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米腊八粥,40多年前河北农村的腊八节记忆


高粱米腊八粥,40多年前河北农村的腊八节记忆

今天,婆婆催着我买大蒜,说又快到“腊八了”,小时候关于腊八的歌谣有好几种,其中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完腊八就过年,腊八粥,吃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八”在我们老家叫小年,这一天怎么过,在老家也是很有讲究的。上供、熬“腊八粥”、做“腊八面”,下午还要剥些大蒜,泡到醋里面既“腊八醋”,到大年初一蘸饺子吃。

因为我妈妈不受奶奶待见,我们从老屋搬出来,自己盖得房子住,妈妈一个女人, 带着我们兄妹四个,很辛苦,也没有那么多讲究。“腊八”头天,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熬“腊八粥”的食材,妈妈也会准备,农村自家有各种豆子、花生,粘高粱米、小米这几样几乎是家家都有的,其他的要到集市上买。

“腊八”的头两三天,哥哥就带着我和妹妹,顺着河边去捡拾树上掉下来的干树枝,看着周围无人,我们也偷偷地折一些活着和树枝子,就为了熬“腊八粥”时烧火,因为“腊八粥”很费柴火,树枝火硬,好烧。

妈妈每年都会买枣、菱角,和家里有的黄豆、红豆、绿豆、花生、小米、高粱米一起凑够八样食材,“腊八”当天早早的就起来,开始熬粥,“腊八粥”很费火、费时间,等我们睡醒,稠稠黏黏的“腊八粥”就已经熬好了。

高粱米腊八粥,40多年前河北农村的腊八节记忆

“腊八”的早饭,没有别的,就是喝“腊八粥”,因为“腊八”在农村也算是过节,妈妈还会在粥里给我放上一疙瘩红糖,趁热搅一搅,又甜又糯,好喝极了。

中午,妈妈会给我们用杂面做“腊八面”吃,其实就是杂面做的打卤面,买上半斤肉,切成小丁,白菜也切成小块,炒成卤子,可比饼子好吃多了,我和妹妹每人都能吃上一大碗。

吃完面条,我们就帮着剥蒜,装到一个罐头瓶里,再去村里的合作社买一斤醋,倒进罐头瓶里,等到过年,白白的蒜瓣就变成了鲜艳的绿色。

高粱米腊八粥,40多年前河北农村的腊八节记忆

到过年时,腊八蒜可以炒羊肉,炒猪肚,炒大肠都特别好吃。那时肉少,过年能买一挂猪大肠,也是值得我们高兴几天的。

叔叔家会提前几天准备,奶奶要蒸几个上面有红枣,还涂着颜色的花馍,头天晚上就供在堂屋靠北墙的条案上,还要在一个小香炉里插上三根香,有一年没有买到香,奶奶就找了三根细细的高粱杆,剥去外皮点着,插在香炉上。

叔叔家比我家热闹,奶奶早上会把供了一夜的花馍端下来,换上一大碗“老伴粥”,把燃尽的香重新点上,还要把她裹在黄油布里的几张泛黄的画,也挂在北墙上,等到晚上睡觉前,奶奶就会叫叔叔把画取下来,重新包好,锁到大柜里,下一次就等过年才会拿出来。有一次,我问叔叔家的姐姐,挂的是什么,她说,奶奶说那祖宗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后来,爸爸告诉我,墙上挂的是古画、香炉是宣德炉,还有条案上的大瓶、帽桶都是祖上传下来的。

现在,每到“腊八”,婆婆仍会催着我熬“腊八粥”,我熬的粥里食材丰富了许多,里面有江米、黑糯米、紫米、黍子、大枣、桂圆肉、莲子、各种豆子,快熬好时,放入山药和苹果丁。虽然比那时的好喝多了,但仍然挡不住对儿时“腊八”的回忆。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高粱米   条案   杂面   切成   都会   头天   河北   香炉   豆子   大碗   大蒜   小米   树枝   叔叔   奶奶   记忆   农村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