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获取财富,到底靠什么?

《了凡四训》上有一句话:

百金财富必是百金人物,千金财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宇宙法则很简单,你想得到什么你就给予别人什么。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教孩子学会做人,是父母最重要的责任!

李嘉诚曾说过,对子女的教育,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即便是他们成人后,也应该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

三分之一才是教他们如何做生意。

所以李泽钜和李泽锴从小就接受父亲这样的教育——要真正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然后才是做一个成功的人。

做正直的人必须不贪图小利,多为别人着想,而做一个成功的人,必须勤奋努力,诚实守信。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穷人有穷人的思维模式,富人有富人的思维模式。

一个乞丐不小心中了500万,我们猜他5年后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贫穷不会改变,幸福可能还降低,


所以我们看下身边那些所谓中大奖的人,很难断了贫穷的轮回,


因为他们骨子里对财富的看法没有改变。


一个百金人物是很难撑得起千金财富,


普通话就是没有驾驭财富的智慧。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父母家人身边人灌输

贫穷的父母,会给孩子强调,赚钱很辛苦,

我们家很穷,要节省,钱是脏的等等信念。

穷爸爸说:“孩子,你要好好上学,将来找一份好的工作”,



而富爸爸说:“孩子,你要好好上学,将来很多人要靠你工作”。

父母灌输的信念就成为孩子成长的引导方向。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社会环境

社会上说:无奸不商。好像做商人就应该要奸诈,变得算计,要唯利是图。这真是被误传千年的成语。

古代买米的时候,商家会把米斗里的米抹平,这时候已经是够分量的。商家为了信用,会把米斗里的米堆的尖尖的,叫:无尖不商才能童叟无欺。在宋朝的时候,文人为了打压那些不法商人,嘲讽商人,才把无尖不商改成了无奸不商。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自己亲身经历

父母为了钱争吵,孩子会觉得钱会带来争吵。

去有钱人家,被有钱人欺负看不起,得出信念:有钱人不是好东西。

父亲有钱有外遇,得出信念:男人有钱就变坏。

父母带着孩子逛街,看到一样玩具很喜欢,

父母说太贵了,不要买,于是还是收到的信:

他是不值得拥有贵的东西,他不配得到好的东西。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们都把这句话变成了自私的借口,这是多大的文化扭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如果不先自己修身,修自己的德行,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

如:无毒不丈夫。这句话也被改的面目全非,它后面还有一句话:量小非君子。原句是:无度不丈夫,所以量小非君子。

这些扭曲后的价值观都被无形中输入一些人的头脑,形成了后来为人处世的世界观。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德薄而位尊,功小而财多,智少而谋大,都埋下灾难!

一个人的品德低劣,却坐在关键位置;

一个人的贡献很小,却占有很多财富;

一个人的智慧简陋,却可以掌握大权;

这都会给一个人埋下很大灾难,切记 !

切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中国古人把能量叫德,《易经》中说厚德载物。

如果有能量,即使没有物质,但一定处处皆是吉祥、喜悦和幸福。

中国老祖宗太有智慧了,他们早就认识到,厚德=后得。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积大阴德,改变命运!越成功,越要如履薄冰,慎言慎行!

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无德无物。

电影是由电影机放出来的图像,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场电影,

我们生命中所呈现的一切,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子孙成才等等,

都需要一个最根本的东西推动,就是能量。

这正是我们中华智慧、中华文化的伟大和超越之处。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多做社会公益事业,护持三宝,弘扬传统文化,

多积累阴德,如此福禄寿方可绵长!


论语关于财富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处: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孔子说,富贵都是人人想要的,但如果得之不符合道义,那我也不要。


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财富福德从哪里来?

从前,有一个人曾在前世积累了大量福报,

于是今生投生为尊贵的太子。

而另一个人在前世悭贪吝啬,于是今世成为赤贫的乞丐。

太子由于多生积累的善习,从小就慷慨大方,广行布施,甚至把国库里的宝物全都布施给了穷苦百姓。

国王对此完全不能接受,一气之下将太子赶出王宫。

太子流落街头,无衣无食,只能以乞讨为生。

后来遇到了那个乞丐,两人成了好朋友,结伴而行,四方流浪。

在一个邻近的国家,国王猝然去世了,没有留下继承王位的儿子,

大臣们非常焦急,开始四处寻找,想找一位福德具足的人来继任国王、管理国家。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这一天,太子和乞丐流浪到这个国家,太子走累了,躺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乞丐则出去乞讨了。

这时,几位大臣正巧路过这里,他们看到了在树荫下熟睡的太子,

并发现一个奇景:太阳虽然一如既往的移动,而大树的影子却一直没有离开过太子,始终在为他遮挡阳光。

大臣们欣喜万分,认定太子是有大福德的人,于是把他叫醒,迎请他做了国王。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太子当上国王后,心里一直惦记着乞丐,想让他也过上富足的生活,可一时又找不到他,于是太子想了个办法:

他烙了几张饼,在其中一张里暗暗加进了黄金,

派一位大臣拿着这些饼去寻找乞丐朋友,把饼送给他。

大臣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乞丐,把那些烙饼送给了他。

乞丐拿过几张饼,一张一张掂量,发现其中一张份量很重,

他不知道里面夹着黄金,反而认为那张饼没熟,是夹生的,

于是就把这张饼还给了大臣。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福报是由三世因果决定的。

就像这位太子,他虽然失去了自己国家的王位继承权,

却当上了邻国的国王,这是他前世福报具足的缘故。

而乞丐呢,由于前世没有积福,今生即使拿到了黄金也无福享用。

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得的钱财,这些都是由前世种下的“因”决定的。

因此,倘若我们福报足够,即使不争不夺,钱财也不会匮乏;

倘若福报欠缺,即使强争暗夺,钱财也未必能到手。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今生此世能够生在福地,享受丰衣足食的生活,

是因为过去生中曾经有一份造福人群的福业。

佛陀希望我们的福报绵延不绝,

所以鼓励人们以四分之一财产造福人群,布施众生结善缘。

这就是舍世间财,修取永恒的法财。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佛陀曾明明白白告诉过我们,发财的因是什么?


不是发财树,不是貔貅,不是水晶球,而是布施。


要知道,凡是不义之财都无法久存,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舍不得舍不得,不舍则不得。


农民播下了种子,尚且不会立即发芽结果,


种子与果实之间还需要一段时间,


那你又怎能要求造了善业或恶业后,很快就现前报应呢?


但不管怎样,只要种下了“因”。


无论过多久,哪怕是千年、万年,它的“果”都会成熟,


而且绝不会有丝毫减损。这,就是因果的可怕!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拥有财富是福德,使用财富是智慧,

供养父母以报宏恩,培育子女,家庭生活 ,社会福利等。

第一份钱给国家,有大家,才有小家。国家强盛,人民安居,生意好做,财源滚滚。所以该交的税费就要交。

第二份钱给老天,没事的时候丢一点钱,捡到的人或许需要,或许不需要,或许有用,或许没用。随他去吧。另外,如果不见了贵重的东西亦不用悲伤,因为它去了它该去的地方。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第三份钱给身体:身体用钱千万不要吝啬。宁多花三千,不可省它一块。没钱的时候比钱,有钱的时候比身体。

第四份钱铺桥修路,哪里有灾难捐一点,哪里有困难帮一点,哪里路不好修一点,哪里学校不好盖一点,你不把钱花在这里难道你自己想遭灾吗?要知道万物平衡。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第五份钱教育子女,这个不讲也都知道做,中国父母为子女呕心沥血。父母把前面的钱都省了这里都不会省钱,但培养孩子最主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格与坚强意志。切不可让子女骄横跋扈,像很多坑爹的富二代、官二代。毁了子女,也毁了自己。


愿与大众共勉,以佛陀教育精神处理世间财产,修持福慧功德财。


内德而外得富,厚德而后得贵

欢迎每天关注阅读中华大家读书会平台,

家庭更幸福,事业更成功!

学中华传统文化做幸福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可求   佛陀   大臣   太子   国王   乞丐   前世   子女   信念   父母   智慧   东西   财富   孩子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