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静悄悄的流行病

我们先看两个例子,第一例患者是一位93岁高龄的陈老先生,前不久不慎扭了腰,疼痛难忍,站立困难,不能翻身。核磁共振显示腰椎新鲜压缩骨折。

第二例是余婆婆80岁了,因高血压、心肌梗塞、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等病长期卧床,起床翻身都由儿女细心辅助,唯恐老人摔倒,跌伤。最近天气多变,老人偶尔咳嗽几声,家人也不在意,但近两天余婆婆老说胸口疼,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待赶往医院就诊,病根竟然是三根肋骨骨折。

骨质疏松-静悄悄的流行病

骨质疏松易骨折部位

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另外,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年人会越活越矮呢?老年人腰腿疼也比较常见,这些都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以上都可以用一个我们不太重视的流行病来解释,就是骨质疏松,什么是骨质疏松呢?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表现为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也增加。骨质疏松最可怕的后果是骨折,这种脆性骨折不需要很大的外力,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导致骨折。平地跌倒、家务劳动和照看孩子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常见原因。全世界每3秒就发生一次骨质疏松性骨折,50岁以后约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发生一次骨折,大于65岁老人在无意识跌倒时,87%会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骨折是非常可怕的,严重的骨折可以导致截瘫,特别是髋骨骨折,继而导致长期卧床,易引起尿路感染,肺部感染。


骨质疏松-静悄悄的流行病

老年人跌倒后容易骨折

其实随着我们国家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按发病原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骨质疏松为绝经后骨质疏松、老龄性骨质疏松(占90%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主要为药物、内分泌系统疾病等引起。

年龄是骨质疏松最大的一个不可控危险因素,35岁以后,人体骨质流失大于骨质存入,骨矿含量开始下降。研究也表明,从35岁以后骨钙开始流失,这时,体内的骨矿含量平均每年以1%的速度下降,等骨折发生时,骨钙就已经流失1/3以上了,骨质疏松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不容易让人察觉,不像感冒发烧症状明显,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所以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往往骨折后或经骨密度检查时才发现已有骨质疏松,因此对于骨质疏松,应该早发现,早干预。所以中年以后,就应该开始关注骨质疏松的防治了,后面我会继续谈一谈骨质疏松的预防及药物治疗的相关话题,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髋骨   微结构   脆性   流行病   原发性   骨质   老年人   婆婆   症状   含量   老年   患者   例子   老人   原因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