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书写历史,为何项羽没被污名化?谈谈刘邦恩威并施的管理之道

文|颜小二述哲文

当年楚汉相争之时,无论是谋略还是气力,刘邦都比不上家大业大还年轻气盛的项羽,但是刘邦先是入了关中,然后再避鸿门宴,最后直击君主宝座,一路虽有惊但终归还是无险,天之骄子一般的项羽,却败下阵来,让人唏嘘。

我们知道,历史上许多君王为了给自己正名,会有污名化敌人的趋势,但是刘邦和项羽虽在楚汉相争时争锋相对,后世却依旧还有“至今思项羽”的名言名句,由此可见,项羽在历史上的声望还是非常高的。

也就是说,刘邦并没有污名化项羽,那么刘邦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胜者书写历史,为何项羽没被污名化?谈谈刘邦恩威并施的管理之道

首先,颜小二认为,刘邦没有污名化项羽,才是那个建立大汉的刘邦,要知道,刘邦从一个小小的亭长发家,一路走来,就是以“仁义之师”为名义收获民心,不去污名化,才符合刘邦的“仁义”个性;其次,刘邦是一位情商特别高的人,不排除他因为重感情而拒绝污名化项羽,要知道,若不是楚汉争霸,刘邦和项羽依旧是好兄弟也说不定。

1、不去污名化,才是刘邦的“个性”体现

通过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刘邦不像项羽那么家大业大,也没有项羽在骑马打仗方面那么天赋异禀。对比于刘邦,项羽可谓是乱世里的天之骄子。

但“天之骄子”的落败,就在于一个“骄”子,而刘邦这边之所以胜利,答案在两个字“豁达”。

当人骄傲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展现一个个性,即“霸道”。而项羽号称“霸王”,便是他日益骄傲的体现。这股子骄傲,在他“屠城”以后,让其善战且霸道的名声深入人心。我们不难看出,项羽在夺取天下方面属于强硬派,当然,他有那个单刀直入的实力,但是不仅不知掩饰,还有越走越“偏激”的趋势。

胜者书写历史,为何项羽没被污名化?谈谈刘邦恩威并施的管理之道

而对比于刘邦,刘邦一直以“仁义之师”自称,而且刘邦也很注意这方面的“形象塑造”。比如刘邦从咸阳退到灞上以后,为了应对严峻的形势,他招纳当地名士,向他们许诺“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且还废掉了秦朝遗留的苛政,这一举动让他仁义的名声一下就传扬出去。事实上,他也说话算数,将自己“仁义之师”的外在形象打造得十分到位,于此他也深受百姓信赖,就为人处世上,温和的刘邦比霸气的项羽更得民心一些。

胜者书写历史,为何项羽没被污名化?谈谈刘邦恩威并施的管理之道

也就是说,无论是打天下的时候,还是治天下的时候,刘邦一直在建立自己“仁义之师”的个人品牌,而且刘邦没有项羽那样的贵族身份,所以在项羽死后,刘邦要坐稳江山,就得让项羽那群有势力的亲信相信他的“仁义”,所以他没有去污名化项羽,这一方面是刘邦的仁义体现,一方面也切实展现了刘邦可以治天下的豁达心胸。

2、为何不去污名化?情商高外,他还重感情

对于刘邦一生,后人议论最多的当属韩信之死,而对于项羽,后人赞叹项羽之英勇,也认可刘邦之睿智,明明刘邦项羽属于对立,后人赞美起二人来没有丝毫“对立感”这是为何?

其实,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人,在汉朝成立并且稳定以后,但凡收敛自己傲气,没有展现出异心的,基本都能善终。刘邦不像后世部分开国之君,一旦时局稳定,就奉行“错杀一千”、“斩草除根”的决定,在刘邦的手底下,懂得收敛锋芒的人,如张良、萧何、陈平等等,都受到了优待,并且得以善终。

至于韩信,确实有些功高盖主的意味,同时和刘邦之间还有些说不清且比较敏感的“阴差阳错”,最后韩信身死,也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胜者书写历史,为何项羽没被污名化?谈谈刘邦恩威并施的管理之道

其实,刘邦相比于项羽,还是比较能够信任人的,同时也属于相对更重感情的存在,在二人还未争锋相对的时候,他们也属于相谈甚欢的好兄弟,同时。和刘邦谈得来的,不止项羽一人,比如樊哙、萧何,再比如和刘邦惺惺相惜的张良,就单单以张良之才能为刘邦所用,就可见刘邦情商之高。

胜者书写历史,为何项羽没被污名化?谈谈刘邦恩威并施的管理之道

而项羽虽然是将才,但明显在谋略以及人情世故上,对比于刘邦就差了很多,比如陈平曾就评价:

“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陈平一言点出,项羽不太信任人,同时在公务方面有些偏私,所以不得人心。

胜者书写历史,为何项羽没被污名化?谈谈刘邦恩威并施的管理之道

于此,结合上面的分析,我们再从刘邦的处境设身处地想一想,刘邦为何不去污名化项羽?原因不难分析。

首先,项羽和刘邦曾是兄弟,属于互相欣赏的那一种关系,而和刘邦拥有这层关系的,还有张良、萧何等跟着他打天下的人。而刘邦本就胜券在握,项羽不得民心而且失势,刘邦最终的胜者局面,是没有悬念的。

胜者书写历史,为何项羽没被污名化?谈谈刘邦恩威并施的管理之道

于此,当刘邦战胜了项羽以后,他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稳人心,毕竟刚刚赢了项羽这个最大的“外敌”,下面一步,就是要对付“不老实”的自己人了。

如果刘邦不具备“拒绝污名化项羽”的豁达,这便容易让他身边的开国老将心生顾虑,不适合刘邦进一步稳定局势;同时,我们也不排除刘邦确实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不然他也不会吸引那么多人死心塌地跟随他,而他对死后项羽之尊重,也是他重感情的体现之一。

3、刘邦的管理之道:恩威并施

写到最后,其实我们可以系统体会一下刘邦的“管理艺术”,刘邦大抵属于“恩威并施”的管理者。

在拿下项羽、韩信时,他有自己的果断和决绝,但是杀掉他们,不代表要抹去他们的功绩、更不代表要抹黑他们,承认他们的成绩,是一位大格局之管理者应有的“心胸”,刘邦显然就是这样的“管理者”,因为刘邦要应对的,不仅仅是心怀异心的人,还有一众跟他出生入死的“追随者”。在当时那个情况,他们对刘邦是什么态度,其实更多还是看刘邦对他们这一众老臣是什么态度。

也就是说,当刘邦把他们看作敌人的时候,他们才会真正成为刘邦的敌人,但是如果他们从刘邦那里感受到了信任,他们不仅是刘邦的“臣”,亦是刘邦的“友”,这便是刘邦恩威并施后的治理结果,亦值得现代管理者借鉴,毕竟,大多数时候,不是我们敌人太多,而是我们率先树敌太多,大家可以体会一下,是不是这个道理。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胜者书写历史,为何项羽没被污名化?谈谈刘邦恩威并施的管理之道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项羽   污名   刘邦   仁义之师   楚汉相争   异心   业大   天之骄子   仁义   民心   豁达   后人   管理者   胜者   敌人   感情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