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博士师兄从科研中教给我的人生建议

研一下学期的时候,由于个人的意愿和导师的安排,我开始进入实验室学习,老师把我分配给了一个 80 后师兄。

当时我是有点不情愿的,觉得他不是科班出身,很难从他那儿学好科研方法。

在此之前,我在科室里呆了大半年,有一定的临床基础,但对这个一直在实验室的师兄并不了解。

他很有礼貌,虽然是将近 40 岁重新来读书,但很谦逊地向各个 90 后师兄师姐请教怎么做科研,给人感觉很友好、很好学。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彼此间的了解逐渐加深,我开始感受到了他的严厉,甚至有点「怕」他,但我很感谢他教给我的人生道理与给我的建议。

80后博士师兄从科研中教给我的人生建议

我是一个学习外科的男生,但很手笨,很多简单的实验都学不好,这一点在师兄看来就是故意偷懒,把实验室当做逃脱临床繁忙工作的「度假村」。

他认真地说,「你如果想好好学,我会好好教;如果想在这里混日子,你就直接告诉我(不要浪费我时间),我让你在这儿混。」

我反驳道,「我是真的想学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后来他通过相处与观察发现,我不是态度有问题而是真的学得慢,也就不「拒我于门外」了。

但他也不会让我碰关键的实验步骤,于是我每天被安排去做「装移液枪枪头」、「打扫」、「收手术标本」等相对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我很「生气」,有时也会跟他辩驳。

后来师兄让我试做了一两次,但我却连 Western Blot 里的胶(聚丙烯酰胺凝胶)都做不好(漏胶或分离胶不平齐、浓缩胶里有气泡等),更别提切膜之类步骤了。

偶尔他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让我试着做某些关键步骤,而我不出意料还是没有做好…

师兄告诉我,在别人操作时要拿着小本子详细记录,用心去观察细节,必要的时候拍照片或拍视频记录,然后自己去回想、查资料、提问以及总结、练习

等某一次有机会的时候表现好了,自然以后就能继续做了,这就是积累。

接下来的时间里,师兄作为一个令人敬佩的,本科就业、再辞职读研,又工作几年结婚生子后,决定读博并连考几年终于考上定向的前辈,给了我很多建议。

80后博士师兄从科研中教给我的人生建议

我认为这些不只适用于学实验,也对其他学习乃至人生也有益,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


1. 健康:

多运动,睡好觉,吃好饭,保养好身体是做所有事情的前提。


2. 态度:

做一件事情,有这么几种态度,第一种是你叫他做、他很高兴地去做了;第二种是你叫他做,他不情愿地去做了;第三种是你叫他去做,他还不愿意去做。

与其不情愿最后还是做了,不如用好态度去做,这样获得的效果是最好的(还有一种是你还没叫他去做,他就心领神会去做好了,这就是自觉、是察言观色)。

★自主:

要主动学习,拒绝被动地叫做什么才做什么,拒绝每天跑龙套似的在实验室耗时间,仿佛挺认真,实际没有用心学(隐形的懒惰,又给人一种认真的错觉);

学会尽量观察每个操作细节,争取一遍学会;及时做好笔记、复习记录的内容,没有人会一步一步教你,可能老师教完一遍就不会再重复了(类似前面提到的一点)。


3. 实用:

引用毛主席的话,不管用白猫还是黑猫,能做好实验就是好猫。

因为他学实验没有被正式地带过,所以偶尔会有操作不规范的时候,但他强调实验效果,只要方法没有原则性错误,都无伤大雅!


4. ★实干:

实验不是敲锣打鼓(指每天发誓要好好做的口头表达)就能做好的,而是一步一步做出来的。


5. ★恒心:

做好实验,坚持 1 天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坚持3天多数人也能做到,坚持一周就有部分人做不到了,坚持一个月或许还能做到,坚持三个月、半年、一年的人就越来越少。

而那些坚持到底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


6. 决心:

一件事情,要么不做,要么把它做好。


7. 谦逊:

要勤于请教他人,无论对方是师兄师姐还是师弟师妹,都可以向他/她学习。

但又不能每次都「抓住别人」就问,这样可能使别人躲着你,这个也是要讲究中庸之道的。


8. 积累

★实力来源于积累:

你看别人学实验做手术一看就会,你以为人人都这么聪明么,没看到人家在台下观察上级医师是怎么操作的并在后来努力地训练、思考,这就是积累的力量。


★机遇的把握来自积累:

要抓住机会,而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平时在实验室看到什么就学什么(但也分清主次,不要耽误了正事),这就是懂得积累,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比如主任不在的时候,来了一个手术,问你敢不敢做,若你平时在主任身边就常观察手术怎么做、以及自己在下面翻书、思考并练习过,那就可以说我能做。

这次做好了,以后可能都让你做了,而这次没有做好或错失机会,可能以后都不会让你做了;

实验和这个道理是相通的,我会给机会让你做,如果一次两次都做不好,下次就不会让你做了(即前文提到过的)。


9. 珍惜: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就不容易珍惜,只有失去过的人才懂得现在拥有的是多么来之不易(师兄求学的个人经历)。

一定要好好努力,要勤奋,你现在不学习、觉得实验很难学,想出社会,你以为入社会就不难了?现在这社会是很残酷的。


10. 责任:

不要把责任都推到父母或他人身上(责怪他们不给自己优渥的条件等),其实大多是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不够努力罢了。


11. ★自律:

与自己作斗争,弃隐惰,才能坚持!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12. ★淬炼:

真正优秀的人,应该是几乎每一件事都能做好的,因为当他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时,就会用自己的各种品质来克服一又一个困难,坚持到做好的时候。

读博就是考验、磨砺人这一品质的绝佳过程。


13. 中庸:

不要总走向这个或那个极端,要懂得中庸之道。例如在做实验或做其他事情时,不要因为挫折就认为自己不行,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

以及做事要思前顾后,但又不要前怕狼后怕虎,不够细致、欠考虑或畏手畏脚很难做好事情等。


14. ★主次分明:

做事要抓住重点,比如对一些小事不用那么认真,而该好好把握的点容不得一点马虎(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例如要求拍手术标本的照片,务求背景干净、标尺清楚、光线充足,不能随意处之)!


15. ★计划:

凡事预则立,要做好准备去做事,合理安排一些步骤的顺序,减少因操作导致的实验失败可能性。

另外不要惯性思维,遇到新的情况要提前想好下一步怎么做、准备好不耽误时间(例如孵一抗,常规是两张兔抗两张鼠抗,而这次比之前的膜数量要多,就要再多准备一个一抗管子)。


16. 思考带来高效:

要学会思考以提高做事的效率,比如在做这个实验的间隙,就可以去做另一个实验的一部分。

例如提蛋白等其裂解时完全可以去做胶,做胶的间隙完全可以去刮蛋白,只要不落下关键步骤就可以了。合理安排、统筹兼顾很重要。


17. 耐心:

要对细胞负责,就像对病人负责一样,每天至少「查两次房」,看看细胞/病人的情况,及时处理发生的变化,不至于使前面的努力付之一炬。养细胞是后面实验的源头。


18. 严谨:

实验操作要精益求精,不能总是差强人意,很多人会做,但真正做好的人不多;另外具体操作要认真仔细,例如做好标记、三查七对,否则容易全盘皆输(例如做实验期间不同分组间的标记)。


19. ★主动权:

事情要把握在自己手里,自己会做才是硬道理,求人时往往发现很难符合你的要求。


20. 待更新…

在我的多次失利与师兄时常的教诲下,我终于在科研方面有所长进,也在为人处世上有了新的体会。真的,有一个人愿意指出你的不足并给你改进的建议是十分难得的。

尽管我也有过逆反心理甚至多次顶撞过师兄,但我明白忠言逆耳的道理。最终还是非常感谢师兄的耐心指导,也感谢自己的坚持,磨掉自己的脾气,为了理想而谦虚地、耐心地、有方法地努力下去!

作者:涸泽而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优渥   师兄   中庸之道   主次   谦逊   细胞   实验室   步骤   道理   科研   态度   博士   事情   努力   操作   建议   机会   时间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