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和孩子的欢聚时刻:最好的陪伴,都不花钱

亲爱的家人,想起《小王子》里的一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的人记得。

你还记得你的童年吗?

你最难忘的感受是什么呢?

我想,你一定不会忘记,和爸爸妈妈一起玩耍的快乐,欢声笑语在整个房间内飘荡。

你有给予孩子同样的快乐吗?

——完形·子欣

邓超和孩子的欢聚时刻:最好的陪伴,都不花钱


邓超好爸爸的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

最近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问他:您和家人通常会有什么欢聚的方式呢?


邓超和孩子的欢聚时刻:最好的陪伴,都不花钱

他说:

我很喜欢和孩子在一起,经常我们会用一个词叫陪伴孩子,我觉得其实有时候是他们陪伴了我。我们在一起,不是非要去哪儿玩,其实非常简单,比如拿个硬币,看谁的硬币上的水滴多,或者扮演追逐的游戏。尽可能地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一定能找到很好的欢聚时光,而且什么玩具都可以不用。


就像孙俪曾经在微博中写的:

“我不得不说,孩子们有一个那么愿意和他们疯和他们一起闹的爸爸,真的很幸福。”


是啊,就连隔着屏幕的我们,每次看到邓超的微博晒出和孩子们的各种嬉戏玩耍,都能感受到那满满的欢乐和浓浓的爱意。

一起玩耍带来的陪伴,往往都是性价比最高的,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养分。但这却成了很多孩子最奢侈的需求。


邓超和孩子的欢聚时刻:最好的陪伴,都不花钱

“昂贵”的陪伴,带来无尽的孤独

来做咨询的一个妈妈,焦虑不堪,说刚刚考上初中的孩子,被学校劝退了。


老师说,这个孩子只要在学校的公众场合就会紧张得出汗,不敢抬头看别人,更不敢和别人亲近,和同学无法正常交往。


妈妈怎么也想不通,好好的孩子怎么到初中就变成这样了?


他从幼儿园开始一直由奶奶带着,父母在外地做生意,每年会回来几次.每次回来,都会给小梓买玩具、书本、保健品、衣服等等,还给孩子报最好的辅导班,六年级的时候更是花了几万让孩子出国游学。


如此昂贵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医院报告单上清晰的六个字:社交焦虑障碍。


后来孩子在做过几次沙盘之后,哭着地说出了压抑已久的话:


我从来不需要那么多衣服和吃的,我只想爸爸和妈妈每次回来能陪我一会儿,我不要他们的钱,只想跟他们在一起!我想他们多陪陪我!


有同样心声的孩子还有很多。比如热播的《变形计》中那些富二代们,他们的成长背景惊人地相似:父母忙于工作,疏于照顾,面对孩子的需求,直接用金钱和礼物打发。导致孩子青春期后变得叛逆、暴躁和狂妄。

这些孩子,不是坏孩子,只是没有被好好陪伴的孩子。

那些昂贵的物品无法成为亲子间的桥梁,而是会变成一堵厚厚的墙,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真实的情感隔离开来。让孩子感到无尽的失望,并持续地退缩。

心理咨询师丛非从有一个说法很形象,所谓陪伴,父母和孩子同时既是付出者,也是接受者。这是相互的,而不是单方面的给予。

比如,我们和孩子一起游戏、聊天、外出等等。双方是平等的,父母付出情感和经验,同时重温简单美好的快乐;孩子付出自己的全身心,享受父母陪伴的幸福。

真正的陪伴,从来不需要用金钱满足。他们只想要和父母在一起,像好朋友那样玩耍。这是最“廉价”却最高效的陪伴。

哈佛心理学教授吉尔博特说:「十年后,你不会因为少做了一个项目而遗憾,但你会因为没有多陪孩子一个小时而遗憾。」

可就是这一个小时的陪伴,难倒了很多父母。


邓超和孩子的欢聚时刻:最好的陪伴,都不花钱

那个不会陪伴的妈妈,背后竟然是深深的恐惧


这也是曾经令小静非常苦恼的问题。

在她女儿小时候,每次她们两个人在一起玩儿时间稍微长一点点,她就觉得不自在。好几次女儿玩得正兴奋,她总会一盆冷水泼下来,说:“好了好了,不玩儿了,你作业写完了没?”

结果可想而知,这一句话瞬间浇灭了孩子所有的快乐,孩子闷闷不乐地走开了。事后,她又赶快给女儿买各种礼物,来弥补内心的愧疚。

次数多了,小静渐渐地发现,她似乎不允许自己放松。

原因是,她的内在有一个信念:“我只有看书或学习,才是好孩子,妈妈才会爱我。”

这个信念源于小时候小静和妈妈的互动模式:她学习的时候就会被妈妈夸,玩耍的时候就会被批评。

在她长大后,就努力地做一个认真和勤奋的人。因为如果不这样,就觉得没有人会爱她。

从精神分析来讲,小静的内在有一个严格的父母和一个渴望被认同的孩子。这个关系,就是成年后的她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模式。

所以,面对和孩子之间最自然亲密的玩耍,她无法投入和享受,甚至觉得自己犯了错,内心涌动着莫名的恐慌。她不允许自己放松,更不能接受孩子的玩耍。

这个信念,成了一座牢笼,把她困在其中将近三十年。

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后来,当她透过成长,和内在的父母和解,她看到那个信念只是小时候的决断,而现在并非如此。她会温柔地告诉自己:“我可以自由地放松,享受当下的快乐,并不会因此失去任何人的爱。”

当她允许内在的恐惧流动,就重新拥有了陪伴孩子的动力,并能享受愉悦的亲子时光。

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模式,就是我们家庭的“传家宝”。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是孩子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小静就是这样,她和孩子的互动,就来源于小时候她和妈妈的互动。所以,你和孩子是如何互动的呢?


邓超和孩子的欢聚时刻:最好的陪伴,都不花钱


03

陪伴是一种可提升的能力


作者尹建莉曾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金钱,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


很多时候不是不肯,而是做不到。物质的堆砌容易,但亲子之间情感的流动和感受,却不是易事。


最重要的是,需要父母调整和改善自己的状态,敞开和稳定、平等和接纳。其次,放下对孩子的期待和评判。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妈妈本来要跟孩子一起分享故事,可讲着讲着,就开始提问:这个字你认不认识?我讲完了,你来讲讲,看记住了多少?

或者一起下棋,孩子输了几次,爸爸就开始说:你都不能认真一点吗?每次都输,你有没有用心?


多少次,我们无形中把陪伴变成了一场测验:测验我的孩子聪明不?测验她认字多不?测验他有没有进步?

我们用期待和评判,葬送了宝贵的陪伴。因为我们无法接受,眼前这个有血有肉的孩子,与我们想象中的完美孩子,区别很大。

真正的陪伴,是接纳孩子原本的样子,他在你面前言论和行为是自由的,没有担心和顾虑。

做父母是一场修行,而全然自在的陪伴,不仅滋养了孩子,更是我们重新认识和疗愈自己的方式。

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趁他们还未长大,用心陪伴吧!


邓超和孩子的欢聚时刻:最好的陪伴,都不花钱



EDN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欢聚   孩子   测验   亲子   昂贵   信念   小时候   爸爸   金钱   父母   女儿   时刻   妈妈   模式   关系   快乐   邓超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