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求知学习的兴趣

唤醒孩子的好奇心,打开他的求知欲望,才会让孩子有效提高学习成绩,才会使孩子有更好的发展。

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兴趣心理”

有关“兴趣心理”的研究,主要是由兴趣的环境和生理的影响因素、兴趣与智力关系以及孩子的学科兴趣等。如果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的带有积极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可以无形地促进人们去学习与进取。

如果一个人去努力,虽然可以得到不错的学习结果,但是过程是被动的或者是感觉非常辛苦的;而如果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则往往是主动的或者感觉很兴奋、快乐与轻松的。这就是“兴趣”与“非兴趣”的区别所在!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有话云“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孩子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就会持续而专心致志地去钻研它,从而会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反之,如果不感兴趣,就很难持续地努力学习下去,自然而然就不会取得好的成绩。

有研究表明,“兴趣”是孩子的一种个性倾向,也是孩子心理现象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兴趣心理”与其他心理现象之间也是相互制约、密切联系的。

因此,“兴趣”虽然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但由于它与其他的心理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心理学家认为,它对孩子的其他心理现象有很大影响。

比如,孩子对写作文非常感兴趣,那么,他的这种兴趣就是在长期与文字或写作相关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一看到关于作文类的资料,就会表现出一副爱不释手的喜欢神情,而这种心理活动就是孩子对这件事物的兴趣反映。

因此,兴趣可以产生学习的动力,而学习又可以产生新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走进成功大门的钥匙。所以说,孩子能不能取得成功,关键是他的“兴趣”能不能早一些被发现,被大人所注意到,并且是否能够引导发展下去。

下期将为大家举例分析说明!今天的话题就到这里吧!我是悠悠于我心,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兴趣   孩子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下期   专心致志   心理学家   爱不释手   自然而然   好奇心   积极性   学科   现象   力量   感觉   发现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