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汉武帝延寿宫遗迹中,3枚瓦惊艳世人,现成镇馆之宝

文|颜小二述哲文

据记载,晚年的汉武帝为了祈福长寿,他曾修筑延寿宫,而延寿宫的精美程度,从宫殿用的“瓦”就能推断出来。

根据考古结果,延寿宫因为时间过于久远,被发现的时候,昔日辉煌早已不在,而遗迹中出土的三枚瓦却特别珍贵。这三枚瓦正是汉武帝晚年修筑延寿宫时所用的“金乌神鸟”“蟾蜍玉兔”“益延寿”瓦,现被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是那里的镇馆之宝。

上世纪90年代汉武帝延寿宫遗迹中,3枚瓦惊艳世人,现成镇馆之宝

根据资料显示,“金乌神鸟”“蟾蜍玉兔”“益延寿”三瓦一组,被称为“天人合一”瓦,而这天人合一背后,可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的“天然合一”相呼应,蕴含着远比“延年益寿”更深远的哲理内涵,值得深究。

1、汉武帝延寿宫的“天人合一”瓦

20世纪90年代,陕西省西安市西安的蓝田县有重大考古发现,在这里,考古工作人员发现了汉武帝时期的宫殿遗址。而这片遗址,正是汉武帝晚年时修筑的延寿宫。

由于时间久远,宫殿遗址被发现的时候连残垣断壁都称不上。沧海桑田,延寿宫这座雄伟的宫殿化作一层厚厚的文化堆积,从遗址中,人们可以发现用砖铺好的地面,砖上一米左右的文化堆积层中,则发现了许多砖瓦碎片。而“天人合一”瓦,则是从这些碎片中找出来的。

“天人合一”瓦由三枚瓦组成,分别是“金乌神鸟”瓦、“蟾蜍玉兔”瓦和“益延寿”瓦。每一枚瓦都有其独特的图案,拥有不同的寓意。

首先说说“金乌神鸟”瓦。在瓦的正面雕刻着一只一飞冲天的鸟,翅膀是伸展开的,拥有扇形的尾巴,这只鸟,其实就是“金乌”。金乌在我国古代一直以来是光明、吉祥、生命力的象征,古人曾以金乌为图腾,寓意“太阳”。

上世纪90年代汉武帝延寿宫遗迹中,3枚瓦惊艳世人,现成镇馆之宝

再来看看“蟾蜍玉兔”瓦。瓦面上的蟾蜍图案一眼可辨,圆目鼓腹、四肢伸展,一副准备跃起的模样,而蟾蜍的旁边,则是长耳翘尾的玉兔,作奔跑姿态,充满活力,很显然,这瓦上的图案,与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广寒宫相对应,而根据传说,“蟾蜍玉兔”则是暗指“月亮”。

上世纪90年代汉武帝延寿宫遗迹中,3枚瓦惊艳世人,现成镇馆之宝

最后,再来看看“益延寿”瓦。“益延寿”瓦的瓦面是三个字,“益延”两个字,以上下排列的方式呈现在瓦的左边,而“寿”则单独立在瓦面的右边,以此祈求“延年益寿”。

“金乌神鸟”瓦、“蟾蜍玉兔”瓦和“益延寿”瓦,这三片瓦为一个组合,取“金乌神鸟”瓦中的金乌象征太阳之意、以“蟾蜍玉兔”瓦象征“月亮”之意 ,再以“益延寿”瓦暗指人的祈福,暗指“日月同辉,天人合一”。

2、汉朝董仲舒的“天人感应”

说起汉武帝,颜小二就会想到董仲舒,毕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董仲舒在汉武帝的意思下提出的观点,且对后世王朝影响深远。

上世纪90年代汉武帝延寿宫遗迹中,3枚瓦惊艳世人,现成镇馆之宝

而说起汉武帝修筑的延寿宫的“天人合一”瓦,颜小二就想到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

关于“天”和“人”的关系,古人探讨了上千年,而不同的先贤观点不一样,“天”的内在含义,也有些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在先秦时期,儒家大思想家荀子曾创造性将“天”和“人”区分开,将商周时期以来的“意志之天”自然化。

在《荀子》中记载这样一段话:

“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

也就是说,在荀子那里,“天”被还原成了“自然规律”一般的概念。荀子认为,人应该“明于天人之分”,明白人与天的区别,不去祈求所谓来自“天”的恩赐。

很显然,荀子是实践派。

上世纪90年代汉武帝延寿宫遗迹中,3枚瓦惊艳世人,现成镇馆之宝

而到了汉朝董仲舒那里,天又有了“神学意味”。

毕竟董仲舒的许多学说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服务的,而将“天”意志化,可以加强君王的“权威”,对中央集权有莫大好处的。

但是,董仲舒也用“天”给“中央集权”加上了“紧箍咒”,这是他的高明。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更多是在告诉世人,人们的政治活动与具有神学意味的主宰之天,是存在联系的。

董仲舒指出,人有喜怒,天也有阴晴,这是因为人和天属“同类”,而人与天相互感应的介质,则是充斥天地的“气”。

上世纪90年代汉武帝延寿宫遗迹中,3枚瓦惊艳世人,现成镇馆之宝

人自身有“治乱之气”,而天地间有“阴阳之气”,治乱之气和阴阳之气可以相互感应,于此人的活动则可以引起节气变化,而人间君主的喜怒、举措,则可以引发气候寒暖变化。

于此,董仲舒指出: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以怪异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天人感应”对于中央集权的“紧箍咒则在这句话中显现出来。

按照董仲舒的意思,虽然“天人感应”观点在暗示世人,君王的意志一定程度上代表天意,臣下百姓要顺应天命、听从君王指令。但是反过来,如果君王心术不正,只顾个人享乐不顾天下苍生,反过来也会被天“警告”,甚至降下“灾祸”。

3、“天人合一”瓦与背后的哲学内涵

很显然,董仲舒的“天”,是封建王朝君主需要的“天”,有利于封建王朝社会的长治久安。而“天人合一”瓦的背后,我们可以洞见汉武帝个人对长寿的向往,也能洞见古人深远的哲学内涵。

也就是说,汉武帝修葺宫殿,并使用做工精美的“天人合一”瓦,更多是在向“天”表示自己的虔诚,祈求可以吉祥长寿。而汉武帝对于“天人合一”的理解,很显然也受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影响,相信自己的行为,与“天”存在联系。

上世纪90年代汉武帝延寿宫遗迹中,3枚瓦惊艳世人,现成镇馆之宝

但是抛开汉武帝修建宫殿,祈求吉祥长寿,单看“天人合一”瓦背后的哲理观点,细细分析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我们不难发现,三枚瓦片背后的哲学思想,光“天人感应”这一点,即有社会大局稳定的“考量”,也有对“君主”本身的限制,大可治国齐家,小可修身养性,于此,颜小二不得不赞一句中国传统文化,实在博大精深,值得深究。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上世纪90年代汉武帝延寿宫遗迹中,3枚瓦惊艳世人,现成镇馆之宝

参考:《荀子》、《春秋繁露》、《汉书》、《秦砖汉瓦博物馆:穿越千年,感受秦汉》等。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延寿   汉武帝   金乌   董仲舒   荀子   长寿   蟾蜍   玉兔   月亮   君王   天人   遗迹   宫殿   遗址   感应   惊艳   世人   年代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