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网络密度:网络密度越高越好,交易成本越低越好

在这一模块,我们一直在说连接。物理连接,造成空间折叠;虚拟连接,造成时间坍缩。

然后呢?然后,因为连接,理解商业世界进化的第二条线索,网络密度,终于越来越明显,出现在大家眼前。

网络密度,和交易成本一起,推动了商业的进化。

什么叫网络密度?

这是一张没有连接的网络图,展示的就是商业最开始的状态:商业原始社会。

我出生在山里面,我也死在山里面。我是猎人,我爸爸是猎人,我儿子估计还是猎人。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猎人,靠山吃山。我们家和外面的世界“老死不相往来”。

我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一户人家,世世代代靠水吃水。他们永远吃不到我们家打的野兔子,我们当然也永远吃不到他们家捕的鱼。

我们都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与外界没有连接的“交易节点”。

这张图上的17个点,每个点都是一个“与外界没有连接的交易节点”。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

网络密度为零。

什么叫网络密度?

网络密度,通俗地讲,就是这些交易节点之间的“实际连接数”和“可能连接数”之比。用公式表示就是:

网络密度=实际连接数/可能连接数

这17个节点如果都能两两相连,最多能有(272/2=)136条连接。

但是,在“商业原始社会”,交易节点之间的“实际连接数”是0。所以,商业原始社会的网络密度就是(0/136=)0。

网络密度为0,没有任何连接,没有任何交易,这就是为什么我称之为“商业原始社会”。

然后,连接效率开始提高。

人类开始聚集定居,一个个小村落开始形成。小村落里的几户人家开始有了连接。连接带来了交易的可能性,于是,小村落里开始出现了分工。男耕女织,每个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然后互相交易。

这就是“小农经济”。

那么,如图所示的这个“小农经济”网络密度是多少呢?是(7/136=)5.1%。

网络密度从0提升到了5.1%,商业从原始社会进化到了小农经济。

然后,连接效率进一步提高,出现了长长的、首尾相连的线段。

远在天边的一户人家,想从千里之外的你手上买布,怎么办?

因为太远,你们之间没有直接的连接,这时,你们就需要一个或者多个中间节点。

中间节点从你手上买布,并不是打算给自己做衣服,他们单纯地只是想用更高的价格卖掉。因为他们的存在,一次交换就像接力跑一样,被拆分成很多次交易,首尾相连。

这就是“线段型商业”。

如图所示的这张线段型商业文明的图,网络密度是(17/136=)12.5%,远大于小农经济的5.1%。

线段型商业,是商业世界第一次真正的进化,因为,从此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群既不是生产者,也不是消费者的人群:商人。

再然后,连接效率继续提高。

这时,一些交易节点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政策优势、技术优势,成为了“超级节点”。这种不断增强的“超级节点”,把商业文明带到下一个时代:中心型商业文明。

2019年,我去了两次大理。人们常说,一个人的丽江,两个人的大理。很多人到这个地方享受偏远带来的宁静。

但是,你知道吗?这个今天只有62万人口的西南小城,在8~13世纪时,却是整个东南亚最大的城市。

为什么?因为它是当时整个东南亚交易网络的中心。所以,大理又被称为“亚洲十字路上的古都”。

古代“空间折叠”最主要的工具是车马,所以大理、洛阳、西安(长安)这些内陆城市,成为超级节点,风华绝代。

现代“空间折叠”最主要的工具是海运,所以上海、天津、香港这些靠海的地方,成为超级节点,星光灿烂。

当今“时间坍缩”最主要的工具是互联网。所以百度、阿里、腾讯这些公司,成为超级节点,风光无限。

回到如图所示的中心型商业文明图,它的网络密度是(24/136=)17.6%。

连接越进化,网络密度越高,商业文明越发达。

那么,中心型商业文明会是商业文明的终极形态吗?

不是。

只要网络密度还会继续提高,商业文明的进化就不会停止。

网络密度增加,带来了超级节点;网络密度的进一步增加,开始消灭超级节点。

这就像以前家家都没有电视,你家有,你就成了街坊邻居的超级节点。后来每家都有电视了,大家开始回家看电视,超级节点被消灭。

于是,我们开始从“中心型商业文明”,进化到“去中心型商业文明”。

这是一个看似倒退的进步。

1991年,叶倩文出了一首歌,叫《潇洒走一回》。好吧,暴露年龄了。但是我不得不说,这首歌我一辈子也忘不掉。

为什么?因为出门,商场在放;回家,电视在放;打开广播,电台也在放。在那个时代,一首歌要是火了,就真的是国民级的火爆。我们能选择的媒体很少,有限的媒体都是超级节点,一旦超级节点选择放这首歌,这首歌就无人不知,歌手也会无人不晓。

但是,现在我给你一个名单,请你告诉我,他们是谁:

肖战是谁?张若昀是谁?朱一龙、王一博、李现、杨紫、邓伦、罗云熙、许凯、金瀚,他们分别都是谁?

说实话,我已经蒙了。

你如果是个95后或者00后,这时候可能要惊了。天啊,他们那么有名,你怎么可能不知道?都互联网时代了,消息这么便利,你怎么还这么闭塞啊?

其实,恰恰是因为互联网时代了,一个个小圈子不用连到所谓的“超级节点”,就可以形成闭环的生态,我才“有机会”不知道他们。

我在我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你在你的小圈子里如痴如醉。

这就是“去中心型商业文明”。

这张图里“去中心型商业文明”的网络密度是多少呢?是(33/136=)24.3%。

如果因为科技的进步,连接效率持续增加,最终网络密度达到100%,也就是说所有的节点都两两相连,会发生什么呢?

这在理论上可能发生,但实际非常困难。我们给这个也许永远无法到达的商业文明,起了个名字:全连接型商业文明。

什么样的科技能促使“全连接型商业文明”变成现实?

也许是万物互联,也许是区块链,也许是脑机互联,也许是生物科技、基因科技的重大进步。

我不知道。

但全连接一旦实现了,可能就会出现科幻电影里的场景,所有人类共享一个大脑,我知道的你都知道,人们因为没有信息不对称,再也没有信用不传递的问题。整个世界的交易成本,可能会接近理论最低。

这就是顺着“网络密度”这个线索,看到的整个商业的进化史。你看到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7

标签:密度   首尾相连   大理   小农经济   线段   东南亚   原始社会   世世代代   网络   节点   猎人   交易成本   效率   时代   商业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