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胞弟叛乱,发誓与母亲黄泉相见的郑庄公,凭什么吊打周天子?

文|颜小二述哲文

郑庄公在春秋这个历史舞台上,算是一个“大名人”了,对外,他敢于反抗周天子的控制,对内,为了家国安定,他又能很好地平定母亲和自己胞弟的“叛乱”。

作为一个诸侯国的“首领”,郑庄公确实很优秀,但是在为人子、为人臣方面,世人对郑庄公的评价,就有褒贬不一的意味了。

遭遇胞弟叛乱,发誓与母亲黄泉相见的郑庄公,凭什么吊打周天子?

为人臣,郑庄公敢于公然反抗周天子,并在战争中一箭射穿了周天子的肩膀,彻底打破周天子“不可战胜”的光环。于此,便有人指出,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从郑庄公开始。

为人子,郑庄公生来就不被生母喜欢,他的生母甚至联合胞弟进行“叛乱”,悲愤之余,他发誓与母亲“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但是一年之后他便后悔了,在颍考叔的妙计之下,他巧妙地在不违背誓言的情况下与母亲相见,于此便有了“黄泉相见”的典故。

遭遇胞弟叛乱,发誓与母亲黄泉相见的郑庄公,凭什么吊打周天子?

不管怎么说,郑庄公在春秋乱世确实是一个了不得的君主,在颜小二心里,他近乎是“以弱胜强”的典型。但是这世间难得十全十美的事情,虽然在富国强兵这件事上,郑庄公做得相当不错,但是面对母亲的“偏见”,郑庄公近乎“逆来顺受”,也是叫人唏嘘。

1、打破周天子光环的郑庄公

当中原大地进入春秋时期的时候,周王朝的统治也近乎摇摇欲坠。

周公的“礼乐”再好,但是也改变不了周王朝奴隶制的事实。到了春秋时期,社会中的阶级矛盾激化,同时,周天子的实力逐渐被削弱,诸侯王越来越强大,以周王朝为主的奴隶制被推翻只是时间问题。

周天子的权威虽然一日不如一日,各诸侯国都各自有各自的心思,明面上服从,但背地里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寻求本国的独立和统一。

没有人愿意、也不愿冒着得罪明面上天下共主的风险,成为第一个“摇旗呐喊”反抗周天子的人。

而这个人,郑庄公做了。

遭遇胞弟叛乱,发誓与母亲黄泉相见的郑庄公,凭什么吊打周天子?

郑庄公不仅做了,而且还彻底将周天子“打”得一蹶不振,颇有点吊打周天子的意味,彻底打破了周天子“不可战胜”的光环。

据记载,为了称霸诸侯,郑庄公决定好好教训一下自己面前最大的障碍“宋国”。但是因为宋国比较强大,在多年与宋的对抗中,郑庄公一直没占到太大便宜,于是他便联合齐鲁,以图伐宋。

为了让这场战役更加顺利,郑庄公去拜见周天子,希望借天子名义伐宋。

但是周天子早就忌惮日益壮大的郑国,并且还对郑庄公偷了他麦子的事情非常不愉快。

二人的会面不欢而散。

遭遇胞弟叛乱,发誓与母亲黄泉相见的郑庄公,凭什么吊打周天子?

可即便不欢而散,因为周天子在当时的威信力有所下降,为了让诸侯各国看到周天子对“顺臣”的礼遇,周天子给了郑庄公10车麦子。

而郑庄公这边便利用周天子臣下为拉拢他送来的绸缎,将绸缎盖在10车麦子上,假装周天子送了他10车绸缎,并发文指责宋国不朝见天子,以此名义集结其它诸侯国伐宋。

宋国经此一战,国力削弱不少,郑庄公顺势扶持亲郑的新君上位。

而郑国的这一做法则激怒了周天子。要知道分封诸侯是周天子的特权,郑庄公此举逾矩了。于是周天子又集结诸侯讨伐郑国。

遭遇胞弟叛乱,发誓与母亲黄泉相见的郑庄公,凭什么吊打周天子?

但是因为集结的军队进行涣散,周天子的军队反而被郑军击溃,而周天子自己也在战争中被射穿了肩膀,一同被射穿的,还有周天子的“自信”。自此,周天子从此一蹶不振。

遭遇胞弟叛乱,发誓与母亲黄泉相见的郑庄公,凭什么吊打周天子?

而郑庄公带领的郑国便成为名副其实的“春秋小霸”,春秋战国的群雄争霸重台戏,由此拉开帷幕。

2、与母亲“黄泉相见”的郑庄公

郑庄公寤生在富国强兵上作出了十分出色的成绩,但是他和母亲在感情方面却存在很大问题,为此,历史上还留下了一个典故,即“黄泉相见”。

据记载,郑庄公出生的时候十分不顺,他的母亲武姜生下他的时候差点难产(存在争议),而武姜在生郑庄公弟弟叔段的时候则十分顺利。于此,武姜在郑庄公小时候,就一直偏爱他的弟弟。

遭遇胞弟叛乱,发誓与母亲黄泉相见的郑庄公,凭什么吊打周天子?

郑庄公虽然不得母亲喜爱,好在他的父亲十分喜欢他。因为是嫡长子,寤生小小年纪就成了郑国太子,并在父亲去世以后成功继位。

虽然寤生继位成为郑国国君,但是他的母亲武姜却没有放弃过他的胞弟叔段。为了避免母亲不高兴,寤生把比都城还大的京邑封给了弟弟。

但是,这并没有让武姜和叔段满足,在武姜的鼓动下,郑庄公的胞弟叔段,开始暗中谋划,打算偷袭郑国国都。面对母亲和胞弟的发难,郑庄公没有自乱阵脚,而是沉着应对、冷静处理,很快就消解了郑国的内患。

消除隐患之后,郑庄公很伤心,前722年,他派人将母亲送到城颍并发誓:

“不到黄泉,不再相见!”。

但是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郑庄公就有些后悔,他想见自己的母亲。

颍考叔当时是管理城颍的官员,为了替郑庄公解忧,便告诉郑庄公,不想违背“不到黄泉不相见”的誓言,可以挖地,直到挖到泉水,就可相见。

郑庄公采纳了这个建议,于此,他在隧道之中与母亲武姜相见,真正做到字面意义上的“黄泉相见”,而母子二人也得以和好如初。

遭遇胞弟叛乱,发誓与母亲黄泉相见的郑庄公,凭什么吊打周天子?

3、郑庄公的“以弱胜强”

虽然颜小二上面关于郑庄公事迹的叙述,对于他精彩的一生来说,只能称得上是只言片语,但是,无论是郑庄公以郑国挑战周天子,还是郑庄公以儿子身份,对抗母亲和胞弟的“叛乱”,他都是一个“弱者”。

于周天子而言,郑庄公只是一个强大一些的诸侯王,而周天子在名义上可以号令天下。

于武姜而言,郑庄公只是一个她不喜欢的儿子,而武姜即便明面上偏爱郑庄公的胞弟,郑庄公也无可奈何。

但是,郑庄公却以一个“弱者”的姿态,以弱胜强。他粉碎了周天子不可战胜的“光环”,开启社会更迭必须经历的“乱世”;他也粉碎了母亲和胞弟的阴谋,自保之余,依旧给亲人留有情面和退路。

遭遇胞弟叛乱,发誓与母亲黄泉相见的郑庄公,凭什么吊打周天子?

也就是说,遭遇母亲和弟弟的背叛,被周天子步步紧逼,郑庄公之所以可以翻转局面,或许就是他充满“韧性”的“弱”在发挥作用。

从郑庄公的经历来看,他的“弱”,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脆弱”,而是“柔韧”。

道家老子有句话说得好: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世间万物,草木荣枯,初生的草木腰身柔韧,可随风摇曳,难以折断,而失去生机的草木,则变成枯槁,轻轻一折,就会断裂。于此,“强”的终点,可能是“毁灭”,而“弱”因其“柔韧”,往往展现无限生机。

从史书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看到郑庄公以弱胜强的大轮廓,而历史细节我们往往不得而知,却十分引人入胜,让人想入非非。

纵观郑庄公一生的大轮廓,颜小二始终觉得,年纪轻轻就登上宝座,从幼时就面对复杂局面且“以弱胜强”的郑庄公,大抵深谙道家“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他“弱”但“柔韧”,于此,郑国在他手里展现无限生机。

遭遇胞弟叛乱,发誓与母亲黄泉相见的郑庄公,凭什么吊打周天子?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加关注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胞弟   叛乱   黄泉   富国强兵   母亲   以弱胜强   王朝   绸缎   柔韧   麦子   草木   诸侯   面上   光环   弟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