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曾经优秀的孩子,居然对我说:“我不想活了!”

口述 | (完形高级班学员)

文 | 雨霖柃(迪扬主创团成员)

审稿 | 小轩窗&琳珂(迪扬主创团成员)


1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家里的收入都是靠父母的劳力获得,且艰难地维持着。每当看着父母辛劳的身影,我都在心里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赚很多的钱,让家里人都过上好日子。

在高中毕业那年,我就选择到外面的世界打工赚钱。

因为穷怕了,太苦了!

我一直要对自己说:你一定要努力,不能松懈,再也不能过苦日子!你的背后是年迈的双亲,你就是他们的依靠!

这种拼命赚钱的状态持续到结了婚、生了娃……特别是有了孩子后,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拧紧的发条似的紧绷、连轴转。

因为我不想让孩子吃我吃过的贫穷的苦,所以孩子在物质上提任何要求,我能做到的都尽量满足。

我以为爱孩子就是不能让他觉得“穷”,不能让他受我受过的苦。


2

婚后一度我为自己创造的现状还挺满意——有自己的事业、会赚钱爱我的老公、一双儿女,尤其是有一个争气的儿子。

儿子上小学后,考试都排在班级前三,双百是常有的事。他是班长和学校足球队队长,在各种主持活动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别的家长看我眼中透露着羡慕,老师也让我担任家委的工作,做家长们的榜样。

是啊,作为父母,没什么比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更能让人有成就感了。我的内心也是满满的自豪感。

而我从没曾想过,我的儿子有一天会不再优秀!

我那曾经优秀的孩子,居然对我说:“我不想活了!”


3

然而生命就是这么不合逻辑。

儿子三年级的某一天,我还在和客户谈事情,突然接到老师打来的投诉电话。

老师给我讲儿子最近在学校的状况——上课不听讲还和同学说话、因为同学的一句话就大打出手,特别地易怒、老师批评不仅不服气还顶撞老师……

我越听越生气,心中涌起“狠狠揍他一顿”的冲动,老脸都被他丢尽了!

而当我稍微冷静时细细回想,儿子的异常好像在三年级开学时就开始有了苗头——起床拖拉、不写作业、学习变得没有动力,这个落差让我崩溃!

我不明白,在我自己能力范围内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不需要吃我小时候贫穷的“苦”,可以一门心思去学习,可是为什么一贯优秀的儿子像换了个人?

从见人就问好到扭头就走;从什么都让着妹妹到什么都和妹妹抢;从老师口中的好学生到坏学生;从和同学的和睦相处到争执不休;从积极阳光到消极萎靡……

这是我无法接受的,那种感觉像回到了小时候贫穷的家,焦虑、恐惧包围着我。


4

被老师投诉的痛苦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从每月两次被老师叫到学校训话频繁到每周被叫两次!

每每看见老师电话响起我都会禁不住地紧张、打颤、发抖。

回到家后恼羞成怒,除了狠狠批评儿子就是打骂、讲道理:“你明知道打人不对,你一个班长还打人?是你先动手就是不对!是你做错了!”

“是他们说我什么也干不好,连你也这么说我!”

“别人说你就可以打人吗?你做好自己给他们看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打同学呢?”我觉得是孩子的思想道德出了偏差,想纠正他打人的行为。

无论怎么讲道理还是无效,不但没有任何起色,做错了事,还和我们顶嘴、对着干!我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终于有一次我在儿子反抗时举起衣架抽了他,突然间他歇斯底里、瞪着充满红血丝的眼睛朝我吼道:“你打死我吧!反正我也不想活了!”

那一刻我僵住了,头脑一片空白!那眼神让我害怕,有一种深深的绝望。

随后只听见“嘭”的一声,儿子转身把自己关进房间。

看着那扇冷冰冰阻隔着我们的门,我怎么也没有力气去推、去撞……


5

自那以后,儿子和我们几乎成为陌路人,一放学就关门回自己房间,不愿意跟我们说话。

我换成讨好的方式,给他买玩具、买好吃的、带他去玩好玩的等等,刚开始还是有效果的,可是没持续多久又打回原形。

更让我痛苦的是爱人不但不理解还把所有管教的责任推到我身上,我既委屈又愤怒。委屈的是平时他不管,出了问题就只会责怪我;愤怒的是他和我一样无力没有办法还对我全盘否定!

随着儿子问题的出现,家里鸡飞狗跳,原来温暖有爱的家变成了充满火药味的战场。

为什么我那么努力,离我想要的幸福却越来越远了?深深的无力和挫败,让我不能呼吸。

我那曾经优秀的孩子,居然对我说:“我不想活了!”


6

我不能坐以待毙,于是,我开始四处找办法。

我从育儿书上找答案,从家长课堂上找方法,孩子的问题就像长在我身上的一颗肿瘤,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将它切除。

然而儿子成绩继续下滑着,从班级前3下滑到倒数第5;和儿子的关系还是无话可说;和爱人的关系,还是说起儿子就争论不休。

我一直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会好起来,我把学到方法各种尝试的用在孩子身上。

老师说要给孩子“共情”,于是我对孩子说:“儿子,妈妈能理解,别人说你不好你很不服气,才会很生气。你看,生气也解决不了别人对你的看法,还气坏自己,多不划算啊!”

“套路!”儿子丢了一句话给我,进房间了!

我一下不知道该怎么往下接。

为什么共情同理都不管用?为什么儿子还是无动于衷?

我越来越挫败,慢慢的我成了“道理都懂,但一见儿子状态不好就情绪大爆发”的状态。

终于就在我快要撑不下去时,爱人的姐姐看着我和爱人说:“你们都别折腾了,有一个地方可以帮到你们。”


7

在姐姐的引荐下,来到完形,我听到了一个陌生的词“内在成长”。

渐渐的我开始把关注的目光从“孩子问题”上转移“自身问题”上。

我发现自己很怕不努力就会失去现在的好生活,就会重新受穷,所以我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一刻不敢松懈。我把这种恐惧投射到孩子身上,自然对他要求也是如此——从游泳、足球等兴趣班到看书学习都不能有空缺,在外人面前一定要有礼貌、懂礼仪,有爱心,有领导力,有人缘。

同时我对生活对工作都需要有掌控感,否则我就感觉不安全,孩子自然也要在我的掌控之中。尽管我充分满足了他外在物质需求,但对于他的内心感受,我很少关注。我想看到的就是,他是不是如我期待的那样优秀。所以当他打人的时候,我很少去看他为什么这样做,更不知道去关注他打人背后的动机。


8

在初级班的一个体验里,当我处在儿子的角度去体验他当时的感受时,我一下子看见儿子当时不被理解的无助和多次透过行为向我们发出的呐喊和求助。我才发现,原来我的恼羞成怒更多顾及的是自己的面子和形象。

洞察到真相后我失声痛哭……

我从来都没有去感受过儿子,没有用心和他连接。我以为物质上的满足就是“爱”,原来爱是一种感觉。

而那种感觉,我从没真正给到过他。

我给他的是什么?我想从他身上得到的又是什么?也许正如《为何家会伤人》所描写的:

你给了孩子恨,却妄想从他身上得到爱;

你给了孩子痛苦,却妄想从他身上收获感激;

你给了孩子阴影,却妄想他永远积极向上没有阴霾;

这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一直在解决孩子的问题,却不曾想过我自己就是问题的制造者。


9

“同学说你什么也干不好,你感到被否定不被认可,有被羞辱的感觉是吗?”那一刻的“共情”也不再是照本宣科的虚情假意,更不是怀有“改变”目的的控制孩子的工具,而是我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了无助的儿子。这是透过学习,我感受力提升带来的“看见孩子”的能力。

儿子听完这句话后,哇地嚎啕大哭起来。我爱怜地抱着他,抚摸着他的头,感受到此刻我们的心在一起。

没想到在我怀中释放完委屈的儿子,说:“妈妈,我终于等来了这一天。谢谢你能理解我,我也不会让你失望的。”

突然发现儿子还是那个儿子,他一点也没变。儿子其实什么都知道,知道的也并不比我少。原来我根本不需要教育他。

就这样我一次次的走进孩子心里,帮他疗愈之前给他带来的伤痛。

我体验到了用物质买不来的心连心的关系,儿子也感受到了用物质满足不了的价值感。


10

随着不断的成长,我明白了,以前的我负重前行,自己的内在积压了长久以往没被释放的情绪包袱,所以容易被儿子的行为点爆。

当在课程中,我的负荷被一点点清理,我的内心变得清盈透彻起来时,我的耐心越来越多,我的感受力越来越强,我对家人的接纳越来越高——

看见儿子赖床时,我还能关心他是否睡好?如果他不回应我,我也能保持平静的心情对他说过三分钟我再叫他。

当儿子和女儿发生矛盾时,我借机离开,给他们自己解决矛盾的机会。

儿子不写作业时,我把水果切好和他边吃边聊天,给他歇一会儿。

我对他们充满了爱和信任。

我那曾经优秀的孩子,居然对我说:“我不想活了!”


11

今年孩子初二了,开学时竞选上了团支部书记。家长会上他在写给我们的信里说:

“亲爱的爸爸妈妈,感谢你们给了我做自己的机会,我觉得自己很幸福。现在的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虽然成绩的压力很大,但我却一点也不害怕考试,因为考试一来可以检验我的学习成果,二来透过错误提升我的学习力。”

我看到了一个内心有力量的孩子,也看到一个能够自我负责的孩子。

果真如大杨老师所说:当你完善自己的人格,圆融自己的自性,你为自己的幸福负责时,你的孩子也开始为自己负责。

那一刻我也真正的理解了那句话——“教育是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生命去带动另一个生命。”

原来要修的,只有我自己的生命。


12

有一天,爱人抱着我温柔地说:“梅梅,这些年辛苦你了!特别感谢你对我的包容和对家庭的付出。”

看着眼前这个柔软感性的男人,我的眼眶湿润了,我被“看见”了。

瞬间,一股暖流充满全身。

靠在这个男人怀里,我感受到了被滋养的感觉。

小女儿看到我们恩爱的样子,兴冲冲地跑过来把我们撞个满怀,要我们一起抱着她,大儿子则已经习惯了在旁边做吃瓜状。

回看自己成长的日子,岁月如梭。

对那些过去的问题和波折我心怀感恩,感恩它们像明镜一样照见了我过去不曾看见的影子;也感恩我的儿子,是他唤醒了我,让我拥有了生命的觉醒,让我能够踏实的享受当下的幸福,拥有了真正幸福的能力!

我那曾经优秀的孩子,居然对我说:“我不想活了!”

教育是父母支持孩子掌控自己的人生,

而不是父母掌控孩子的人生。

若想培养一个自我负责的孩子,

请来“21天智慧父母研修营”!

21天智慧父母研修营 ¥29.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优秀   孩子   打人   妄想   物质   内心   爱人   儿子   身上   父母   同学   感觉   老师   生命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