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李世民,创立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知人善任是成功的条件之一。

名臣魏征与太宗议论治国之策时,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里的水是指人民这里的舟是指皇权统治,


意即人民关键统治者是否顺民意,


得民心者得天下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水的智慧,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

宇宙家人,互助互爱-可以是用你纯纯的意念。

超越时间、空间,学会简单、有效的祝福,

奇迹并不是奇迹,而是——爱。

听到“爱”与“感谢”,水结晶呈现完整美丽的六角形;

被骂作”浑蛋”,水几乎不能形成结晶;

听过古典音乐,水结晶风姿各异;

听过重金属音乐,水结晶则歪曲散乱……

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讲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

不但是人,宇宙之间所有一切, 植物、矿物、山河、大地,它们不是死的,

而统统都是活的,它们本来就能看、能听、能懂人的意思,

这是世间万物的本能和本性。

通过个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人们明白了一个至关重要一的个道理:

人类只有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

才以使自己生存的这个世界始终保持美好的状态,

而不至于被毁灭掉,因为相是由心生的,

境是随心转的,人类的命运,真是由自己这颗心造就成的。

水是一种很有智慧的物质,它的智慧,给人以无限启迪。

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


藏于地下则不露锋芒,激发而上则清泉喷涌;


少则叮咚作响,多则奔腾豪壮。


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


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


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


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

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智者”的智慧当如“乐水”之灵感,时间如流水,


我们要珍惜,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水是美丽动人的,《红楼梦》中言,“女人是水做的骨肉”,


台湾民歌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荷塘月色》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水也是多愁善感的,纵使飘逸轻快,也仍有“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中高手如李煜更有“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叹。


水还是交友的典范,“君子之交淡如水”;


水也是处世的辨证,“水至清则无鱼……”水中的哲理,广纳天下。

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


水,在老子看来,就是位辨证哲人。


“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


水,貌似柔,实则强;虽柔,但可克刚。


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鹅卵石。


柔软的水,却能靠压力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煅压重铸。


“上善”的智慧当“若水”之随机应变。


水,常态为液体,遇冷则会凝为固体;


升温至百度则化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


升到高空则为云,凝结下落则成雨、雪、雹、霰……借助日光月光,


还可以幻化出霓虹炫彩。


水以不变呈万态,“大道似水”。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


水积不厚深就无力行大船,人若学问修养不高深,又怎么能担当重任?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顺此道而游,顺其自然,便能领略人生的真谛。

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禅语曰:善心如水


水利万象万物,“善心”备焉。


水凭渗透性强而滋润生物;


水靠浮力而可行舟船;水凭流动不息而改善环境,让地球充满生机;


水可降温,水可去污;水可驱动机器,水可以发电生能……水的作用无数,


水之善心无边。“善心”的智慧当“如水”之文化。


“流水不腐”莫不是暗示人要想身心健康就得常运动?


“饮水思源”岂不是暗示人们不要忘本?


“顺水推舟”是昭示人们要善于顺情吧?


“高山流水”是知音,“行云流水”为妙境。


让我们“如鱼得水”,领略人生的“山青水秀”,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善心”的智慧当“如水”之充满善意。


水止则能照”蓝天、草木、万物;“水静柔而动刚”,水绝不怨天尤人,


只怀一颗善心平常心。


人生处世当如水,善待一切,灵活、善变,不妄求环境适应自己,


而善使自己适应环境。


人在世上不顺多,当学水之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适境而生,适境而居。


让心永远呈现如“宁静的森林池水”


纵观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非凡的忍耐力,

这些人信奉的道理是:百忍能成钢。

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拿水与物不争的善性一面,来说明它几乎近于道的修为。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使万物得其润泽,而又不与万物争利。

永远不居高位,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世界中,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而包容一切。

对水如此厚赞,到底也要推演到人的身上。

所以,老子实际上是在期望人能做到如水一样。

所谓“居善地”就是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

“心善渊”,就是心境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

“与善仁”就是行为举止同水一般助长万物生灵;

“言善信”就是言语如潮水一样准则有信;

“正善治”就是立身处世像水一样持平正衡;

“事善能”就是担当作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

“动善时”就是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澄止。

上善若水,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人生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品行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水往低处流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


不管处于什么位置,都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不要因为自己的学识而自以为是。

须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只有将眼睛放在低处,


谦虚的向他人学习长处,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启迪心智。


同样,为人谦逊更受人欢迎,为人高傲则惹人厌恶。谦虚为人,


谦逊待人,才能让他人认可自己、靠近自己,从而嬴得良好的人缘。

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形态,或大气磅礴如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或细水潺潺,静然流淌过低洼;


遇热则沸,遇冷则凝;哪怕叶尖一抹露珠,仍能笑迎朝霞,熠熠生辉。


人当学会同水一样,知变通,懂进退,乐观豁达。


奋力向前,才有翻身的可能。


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


流动的水是无法照出任何相貌的,静止的水却如同一面镜子,可以坦白地接受一切事物。


做人,要始终保持住清明宁静的本心,保持善良的初衷。


君子坦荡荡,心中无愧,就不会被各种痛苦侵扰。

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菜根谭》中讲:“心体澄彻,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


意气和平,赏在丽日光风之内, 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


当是非邪正之交,不可少迁就,少迁就则失从违之正;


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


当以水的智慧滋养灵魂,指引人生道路。


信仰如水,一往无前,坚定初心;


情怀如水,海纳百川,胸襟开阔;


品德如水,默默奉献,不计得失;心思如水,澄澈坦荡,待人真诚。

水的智慧,领略真谛

欢迎每天关注阅读中华大家读书会平台,

家庭更幸福,事业更成功!

学好中华传统文化做好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智慧   水能   善心   谦逊   坦荡   结晶   真谛   智者   万物   老子   善于   宇宙   为人   流水   人生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