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研究中“熟悉了就喜欢了”

科学网作者:王德华

培养研究生的学术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研究生建立自己的学术领域是很重要的事情。

当说到“学术研究一般是兴趣驱动”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声音,说有些研究生并没有特别感兴趣的方向。但我们知道,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是很难做好的。我们也经常听说“兴趣是与生俱来的”,也听说过“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这些话都是有道理的,就看站在什么角度上了。

在学术研究中“熟悉了就喜欢了”

实际上,我们在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接触、认识和熟悉的过程。对于逐渐熟悉的事情,往往就会喜欢起来。如一首新歌,听得遍数多了,也就渐渐喜欢上了。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如果恰好是自己所熟悉的和所擅长的,也就有了信心和把握。

做学术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领域由于自己的知识面和认知水平,要么不知道,要么不熟悉,所以就谈不上喜欢,也就很难说有兴趣。所以,初接触一个领域,首先就是要想办法让自己熟悉起来。熟悉了,也就喜欢了。

做学术研究首先要有一个开放的头脑和心胸,不排斥未知的知识和技术,有主动的求知欲望。

对一个新领域,从接触到熟悉的过程,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需要阅读很多文献和著作,做很多笔记,进行多次梳理和综合,慢慢对领域所涵盖的科学问题,一些基本概念,主要代表性学说和理论,以及发展简史等熟悉起来。熟悉了,就会理解科学问题的意义,概念的内涵,学说和理论的内容和存在的争论等,就会渐渐有自己的思考,渐渐有能力评判领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发现,学说和理论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等。这就具备了创新性研究的基础。

这个从未知到熟悉,从熟悉到理解,从理解到独立思考的过程,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途径。有的学者喜欢追踪本领域内几个主流学术期刊,也有的学者根据领域内的学术权威的论文进行追踪,有的学者喜欢阅读一定量的文献后再阅读综述文章,也有的学者先就阅读综述文章,根据综述文章中的文献,再去追踪相关主题。不管哪种途径,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要阅读一定量的文献或著作,系统综合和梳理领域的发展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水准。

现在有些研究生对本领域的发展缺乏基本的了解,阅读文献支离破碎、不系统,没有建立起学术发展的脉络,所以会产生迷茫感。在网络时代,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方便快速,信息量大,所以研究生非常需要具备综合梳理文献的能力,需要选择重要文献的能力,需要敏锐的捕捉新的知识点的能力。

总之,做学术研究,要做到对从事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进展熟悉起来,熟悉了就会喜欢起来,也就是有学术兴趣了,这样慢慢就会建立自己的学术领域了。

研究生应该早点有树立学术兴趣、建立学术领域的意识,对于自己将来的学术发展是很有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学术研究   熟悉   喜欢   定量   文献   途径   学者   研究生   兴趣   事情   学术   过程   领域   理论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