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读名著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真题+重要篇章梳理

习题演练


1.【2019·湖北孝感卷】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片段一]

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它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

吃饭时是由两个态度坦然的孩子侍候的,他们穿着大而无当的制服,戴着鸭舌尖式的红帽子。他们最初不愉快的注视着我,可是在几分钟后,我就想法惹起了其中一个孩子友谊的微笑。我胆大起来,其中一个从我身边走过时,我招呼他:“喂,拿点冷水来。”可是他毫不理睬。几分钟后,我又招呼另一个孩子,结果也是一样。


[片段二]

苏区少年先锋队的职责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路上的旅客,看他们有没有通行证。……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

“我是彭德怀,”他说,“通行证就是我写的。”

“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年轻的怀疑者说,“你总得有一张通行证。”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片段一]中,两个孩子为什么对“我”的招呼毫不理睬?(2分)


(2)[片段二]中,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才放行彭德怀的?这体现了他们什么形象特点?(2分)


(3)选出下列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法国作家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正是由于凡尔纳无限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海底两万里》才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B.《儒林外史》中作者吴敬梓把王冕的故事作为全书的“楔子”,是以王冕为例,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达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

C.当我们读到《艾青诗选》中“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这样鲜活的诗句时,我们不仅惊叹其非凡的想象力,还从内心激起了对“黎明”和“希望”的巨大渴望。

D.法布尔的《昆虫记》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昆虫的另一面:勤劳的蚂蚁竟然是残暴的掠夺者;看似笨拙的圣甲虫,竟是个能工巧匠;看似恶毒的朗格多克蝎,却对自己的孩子关爱有加……


2.【2019·浙江湖州卷】 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完成下列两项任务。


任务一:赏析选文,体会特点。(2分)


中考读名著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真题+重要篇章梳理

任务二:表达观点,感受精神。


(2)《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3分)


答案解析


1.(1)【答案】因为他们认为“我”不应该喊他们“喂”,而应该称呼“同志”(或“小鬼”“红小鬼”)。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具体是考查对《红星照耀中国》有关要点内容的理解。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一群“红小鬼”们。在作者斯诺的笔下,他们一个个活蹦乱跳,有趣可爱。而他们也有自己的尊严,所以当“我”用“喂”向他们打招呼时,他们毫不理睬。他们认为应该称呼“同志”或“红小鬼”。


(2)【答案】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他们才放行。这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少年先锋队队员后来是在彭德怀不得不写了一张通行证,自己签了字后才放行彭德怀的。结合“即使你是朱德司令,我们也不管”一句分析,少年先锋队队员这样做体现了他们工作中忠于职守、一视同仁的形象特点。


(3)【答案】B


【解析】B“以王冕为例,揭示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对作家作品的解读不正确。王冕是一个有才华而厌恶官场的人,是作者所歌颂的正面人物。王冕的故事,与后文那一群埋首经卷、只知追求功名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于那些通过读书科举当了官的老爷们的鄙视和排斥。


2.(1)【答案】A.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B.用“惊惶奔逃”形容敌军,“猛攻不停”形容红军,一贬一褒,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解析】AB两小题任选一个即可。A.要求学生结合纪实文学的特点分析:纪实文学: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据红军告诉我” “他们说”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反映客观真实(用事实说话)”的特点。B.要求学生结合句子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分析隐含的立场。结合“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写出了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对红军的赞扬。


(2)【答案】“人”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疯子”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雄县的情形下过桥。


【解析】要求学生结合原著中对红军的描写,三种观点皆可,根据自己对红军的认识,写出自己的观点即可。如:“神”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


知识链接


《红星照耀中国》重要篇章概括1.0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关于中国红军、苏维埃和共产主义运动,很多人们对他们充满了兴趣,并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但一直得不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而在当时,去红区被看成是一件做不到的事,也没人认为去了之后能活着回来。所以,1936年6月,当斯诺得到一个能够亲身进入红区,打破持续9年的新闻封锁的机会时,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他义无反顾地决定这次冒险。


《汉代青铜》


斯诺带着一封由一个红军指挥员用隐显墨水写的介绍前往红区,途中,在西安,斯诺见到了努力游说国民党将领了解和支持共产党,并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秘密、非正式的使节王先生(真名董健吾)。

同时,在西安,斯诺还见到了敌军悬赏五万元首级的共产党人邓发。


《造反者》


对于斯诺的到来,周恩来表示了欢迎,并给予了斯诺自由活动的诚意,甚至还亲自替斯诺起草了一个旅程,其中开列着为时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虽然当时斯诺对这个旅程心有怀疑,认为红区并没有这么辽阔,但结果他却花了更多的时间。

在与周恩来的谈话中,斯诺回顾了周恩来走上革命的历程,如早年求学经历、参加学生运动、出国留学、发动国民革命、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广州公社、转入地下活动等,并认识到了周恩来一点也不像外界所描绘得赤匪的生活一面。


《贺龙二三事》


在前往保安的路上,斯诺听一个红军指挥员李长林介绍了贺龙的革命经历。1927年南昌八一起义后贺龙才参加共产党,在这之前贺龙曾效忠于汪精卫的武汉政府,但国民党军阀的“农民大屠杀”激起了他的愤怒而参加了起义。

贺龙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了苏区,同时以个人感召力和在中国农村的影响力得到了成千上万穷人的追随,贺龙带着他们踏上了长征,并在西藏东部与朱德成功会师。


《苏维埃掌权人物》


在保安,斯诺终于见到了共产党领袖——毛泽东。在他看来,毛泽东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但也很复杂的人。

他有着中国农民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虽然喜欢憨笑,但天生精明。他精通中国旧学,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同时在演讲和写作方面也极有才能。

他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虽然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但是对于工作却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分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论抗日战争》


在1936年7月16日晚上,斯诺围绕抗日战争的一系列问题采访了毛泽东。毛泽东认为中国人民能够消耗和打败日本军队的条件有三个:第一,中国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全世界结成抗日统一战线;第三,目前在日本帝国主义势力下受苦的被压迫的各国人民正采取革命行动。


《童年》


为了纠正种种不真实的传说,毛泽东决定将他的生平梗概告诉斯诺。一八九三年,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一个农民家庭里,父亲原是贫农,后来逐渐积累财富成了富农。

八岁那年,毛泽东开始在本地一个小学堂读书,一直到十三岁。但由于老师态度粗暴,十岁时,毛泽东曾经逃过学,并因此体验到了抗议行动的效果。

毛泽东的父亲性情暴躁、吝啬苛刻,由此家里分成了两个党:一党是他父亲,是执政党,一党由毛泽东、母亲、弟弟组成,有时连雇工也包括在内。在与父亲的矛盾对抗中,毛泽东总结出了斗争经验。

在十三岁后毛泽东离开了学堂,在家里帮父亲干活。尽管这样,他还是继续读书,《盛世危言》对其影响深远,长沙暴乱、哥老会的反抗、激进派教师劝人改庙为校等事件在毛泽东已有反抗意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影响,也激起了他恢复学业的愿望,在毛泽东的坚持下,他得以进入湘乡县的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学到了自然科学和西学的新学科。


《在长沙的日子》


毛泽东和斯诺讲述了自己在长沙求学的经历。在修筑川汉铁路而兴起反对外国投资的运动时,毛泽东和一些同学相约减掉辫子,但一些人事到临头却临阵退缩了,于是毛泽东和几位同学一起强剪了他们的辫子。

为了响应辛亥革命,毛泽东曾参加正规军,当革命结束时便退出了军队。毛泽东也曾报名了几间学校,但都因不满意而离开。后来,他决定自己到湖南省立图书馆进行看书自修,就这样度过了极有价值的半年时间。

最后,毛泽东进入了湖南师范学校就读,五年后顺利毕业。在师范学校,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开始形成,并逐渐团结了一批学生在他的周围,成立了新民学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红星   泸定桥   苏维埃   中国   名著   周恩来   少年先锋队   敌军   湖南   篇章   小鬼   红军   中考   通行证   答案   作者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