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将才,赵括、马谡一败涂地,而韩信一路开挂,只因一性格特质

文|颜小二述哲文

韩信之才,曾让萧何感慨“国士无双”,断定“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也就是说对于韩信,萧何近乎作出了“得韩信者得天下”的论断。而韩信也确实以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萧何的“英明”。他先是擒魏取代,而后又破赵胁燕击齐,最后灭楚,帮助刘邦建立大汉王朝。

同是将才,赵括、马谡一败涂地,而韩信一路开挂,只因一性格特质

但同样是不可多得、在带兵打仗上有一番造诣战国赵括与三国马谡,却没能拥有韩信那样的辉煌,这是为何?

要知道,战国时期的赵括熟读兵书名声在外,而三国时期的马谡之才更是博得了诸葛亮的器重,二人常彻夜长谈,好不痛快。可是,赵括也好,马谡也罢,虽然有点名气,于兵法上也有自己的心得,但是却不像韩信那般功成名就?只要对比三人经历,我们大抵也能找出原因。

韩信当初先投项梁、项羽,不得志后再投刘邦,被萧何看中,于此,成就了他“兵仙”人生,而赵括虽熟读兵书,作战虽英勇,但其满腹兵法不过纸上谈兵,因缺乏临危的“灵活”,他挂在嘴边的兵法也不过是空谈,于此他在成就一番大业之前,因不务实的夸夸其谈,早早丢了性命。

相应的,韩信虽胸中有智谋,但是能屈能伸,胯下之辱至今耳熟能详,而三国时期的马谡,有才是有才,却喜欢夸夸其谈,为人不谦逊不低调,最后因“不务实”,不听诸葛亮指挥而犯下大错。

同是将才,赵括、马谡一败涂地,而韩信一路开挂,只因一性格特质

有时候,能力可以把人送到一个“高度”,但后面的路能不能越走越“好”,看的更多是能力之外的“东西”,这个东西不复杂,但很难,高度凝练起来大抵只有两个字:务实。

1、赵括纸上谈兵,韩信务实择主

关于“赵括”,历史对他于兵书学习上的“勤奋”给予了肯定,但是对于他缺乏实战经验,只知空谈,而并不务实的行为,给予了“否定”,著名的“纸上谈兵”说的就是赵括。

据记载,战国时期,秦国越来越强大,赵国面对秦国,有些焦急,毕竟廉颇已老,而秦军凶悍,一旦对峙凶多吉少。

秦国为了顺利赢得这场战争,放出谣言说他们害怕熟读兵书的赵括,当时的赵王对此深信不疑,以赵括代替廉颇。最后,空谈误事的赵括中了秦军计谋,在赵军因围困一个多月后,赵括带人突围,被秦军射死,随后投降的数十万赵国士兵也被坑杀。

同是将才,赵括、马谡一败涂地,而韩信一路开挂,只因一性格特质

赵括的结局,确实应了老将蔺相如的一句话: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赵括在研究兵法上,也说得上用功,但是他却将瞬息万变的战场想得和记录兵法的书信文字那样“一板一眼”,于此,不知变通的他不仅没能建功立业,还因在兵法修习上不务实的心态,以至于满腹兵书成了空谈不说,早早丢了性命不说,那数十万赵国将士也一同被坑杀,让人惋惜。

同是将才,赵括、马谡一败涂地,而韩信一路开挂,只因一性格特质

赵括“纸上谈兵”,韩信绝对是“务实派”。韩信能够对实际情况有一个比较准确、现实的判断,继而尽可能作出努力,这一点从韩信“择主”时的决断就能看出来。

据记载,韩信未发迹时,曾找过项羽,期待可以一展拳脚,但是因为项羽并不采纳韩信的计策,让韩信觉得在项羽麾下没有未来,于是他又投奔到比项羽综合实力差上一些的刘邦。

同是将才,赵括、马谡一败涂地,而韩信一路开挂,只因一性格特质

而韩信到了刘邦的麾下,一开始也未能受到重用,被安排管理仓库,虽有幸得到夏侯婴的赏识,却并未获得刘邦的重视,于此,韩信又打算另谋明主。

好在韩信于刘邦麾下做事时,虽然都是做一些管理仓库的杂事,但是他在日常工作中也渗透了自己于“兵法”中习得的规律,同时也在和萧何的交谈中,得到了萧何的注意。最后,出逃的韩信被萧何追回并被刘邦拜为大将。

同是将才,赵括、马谡一败涂地,而韩信一路开挂,只因一性格特质

于此,韩信在多次当机立断的“另谋明主”中,得到了发迹的机会。

当机立断、雷厉风行,实则是“务实派”的一个典型特点,他们不会幻想,更多是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判断,于此,他们更容易抓住机会,并在以此有一次的“雷厉风行”中积累经验。

2、“言过其实”的马谡,和能屈能伸的韩信

三国时期,诸葛亮虽然十分器重马谡,经常和马谡一谈就是一晚上,但是对于马谡,刘备的评价却是这样的: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刘备点出了马谡的一个致命缺点,即“言过其实”。

再有才的人,都忌讳“言过其实”。

首先,言过其实的高调招人厌烦和妒恨,其次,“言过其实”更多蕴含着“祸从口出”以及“自我约束力差”的危险。

而马谡的“言过其实”、好论军计,则暗示了他骨子有“恃才傲物”的特质,于此,因为骄傲,难以脚踏实地,继而走错路,“下错棋”。

同是将才,赵括、马谡一败涂地,而韩信一路开挂,只因一性格特质

据记载,马谡虽然有让诸葛亮器重他的才气,但是他并不是一个谦逊的人,因为好论军计,于此,在夸夸其谈中,他难免因“恃才傲物”般的骄傲对实际情况作出错误判断,以至于他在街亭举动违规,没有遵从诸葛亮的指挥,最后惨败。这次失败,让大军退回汉中,也让马谡一身才能再无用武之地,最后惨淡死去。

关于他的死有多种猜测,有说在监狱中病死,有说被诸葛亮杀掉了等等,但于颜小二看来,他死于其“言过其实”的性格特质,这种特质中的“不务实”,让他做出错误判断,继而害了他。

同是将才,赵括、马谡一败涂地,而韩信一路开挂,只因一性格特质

再来说说韩信。

韩信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

韩信于兵法上的造诣,能比得上的没几个,肚子里有没有墨水,发迹前的韩信自己怕是最清楚的。

但是就是这样的韩信,打败西楚霸王的韩信,曾经在一个屠夫面前弯下膝盖,而胯下之辱,也让他成了一条街的“笑柄”。胯下之辱于今人来说是士可忍孰不可忍的“事情”,而韩信却相当冷静,他手里的长刀不是用来斩杀无礼屠夫的,而是用来安定“天下”的。

同是将才,赵括、马谡一败涂地,而韩信一路开挂,只因一性格特质

他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怎么做会有怎么样的结果,于此,他不会让“冲动”操控他的身体,时时刻刻作出务实的抉择。

3、傲慢与“务实”

有“韩信之才”的人,大有人在,但却无法达到韩信的高度,问题还是出在性格特质上。赵括的“纸上谈兵”也好,马谡的“言过其实”也罢,说白了,更多是源于他们心底的“傲慢”,一个傲慢于自己熟读父亲家书中的“兵法”,一个傲慢于自己让诸葛亮都欣赏的“才能”。

最后,因为心底的那份“傲慢”,看不清实际情况,于此被现实乱了分寸,误了自己,也害了别人。

而韩信则是妥妥的“务实派”,他无所谓于“胯下之辱”,更不在乎街上人的耻笑,他要的是天下人的“敬仰”。于此,项羽不能慧眼识才,他便走,刘邦不能重用他,他也走,直到他能找到“伯乐”为止。

同是将才,赵括、马谡一败涂地,而韩信一路开挂,只因一性格特质

或者这么说,他因“务实”,总能“不卑不亢”,亦因务实,成就辉煌人生。

纵观韩信、赵括、马谡,这三位历史人物的一生,他们同样是将才,但是相比于赵括和马谡的落幕,韩信虽因功高盖主而身死人手,却并不妨碍他发迹后一路开挂般的功绩,引世人赞叹。

这个世界,有时候“人才”很多,但是能真正成就自己的“人才”却屈指可数,在颜小二心里,韩信就算一位。也就是说,相比于赵括、马谡,韩信的务实让他懂得随机应变,而他能屈能伸的谦逊更是成就了他。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同是将才,赵括、马谡一败涂地,而韩信一路开挂,只因一性格特质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等。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秦国   项羽   特质   能屈能伸   言过其实   兵书   夸夸其谈   器重   纸上谈兵   空谈   刘邦   兵法   傲慢   性格   成就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