历史环境条件下,是不断变化的。于此,善和恶的界限,可不就是不断在变化吗?

善恶有界限吗?提出性恶论的荀子:这从来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3、这个世界,从来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

颜小二一直觉得,这个世界从来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黑和白太鲜明的时候,反而是不太正常的时候。

古人常说,忠义不能两全,忠心的人不义,可以说是善吗?不忠于主,却讲义于朋的人,这又是多大的恶呢?#学问分享官#

善恶有界限吗?提出性恶论的荀子:这从来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荀子   善恶   界限   孟子   裹脚   孔子   这个世界   道家   思想家   本性   眼里   东西   自然   思想   简单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