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不知道啥是“问题意识”

来源:女教授跟生活的死磕 作者:吉大秋果

都是瞎编的,各种想象的问题充斥在论文写作中!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不知道啥是“问题意识”

我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是分步骤的,先确定方向,检索文献,看文献,找问题。针对确定要研究的问题跟我沟通,如果我确认这是个问题可以写,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结果,最近就在沟通什么是问题的环节上出了很大的问题。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论文为什么要有问题,原因如下:


(1)论文是议论文文体,议论文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文体,没有问题不行。


(2)议论文要求发表观点,没有问题或者相应的问题场景,你发表啥观点?你的观点附着在什么之上?


(3)议论文的问题是指需要被解决的问题,是客观现实存在而且有被解决的需求。说这一点是因为很多同学用脑袋想象了很多问题,都不是问题,很奇怪,这些都是看书不够,理解不深入的结果。


其次,我们举几个例子说一下啥是问题。


尽管我跟很多同学都说过,问题是需要被解决的问题(problem),而不是需要被回答的问题(question),因为只有problem没有现成的答案,才需要你研究,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研究过程,这一点不要忘了。不要仅把写作当成毕业的一个环节或者获得学位证的手段,它是一个研究过程,训练你的研究能力。但是很多同学还是弄不明白啥是problem,举几个例子:


例子1:《XXX制度的构建》,这是某个学生的题目,我问她要解决啥问题,她说这个制度中国没有。我说没有不是问题,得没有引发了现实的problem才是问题。就像我没有LV包包,如果我觉得我并不需要那玩意,这就不是问题。不是所有东西都要有,明白吗?你必须说明没有这玩意已经造成很大的麻烦才行,这个麻烦才是问题。


例子2:《非婚生子女继承权保护》,这也是某个学生的题目,我问学生问题是啥?学生说非婚生子女有时候不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可能也不被家人知道,所以在继承上其实是不能及时获得相应信息。我说这不是法律问题,法律对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继承权规定的是一样的,至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况,尤其是当事人需要自己把握的情况跟法律没有关系,懂吗?法律不是啥都管,规定清楚了,其余当事人也得自己上点心。


例子3:《女性权益保护问题研究》,某学生论文,我问她要解决啥问题,她说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承担了更多家务劳动,因为生育和照顾家庭影响职业发展,因此要保护女性的姓名权,家庭生活决定权。且不说家庭生活影响女性是不是一个法律问题,就说这种影响其实是性别和文化造成的,能被法律解决吗?再说女性为家庭付出这是个现象,这个现象背后的法律问题是什么需要挖掘,不能直接把这个现象拿出来说事,如果就是分工不同,并无矛盾和冲突也就不需要解决。更多的情况下是在离婚时候要考虑女性对家庭的无形付出给予女方一定的补偿,普遍意义上谈这个问题其实没有太多意义。这是个纯粹脑补出来的问题,没有经过调研,没有数据,也没有对女性的采访分析,就是自己一拍脑门子就想出来了。这个问题需要把生活中的琐碎问题和法律要调整的问题区分开。

例子4:《论XXX对YYY问题的影响和解决思路》,这也是令人头疼的选题,这是事先预设答案的,被我称为你多大鞋我多大脚,为了鞋量身定做脚的写作手法。你问他问题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我尝试用XXX解决YYY问题,你问他为什么,他说就是没有用XXX这么做的,所以我要做。我的天呢,没有的事多了。大家要区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和你做这件事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很多时候大家列举的题目都是我要做什么,但是不考虑我为什么要做这个(问题),而能说明白我为什么做这个事情就是问题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继承权   学生   议论文   这一点   家庭生活   法律问题   题目   例子   意识   观点   现象   现实   同学   家庭   女性   法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