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中梁璐是痴心错付?从庄子哲学视角解读爱与欲

文|颜小二述哲文

与欲望交织的爱情,因为不够“纯粹”,往往难以让爱情发挥它“圆满人之生命”的本质作用,反而会让人以爱的名义,在欲望中沦陷而不自知,比如《人民的名义》中的梁璐。

梁璐靠利用家庭关系打压祁同伟,最终让他在操场上当着全校的面给自己求婚,但祁同伟则更多是利用二人的婚姻关系发展自己的事业。

毫无疑问,这对梁璐是非常残酷的打击。

那么梁璐是不是值得同情呢?她的遭遇让人感觉“悲凉”,但是她却不是一个应该被同情的“角色”。

《人民的名义》中梁璐是痴心错付?从庄子哲学视角解读爱与欲

某种意义来说,就梁璐与祁同伟的感情悲剧来说,梁璐于爱情的“悲凉”,是她被自己“欲望”驱使,过分沉溺于“自我满足”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

几千年前,庄子指出“哀乐之情与利害之欲”与生俱来,适度范围内,“情和欲”可是自然而然的天性,过度了,人的“贪婪”遇上“情和欲”,人本身就很容易被“寄居”,继而沦为满足贪欲之“工具”一般的存在。这时人为欲望所裹挟,因欲望去思考,便不存在所谓主观理性,更不用提理性带来的真正快乐。

越是“贪”,“情和欲”就越是让人不得安宁。

说了这么多,颜小二只是想强调一个观点:如果人是“目的”,那么爱情就是让“人”圆满的“工具”,这种关系不可本末倒置。而真正可以愉悦人的爱情,绝对不会以“个人得失”为先,而是放眼于“成就对方”。

下面,颜小二将从道家庄子于“情和欲对人的限制”入手,从中哲视角来分析《人民的名义》中梁璐于爱情上的“可悲”之处,期待可以给各位带来一点与人生态度有关的小思考和小启发。

1、庄子:过度的“情和欲”具有反客为主的危险

庄子曾对“人”以及“情和欲”的关系,做了细致解读。一方面,他肯定了“情和欲”同人与生俱来的关系,一方面又看到了人于后天学习生活中过度发展的“情和欲”与其本来样子的区别,继而向世人发出警告:过度的“情和欲”具有反客为主的危险。

《人民的名义》中梁璐是痴心错付?从庄子哲学视角解读爱与欲

庄子曾说“古之人,外化而内部化,今之人,内化而不外化”,过去的人纯粹,于内安宁平静,于外因时而变、顺时而动、随道而行;而现在的人则心绪大起大落,容易受外物影响,变得阴晴不定,这种状态让人简直犹如人被外物役使甚至“寄生”一般。

“情和欲”的顺势而动、自然而然,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帮助我们维系内在安定,成就人生圆满的“工具”之一。而“人”则是“工具”的服务对象,即目的。目的所指向的成果自然是“人的圆满”。

《人民的名义》中梁璐是痴心错付?从庄子哲学视角解读爱与欲

就如西方哲学家康德所说:

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然而,肤浅追逐于感官满足会让人的“情和欲”过度发展,人会渐渐成为这个或那个欲求不满之“意志”的“奴仆”,为欲望、外物“奔走搏命”,最后将“情和欲”养得过度“肥胖”,而“本真自我”几近窒息。

这种状态通俗点来说就是人于物欲中迷失自己,走到最后早已不见“初心”。这也是为何有的人明明身居陋巷却安贫乐道得让人钦羡,而有的人家财万贯却活得如身在囚笼一般的主要原因了。

2、梁璐自欺欺人的可悲

关于《人民的名义》中的梁璐和祁同伟,她曾将自己对祁同伟的“打压”,美化成对祁同伟和她女友陈阳的考验。

而祁同伟在经历了一系列近乎让他绝望的“打压”中,不得不向梁璐“低头”。他当着全校的面,在操场上向梁璐高调下跪求婚。

《人民的名义》中梁璐是痴心错付?从庄子哲学视角解读爱与欲

梁璐认为,她以“考验”为名追求祁同伟的方式,是她对伤害她、抛弃他的前男友的一种“反击”。毕竟,她让那么骄傲的一个男人向自己低头、恳求。

求什么?求婚!

同时,她也以为,她可以获得这个在她“势力”面前低头的男人的爱。

但是,她还是被抛弃了。

就客观层面来说,祁同伟一开始就将二人的婚姻当成成就自己野心的“踏板”,于此,她对梁璐冷漠得可怕,而这一切也是梁璐的“自私”造成的。这是客观层面祁同伟对梁璐的抛弃。

《人民的名义》中梁璐是痴心错付?从庄子哲学视角解读爱与欲

主观层面来说,梁璐被她想象中“爱她的祁同伟”抛弃了。实际上,她都不曾拥有过祁同伟的“爱”,又何谈抛弃?自欺欺人的讽刺意味在这一点上显露无疑。

家世好、脸蛋好、气质佳的梁璐为何走到这一步,因为她在“爱情”上早已迷失了“初心”。

别人的爱情,从来轮不到第三者来“考验”。所谓“考验”,不过是“抢夺”的烟雾弹,而“抢夺”的初衷,则是“自我满足”。

就庄子和康德对真正意义上圆满的“人”的解读:“人”不会是也不该是“各种意志”的工具。

当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欲望,不管她以什么“高尚”的名义当做烟雾弹,当她做出一些“伤人害己”的事情,且越陷越深的时候,这个人便已经沦为“为外物所役使、寄居”的可悲存在了。

梁璐的可悲不仅只在于她将自己的“私欲”、“占有欲”、“好胜心”、“报复心”等等膨胀的“情和欲”当成爱情。她以为自己在把控祁同伟的人生,实则自己是被自己的欲望“把控”,而事实上,她也被祁同伟利用。

《人民的名义》中梁璐是痴心错付?从庄子哲学视角解读爱与欲

她的可悲还在于,当祁同伟抛弃她的时候,她更多只觉“遇人不淑”,却不知自己不仅是自己悲惨结局的罪魁祸首,更是塑造“于权利和欲望中日益沉迷堕落之祁同伟”的罪魁祸首。

3、爱是成全,是成就,往往“不求自得”

所以,梁璐与其说爱祁同伟,她更爱自己,她的初心是“寻爱”,却不知爱以“成全”和“成就”为养分,越是纯粹的爱,越是“不求自得”。

《人民的名义》里面精彩的,除了“捍卫者”与“贪婪者”的斗智斗勇外,还有交织人性的“爱情”。没去看的朋友这里强烈建议去看一下,很不错的一部作品。

颜小二总是觉得,“爱情”若没掺杂些与人性相关的“跌宕起伏”,就太没烟火气了。“完美的爱情”更多出现在偶像剧中,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爱情往往与欲望交织。

年少时,我们容易把荷尔蒙带来的生理冲动,当成纯粹的爱情;成年后,我们遇到会先习惯性用带有利弊权衡的思维考量对方,继而期待展开一场趋利避害“爱情”。

《人民的名义》中梁璐是痴心错付?从庄子哲学视角解读爱与欲

真爱难得,再多的荷尔蒙和再细致的利弊权衡,也不是我们遇到“真爱”的决定性条件。

因为真爱本身就确实难得,它可能开始于醉人的荷尔蒙、成型于绝佳的趋利避害,但是它在最后一定会抛开荷尔蒙的“生理冲动”以及“趋利避害”的功利心,成为真正愉悦我们作为“人”本身的存在。

爱情不是欲望,人也不该成为欲望的工具。个人的圆满才是“目的”,而“爱情”则应该是完成这个“目的”的“难得工具”。其中逻辑,大家可以体会一下。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人民的名义》中梁璐是痴心错付?从庄子哲学视角解读爱与欲

参考资料:《老庄新论》、《道德的形而上学》-康德、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等。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庄子   康德   名义   初心   目的   趋利避害   荷尔蒙   痴心   视角   可悲   圆满   哲学   成就   欲望   关系   工具   更多   爱情   梁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