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情怀——原空军高炮一师兰州沙井驿五七干校印记

本文来自于投稿,作者曹学广,更多历史故事请关注鹰眼观天地。

1970年3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炮一师(代号2812部队)召开了一次会议内容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党委扩大会议,为纪念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个大学校”发表四周年并认真贯彻落实(亦称‘五.七’指示),师党委决定成立两个"五七"工厂。

一个是在兰州西固福利区2812部队驻地附近开办中型酱油厂(该"五七"工厂的主要成员,是师直属机关的干部随军家属),满足全师各部队的饮食所需。

第二个是在兰州西固区的沙井驿,同地方上的工人造反派共同筹办规模较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2812部队沙井驿"五七"干校砖瓦厂。

兰州西固区沙井驿砖瓦厂地处兰州母亲河(黄河)畔,河的对岸是1958年前后建成西固工业区,有全国最有影响的兰州石化(兰炼、兰化)、核工业五O四厂等一批国家级大型骨干企业,是我师要地防空的重点保卫目标。

记得我们中学时代,上海有好多同学的家人都在兰州化工厂工作。我的一位知友金大哥,在上海时住在离我家不远的甘肃路上。1969年上半年,我开车到兰州炼油厂装腊油块时(给三团团直机关和二营四、五、六连的伙房点火烧饭用),相识了他,他复员后安排到该厂工作。从此,我同他保持了近五十年的交往。

西固区的沙井驿砖瓦厂,距离我们三团团部有20多公里,距离一团团部约10公里。西固区周围有一、三团的几个连队驻防。一团有四连、八连等,三团有四、五、六连,特别是三团五连和二营部,就在钟家河桥的山坡上。钟家河桥也是从兰州白塔山铁桥过来的第三座桥梁,近兰化厂的一头有个岗楼,过了桥向右侧行驶百米便是三团二营的营部和五连,再行驶两公里左右就到沙井驿砖瓦厂了。若过了桥往左侧行驶不远则是三团六连,(六连山下有一个铝制厂)再往前10公里左右便是一团防地(就可以看到兰州中川机场了)。

到沙井驿砖厂走钟家河桥也是最便捷的途径了,否则,要绕路兰州市区,经兰州空军医院,再过一座水泥桥,那就太不方便了。

钟家河桥是一座非常简陋的木质桥,桥的两边有人行道,桥面很窄,中间车道不足四米,每次只能单辆汽车通过,决不能在桥上会车。有一年,我们三团汽车连开着吉斯—151,载着五十来个中学生在桥上会车(这些学生是来学军的,帮助我们二营五连修整炮阵地),造成十分危险的状况。事后,受到了师里通报批评。

发生在钟家河桥的故事还真不少,全师汽车连的驾驶员们都不会忘记的。

特别让我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我们高炮一师(一、二团)从援越抗美前线回国不久,正赶上国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兰州各工矿企业和大专院校的造反派都处在夺权中。

1968年7月下旬的某一天,我们(一班)班长梁德起(65年蓟县老兵)开着美吉普车回到连队,正赶上吃中午饭,他向我们介绍了当天中午在"钟家河桥"所见到的实情,他说:早上团首长和作训股长到二营去勘察阵地(此时三团二营的四、五、六连还在国外援越抗美)。在回来的路上,经过钟家河桥的这一头,看到足足有二、三百人之多,从着装上能看出有工人造反派,还有大专院校的红卫兵,他们围住两辆苏型嘎斯—69吉普车(车上几个人身穿和我们同样的军服,有可能是二团的),逼迫车上的首长要当场表态支持他们这一伙造反派,并要挟如果不答应他们的要求,就将军车掀翻到黄河里去。

在这紧要关头,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车司机发声了,他说,我们部队刚从援越抗美前线回来,是中央军委、毛主席派来的,是中央军委的值班部队,我们的汽车都没有喷上车牌号码,我们的驾驶证都是沈阳军区空军车管处的,并向造反派亮出了军人驾驶证……,此时他顿了顿接着说,你们不是要将军车掀翻到黄河里吗?那就掀吧!

此番话语完全震住了这帮造反派,吓得停住了手脚,总算也解了围,放行走了。

难忘的情怀——原空军高炮一师兰州沙井驿五七干校印记

晾砖坯场


我是1970年5月中旬来到沙井驿的,亲历了"五七干校砖瓦厂"成立大会。1970年5月18日,沙井驿砖瓦厂非常热闹,广播里不断的播放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重要指示: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个大学校……,要学工、学农、学军事、学文化。

上午9时,中国人民解放军2812部队沙井驿砖瓦厂"五七干校"成立大会胜利召开。参加大会的有师直属机关及一、二、三团的干部战士,也有砖瓦厂革命造反派的代表,大约有三、四百人,挤满了这个非常简陋的礼堂。

主持会议的是我们三团原汽车连指导员陈志清同志,他首先宣布大会开始,会场上奏起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人民解放军应该是个大学校"等革命歌曲。

接着张昌明副师长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他首先宣布沙井驿砖瓦厂《五七干校领导班子组成名单》,场长由师后勤部部长兼任,第一副场长是三团副团长葛文有同志,另一位副场长由原三团汽车连指导员陈志清同志担任。

同时宣布成立"五七干校"临时党委,明确书记,副书记等组成人员的名单,最后,张副师长讲话,要求全体指战员们,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我们师的战备工作,后勤保障,多出砖,出好砖,搞好军民关系……,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会上,师直和各团代表进行了宣誓仪式。

成立大会结束后,开始分班分岗。我们汽车连同去的干部战士共7人,分到不同的工作岗位,有运土、运煤渣、晾土坯的,还有用平板车推湿土坯的。砖瓦厂最最艰苦的工作岗位是进窑和出窑。

我和我团汽车连的梁化有(65年兵)分到土坯班,我们的工作岗位就是将刚制成的潮湿的土坯推到晾砖场进行吹干,为下一步烧窑作准备。我们土坯班共有15人,班长是师政治部宣传科的张干事,此人资格可老了,他和副班长(师后勤部的一个助理),那时行政级别都是18级。

我们当时住的房子简陋的无法想象,为了照顾这些老同志,我们只能经常委屈自己了。遇到雨天,外边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外边雨停了,屋里还在下。好在兰州这地方下雨不多,如是下雨了,这个屋子是无法睡觉的,那这一天只能望天长叹了。在砖瓦厂,我们不出操也不站岗,手中的武器就是平板车。每天早上6:30分起床,7:00吃早餐。动作快一点的,早早就将车子推到泥土混合机器旁,等着湿湿的土坯砖压出來,然后就放在平板车上,我就将平板车推到了晾砖场。那里有专人负责将土坯砖一块一块的交叉码放。

晾砖场上,有一位上海人,我的老乡、老前辈,他是师作训科参谋,姓陈,上海川沙人,1962年入伍,在砖瓦厂的四个多月时间里,他对我的关心和照顾是旁人无法比拟的,我们经常利用休息的间隙坐在晾砖场的边角上,聊聊家乡的情景,畅谈对亲人的思念和眷恋……。后来,我们各回自己原部队,我经常开车到建国厂(504厂)福利区,路过师部大楼去看望他。

难忘的情怀——原空军高炮一师兰州沙井驿五七干校印记

战友于西固福利区师部大楼前

进入五月中旬,兰州的天气逐渐变得干燥炎热,早晚还比较凉快,中午烈日高照,那个太阳晒得头皮发热,眼睛都睁不开。在砖瓦厂干活常常汗流浃背,穿的军装(开始前半个月穿的是自带的军衣)全身上下都湿透了,就像从水里捞上来的一样。因为,当时还和砖厂的工人一起干活,他们是在车间里机器旁干些技术活,解放军还要注意点形象,总不能光膀子穿短裤上阵吧。

也有例外,二团有一个小战士,在烈日下光着膀子带顶草帽,就一天的时间晒的全身皮肤发红,第二天开始起泡了,当时,吓得我眼睛都楞了,没有想到西北的太阳这么厉害(高原紫外线强烈,容易造成皮肤或眼底灼伤)。

"姜还是老的辣",上一辈或比我们年龄大的人,这些老资格的参谋、干事,他们懂得如何长袖长裤防护,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那个年代,我们才二十来岁,有的当时才十七八,那个小战士,也就十七岁,偷偷的背着我们哭过好几回。有一次他平板车推不上平台了,手一松整个平板的湿土坯打翻在地,全都报废了,他蹲在地上痛哭了起来。

难忘的情怀——原空军高炮一师兰州沙井驿五七干校印记

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不多言喻。在那些日子里,师部的陈参谋对他、对我真的帮助不少。近五十年过去了,我一想到他,深夜就无法入眠。他当时对我们两个人说:一个人,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吃点苦,沒什么了不起的,要经得起风浪,经得起吃苦受罪的磨练。这位老兵大哥给我们讲的话语激励着我们……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慢慢的我们两个小战士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比起刚来时好多了,脸上露出了微笑。虽然,陈国欣参谋引导我们的话语不多,也没有什么大道理,但还是蛮管用的,后来,我们俩常同他在一起,听他给我们讲述高炮一师援越抗美的战斗经历和一师的组建过程,我们每次听得津津有味。

难忘的情怀——原空军高炮一师兰州沙井驿五七干校印记

师作训科陈国欣参谋于大西北

时间从五月中旬进入到六月份,天气愈发干热。我们当时带来的两套军装,因为天热加上劳动強度太大,每天都是汗流浃背,累得谁还洗衣服啊,就轮换将汗臭的衣服吊在绳子上,第二天继续穿。这种情况在"五七干校"砖厂非常普遍。各个环节都将情况如实的反映到场部,经过几天的等待,师后勤部终于给全体干部战士发来了工作服、草帽、手套等劳防用品。提起当时的工作服,我到现在还没有忘记,它是1955年前的旧军装,特别是蓝裤子也是文革以前警察穿过的,当中的裤线还有一条红线。场后勤部门还给其他岗位发了眼镜、披肩、口罩和厚厚的手套。

在沙井驿"五七干校"砖瓦厂,厂部办了两个军人食堂,一个是供战士们就餐,另一个是干部食堂。1970年的时候,砖厂的伙食还是过得去的,比起炮连和团直机关大灶来说,起码每天有小荤,隔三差五来点中荤。至于大荤(鱼、肉一起上的),我就记得有过一两次,那还是纪念八一建军节,搞了个聚餐活动庆祝一下军人的生日。

当时在沙井驿,伙食标准来看要比连队高一点,但是,在那个年代那个环境,国家还比较困难,物质供应不足,又是刚成立的临时单位,全靠每人每天的0.61元生活标准来维持一日三餐的供应(当时连队的标准每人每天是0.51元)。在那个季节,每天都是老"三样":青菜,卷心菜,萝卜。还好,每天中午、晚饭炊事班都烧了一锅汤来给大伙儿解解渴。

由于劳动强度太大,同志们非常辛苦,场部领导和师里领导经常来砖厂看望干部战士。特别是张昌明副师长,我在砖厂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来了不下四、五次。

难忘的情怀——原空军高炮一师兰州沙井驿五七干校印记

援越抗美期间,张昌明副师长(左一)与友军交谈

张副师长是1937年1O月入伍的老革命(行政十二级),曾任四野坦克营营长…后任炮兵学院教研室主任,受苏联教官培训,后经空军调入我师,作为师指挥班子成员参加了援越抗美作战,出色的完成了出国作战任务。他是高炮一师最具军人范的师首长之一。

记得第一次同师首长的见面,心里好紧张呀,他来到我们居住的小屋,亲切的问候大家,使我们紧张劳累的身体轻松了一半,精神又振作起来了。张副师长看上去很严肃,但为人和蔼可亲,个头不是很高,眼睛大大的,非常有神。他来到屋里,师里的这些参谋、干事、后勤部的助理他都认识。此时我用自己的军用缸子从外屋倒来了大半缸子的热水,向张副师长面前送去,说:请首长喝水。

首长看我很麻利的样子,朝我微笑着点了点头说:不渴,你们也一起坐一会儿,我们一起聊聊好吗?在这次同师首长会面中,这些老同志向陪同来的场领导、张副师长提了不少建议,如:干校劳动很辛苦,我们不怕苦,可就是生活娱乐太少,最好每周能放一部电影给大家看看。这个时候张副师长马上表态,这个事情好办,可以办到。大家提出的一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难忘的情怀——原空军高炮一师兰州沙井驿五七干校印记

罗元广干事(师放映组)为沙井驿五七砖厂放电影

过了没有两天,师部放映组就来到了沙井驿"五七干校砖厂"放电影了,之后还有一、二、三团放映组和其他文艺演出队相继来到砖厂送电影、送节目,丰富了砖厂的文化生活,可以说还热闹了一阵子,这些老同志没有白忙活。

兰州的初夏下雨非常少,十天半个月来一次也不多得。在三个多月的劳动中,我也记不得有没有休息日。这也怪了,其它都能记得,唯独休息记不得了,也许根本就没有休息的日子。所以,我们盼着下雨天的到来,在砖厂一下雨,大多数岗位是无法干活的,只好停工停产,劳累了这么多天,也该下场雨让我们休息休息了。

(更多军旅故事,请关注鹰眼观天地,欢迎投稿。)

难忘的情怀——原空军高炮一师兰州沙井驿五七干校印记

师政治部罗元广干事于兰州河口黄河边

也许是我们的勤劳感动了上帝,我记得那年的六月连着下了好几天雨,我们在班长的带领下组织政治学习,到现在都没有忘记,那天的学习內容就是,又一个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战士杨水才英雄事迹,其中有一句名言说得好,"小车不倒只管推",这句话激励着我们推好平板车,一段较长时间,英雄的事迹一直激励着我们,拼命地为我们部队战备工作,为部队出更多的砖、出好砖,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当时,我们在砖厂劳动,整天和黄土、煤炭、砖头打交道,在生产过程中,逐步了解了制砖的全过程。

我们当时制砖的工序是这样子的:

一、将三分之二的黄土和三分之一的煤炭粉沫渗合在一起,放在滚筒里和水混合成糊状(不能太稀了),再通过挤压机、切割机分成砖型放在平板上,根据需要分割成"八五"砖坯或是"九五"砖坯,然后用平板车推到晾砖场上。

二、到了晾砖场,需将湿砖坯交叉码放起来,基本上都是1.2米的高度(不能再高了,超过高度就会造成底层的湿砖坯受压变形),再将草帘子盖上,形成伞形,以便透风透气防雨淋,有一点需注意的是不能太阳曝晒。经过近个把星期的晾干,就准备进砖窑了。沙井驿晾砖坯的场地有很大的一片,专供土砖坯堆放。

三、土砖坯晾干后,由进窑的人将土砖坯一层一层的交叉放进窑里,这时可以堆放得很高。等到土砖坯放完后,就准备点火烧砖了。

难忘的情怀——原空军高炮一师兰州沙井驿五七干校印记

砖窑内码放砖坯

经过个把星期的燃烧,通过观望孔,看到里面通红通红的,象火山爆发那样火红。当时在沙井驿的砖窑有五、六个,每个烧窑点一次出砖最起码也得有十来万块。

烧好的砖准备出窑了,窑里面的热度简直难以承受,有的战士手都烫坏了,由于温度高,好多人都流了鼻血。有一次,我去寻找同时入伍的老乡,叫了好半天,也无人答应,没有想到他就站在我身后,整个人灰头土脸与窑砖混合在一起认不出来了…… 看到这个场景,心里无比的难受,简直不可想象,这个罪是常人受不了的。难怪在沙井驿常听砖厂的老工人说:这个世上,挖煤工、烧砖工、开山工,这些人连成个家都不易。

难忘的情怀——原空军高炮一师兰州沙井驿五七干校印记

联排多孔砖窑及烧制好的红砖

"五七干校"是那个年代的产物。1966年5月7日毛主席审阅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关于进一步搞好部队农副业生产的报告》后,致林彪的信,以期对全国工农商学兵,党政工团社机关的社会分工、功能定位和任务进行变革,探索出一条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之路。对于军队应该是所大学校,毛主席列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八年中,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做法,他指出,我们不是这样做了吗?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

1968年5月,黑龙江省革命委员会为纪念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在庆安县柳河办了个农场,有500名省直机关人员参加劳动锻炼。同年10月5日,《人民日报》以《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经验》为题,进行了报道,并在配发的编者按中传达了毛主席的“最新最高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该这样做。此后"五七干校"在全国遍地开花。

至文革中后期"五七干校"已成为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思想教育和劳动的场所。1979年2月7日,国务院发出《 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地的"五七干校"陆续停办。

1970年,空军高炮一师(2812部队)沙井驿"五七干校砖厂"正是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成立的。

在那个年代,从师直机关、一、二、三团抽调了众多的指战员,来到了沙井驿"五七干校"砖瓦厂,特别是二团的高射机枪连,整个连队从东北的北大荒,来到了砖瓦厂,据二团的老战友们介绍:他们当时来的最早、呆的时间最长、也是最最艰苦。

当时的砖瓦厂,由于缺乏安全生产管理经验,曾经发生过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故事,在制砖的整个过程中都曾发生过。从第一道工序挖土,曾发生过山体滑坡,造成了压伤事故。在泥土搅拌工序中,由于操作不当,有的战士不慎将手臂卷进了滚筒机里(不是骨折就是断臂)。在进窑和出窑中,发生过气体爆炸和人员烫伤事故(汽车随时都在待命状态)。

回顾以上的全过程,当时在砖瓦厂"五七干校"的全体指战员,发扬了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为我师的战备工作,为我师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地方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大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培育了乐于奉献、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 兰州西固区沙井驿2812部队"五七干校"砖瓦厂,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里,成为永远不会抹去的印记。

文中回忆到张昌明副师长多次深入砖厂调研、慰问,指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实反映了那个时期的部队风气好,领导干部作风正,战友们挺怀念那时的官兵关系,难忘那段共同经历的战斗岁月,梦想着啥时候还能聆听老首长给我们讲战斗故事。

遗憾的是,张副师长于2019年7月14日10点48分在2O1医院去世,享年97岁。至此参加援越抗美的一师师首长们己全部离世,我高炮一师全体战友们向师首长致以最后的崇高的军礼。

在此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师直机关、一、二、三团众多老战友们的支持和帮助,战友们提供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史实依据。在此,特向一团的徐惠民、李明军、龚官良,二团的张振明(二团高射机枪连),三团的舒天资、惠中华、朱广中、刘必勇、郝进文等老战友,特向以上的老战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也为本文作出帮助和指导的施裕丰老战友深表谢意和致敬!

(更多军旅历史故事,请关注鹰眼观天地,欢迎投稿。)

难忘的情怀——原空军高炮一师兰州沙井驿五七干校印记

作者曹学广(1970年在师五七干校砖厂劳动期间摄于福利区照相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干校   高炮   兰州   砖坯   砖窑   土坯   平板车   连队   砖瓦厂   首长   砖厂   师长   空军   印记   情怀   战士   部队   难忘   干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