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后一定要预防血栓的形成

我们知道,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老年人血栓性疾病也逐渐受到重视。但是另一类血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这类人群术前活动量减少、术中制动、术后长期卧床均使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同时由于麻醉及手术因素使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高凝状态甚至血栓形成。研究发现,如果有很好的预防措施,普通外科手术患者 DVT 发生率为10%~40%。特别是大手术,同时患者具有多种危险因素如年龄大于40岁,血栓病史,肿瘤等时,危险性更高。

外科手术后一定要预防血栓的形成

在临床上,对于外科手术患者常用Caprini评分表对患者进行VTE风险评估,划分为非常低危、低危、中危、高危四个等级。常见的预防策略有:早期下次进行活动,避免卧床时间过长,对于低危及以上风险的患者应积极进行VTE预防,选择一种机械和或一种药物预防措施,并根据患者出血风险及时调整策略。

常见的机械预防有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泵,弹力袜在腿部有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的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腿部严重畸形、患肢大的开放或引流伤口等疾病时禁用,间歇充气加压泵除了以上禁忌症外,在有下肢血栓、血栓性静脉炎时也禁用。

药物常用普通肝素5 000 IU 皮下注射,2次/d,可在术前 2小时开始给药;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1 次/d,目前推荐术前 12 小时给药;磺达肝癸钠:2.5 mg 皮下注射,1 次/d,术后 6~8 h 开始给药,虽然磺达肝癸疗效较好,但是同时增加大出血风险,不建议作为普通外科手术患者 VTE 预防的一线用药。对于肝素类药物,在活动性出血、活动性消化道溃疡、凝血功能障碍、恶性高血压、细菌性心内膜炎、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既往有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时禁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血栓   坏疽   肝素   活动性   预防措施   皮下   下肢   腿部   术后   弹力   外科   性疾病   外科手术   药物   患者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