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初恋,入赘豪门,还把初恋写入小说的唐代诗人元稹

元代王实甫的戏剧《西厢记》几乎家喻户晓。

离开初恋,入赘豪门,还把初恋写入小说的唐代诗人元稹

西厢记

《西厢记》的男女主角分别是张生和崔莺莺,他们敢于大胆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这部剧曲词华艳优美,富有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在《红楼梦》中,也有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的情节。

离开初恋,入赘豪门,还把初恋写入小说的唐代诗人元稹

宝黛共读《西厢记》

但是,王实甫却不是《西厢记》故事的原创人。这部剧最早的脚本是唐代元稹根据自身经历写的唐传奇《莺莺传》,唐代传奇,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小说。

《莺莺传》写的是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

《莺莺传》里面的张生就是以元稹为原型,崔莺莺即表妹崔双文为原型写成的。

离开初恋,入赘豪门,还把初恋写入小说的唐代诗人元稹

莺莺传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是唐代中期著名的大诗人、大才子,和白居易齐名。

元稹年少即聪明过人,少有才名。八岁那年,父亲元宽因病去世,母亲郑氏挑起了元稹上学的重担。天资聪颖的元稹不负母亲厚望,15岁参加朝廷举办的考试,实现两经擢第。23岁登吏部科,授校书郎。28岁应制"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试,授左拾遗,职位为从八品。

二十一岁时,元稹寓居蒲州,在河中府任职。此时,正当驻军骚乱,元稹借助友人之力保护处于危难之中的远亲。乱定之后,与远亲家的表妹崔双文相爱。17岁的崔双文,相貌出众,懂诗会文,又是富家千金,元稹一见倾心。可是表妹一开始并不动心,这让元稹颇为难过。为了能得到表妹的爱,元稹费尽心思, 最终打动了表妹。

离开初恋,入赘豪门,还把初恋写入小说的唐代诗人元稹

但是,元稹的仕途生涯刚刚开始,他不可能长久缠绵于温柔乡,为了功名,不久,他就离开蒲州,去长安应试。

贞元十八年(802年)冬,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考试。次年春,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可谓一路春风得意!

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如今作了校书郎,风华正茂,才华横溢,终身大事自然就被提上了日程。

但是他却没有选择初恋崔双文,为什么呢?虽然他与初恋是真情,崔双文才貌双全,而且家中富有,但没有权势,不能在仕途上助他一臂之力。元稹自从赴京应试以后,名声逐渐传开,新任京兆尹韦夏卿十分赏识他的才华,有意把自己的幼女韦丛嫁给他。想必元稹的心里也经历了一番激烈的矛盾斗争吧?是娶初恋呢?还是娶官二代韦丛呢?权衡得失利弊,最后他还是选择放弃表妹崔双文,娶了韦丛。

离开初恋,入赘豪门,还把初恋写入小说的唐代诗人元稹

韦丛

不得不说,元稹也是个重情之人。但是他从小失去父亲,靠母亲辛苦抚养长大,也不得不为自己的家庭前途着想,或许初恋时心思太单纯,没有考虑太多世俗的利益。虽说纯洁的爱情人人向往,但是人活在现实中,很多时候爱情之外的东西,完全不考虑也很难。

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也许是对初恋情人依然难以忘怀,多年以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即后来成为元杂剧《西厢记》的前身。

在《莺莺传》里,元稹开篇这样写道:“唐贞元中,有张生者,性温茂,美风容”,张生游于蒲时,在军人骚乱抢掠中保护了寡母弱女的崔姓表亲,由此识得表妹崔莺莺。崔莺莺“垂鬟接黛,双脸销红”的美丽,“颜色艳异,光辉动人”的俏丽让张生顿生爱慕。后来,在莺莺丫环红娘的帮助下,张生与莺莺私会西厢,成了眷侣。自此之后,莺莺“朝隐而出,暮隐而入”,与张生私会。

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城,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王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

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决绝“弃置今何道,当阿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

离开初恋,入赘豪门,还把初恋写入小说的唐代诗人元稹

莺莺传

24岁的元稹娶韦夏卿之女,当时20岁的韦丛为妻,婚后两人生活和谐幸福。不久,老丈人韦夏卿东都洛阳做留守,由于韦丛是"谢公最小偏怜女",割舍不下韦丛,于是元稹、韦丛夫妇与韦夏卿同赴洛阳,住在洛阳韦宅。这一阶段元稹因家事多次往返于京城与洛阳。

元稹为官清正廉洁。在朝廷为官,他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对朝中大事提出意见和建议,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引起了朝中大臣的不满,被贬。在地方任上一心为民,大胆劾奏不法官吏,平反许多冤案,得到民众的广泛欢迎和崇高赞誉。元稹一生被贬四次,个人生活暂且不提,但是绝对是一个好官吏。

离开初恋,入赘豪门,还把初恋写入小说的唐代诗人元稹

元稹

韦丛这个富贵小姐,嫁给元稹后,一直过着苦日子。其实嫁给元稹对韦丛来说,一个千金小姐,深得父亲的宠爱,嫁给一个无权无势的人,是门不当户不对的下嫁。对于元稹来说就不一样了,借着妻子的家庭背景,元稹相信会对自己的前途有帮助,这可以说是政治婚姻。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两人在婚后感情非常好,妻子贤惠端庄、通晓诗文,出身富贵之家,却不慕虚荣。在元稹不得志的时候,两人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韦丛从来没有抱怨过,对生活的清贫淡然处之。

元稹31岁时,为母亲守孝三年后,被提拔为监察御史,丈夫仕途有了起色。可惜的是,韦丛年纪轻轻却病逝,年仅27岁。韦丛之死,对元稹打击非常大。他为亡妻写了《遣悲怀三首》

【其一】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其三】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亡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这三首诗,元稹回顾与韦丛婚后的艰苦生活,"贫贱夫妻"间深厚的感情,表达对妻子深深的愧疚之情,报答之意。是元稹悼亡诗中最为世人所传诵的三首。自从嫁给元稹,韦丛没有过过好日子,常用自己陪嫁的首饰换酒喝,昔日的生活情景还历历在目,而今却已阴阳相隔!诗人痛苦难言,整夜难眠,报答妻子“平生未展眉”。每一首都情真意切,读来令人动容。

一年后,韦丛去世一年,元稹依然深情眷恋着亡妻,写下《离思》五首。其中第四首写道: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了韦丛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元稹对妻子的感情,可以说在人世间都很少有的。

离开初恋,入赘豪门,还把初恋写入小说的唐代诗人元稹

韦丛去世后,元稹又和当时的才女,大他11岁的薛涛发生恋情。当然之后这段恋情无疾而终。

离开初恋,入赘豪门,还把初恋写入小说的唐代诗人元稹

元稹作为为官者,清正刚廉;作为一位诗人,情感丰富且重情的他一生经历了几次感情起伏,每一段都深入内心。与初恋的情感写入传奇《莺莺传》,与韦丛的情感有很多诗歌表达真情。与薛涛,两人诗歌多有唱和往来。红尘滚滚中,有情之人,留下一段段情感佳话,任后人评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西厢记   西厢   巫山   初恋   百事   富贵   贫贱夫妻   洛阳   仕途   原型   唐代   表妹   豪门   妻子   母亲   感情   唐代诗人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