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做有心人,对这几方面的“表达”进行引导,孩子将受益无穷

家长要做有心人,对这几方面的“表达”进行引导,孩子将受益无穷

孩子心中往往有喷薄的感情,却不太懂表达,不能在恰当的时候,及时表述出来,以致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一些误会,错失一些美好。

其实,合适的表达就是:真实+礼貌,千万不要教孩子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说出心中没有的话,那是不能长久,且最终会毁了孩子的行为。基于这个理念,我这样教孩子“表达”:

一,表达情感

人与人之间最初产生链接,靠的是语言;之后,让感情累积起来,靠的也是语言。有了语言,才有行动,最后,才可能心有灵犀。一开始就认为别人应该懂自己的想法,是幼稚以及不切实际的。

儿子在班中有个特别好的朋友,两人几乎形影不离。

上个月这个好朋友病了整整一周,在这一周里,儿子每天都很失落,每天都和我念叨他,总之,也煎熬了一周。

终于,新的一周开始,那个小朋友来上课了。

那天晚上我问儿子:你的好朋友重新回来上课,你有问候过他身体吗?

儿子:没有。他肯定知道我关心他的。

我:你不说出来,他怎么知道?

儿子听我这么一说,没那么自信了,但还是硬撑说:他应该知道的吧。

我:如果你不说,他未必知道,但你说了,他就一定知道。问候一下朋友只是真实表达你的关心,而朋友听了,心里也会很温暖,这么一件让大家都开心的事,我觉得你应该认真对待。

儿子听了,觉得有道理,马上接受,并在第二天立即向他的朋友表达了关心之情。

所以孩子是很容易进步的,他们非常有行动力,缺的只是父母的指引。

家长要做有心人,对这几方面的“表达”进行引导,孩子将受益无穷

二,表达情绪

情绪的表达,有个前提,就是要懂得:自己处在何种情绪中,程度如何。这是种能力,特别对孩子而言,需要训练。

明白了自己处于何种情绪后,就要表达出来,很简单,把真实情绪,加以调整,并说出来就行。为什么要调整后说?因为情绪本就是可调整的,所以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可以根据场景、对象等的变化进行调整后再表达。比如:

同学间发生矛盾,错在对方,对方表达了歉意,你也想原谅,但心里的情绪依旧很饱满,一时还消化不了,你怎么表达?

如果你说“你的行为让我厌恶”,虽然是真实的,但这样非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而且有可能产生新的矛盾,这不是你最终希望的结果。

这时,你就可以调整一下,说“你的行为让我很伤心”,这样既表达自己的不满,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让事情转向良性发展。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这对孩子来说太难,要求太高,其实不然,孩子就是一张白纸,每天都在获取新的知识,只要家长办法适宜,他们自然就能学会识别,并恰当地表达情绪。

至于这个“适宜的办法”是什么?我觉得英国的心理治疗师安德丽亚·哈恩研究并推出的42种常见情绪卡片挺不错的,形象生动,非常便于孩子认识、了解情绪,以及情绪的各种程度。(42种常见情绪名称,详列于文末)。

家长要做有心人,对这几方面的“表达”进行引导,孩子将受益无穷

三,表达内心真实的情况

关于这点,我想以下面这个真实发生在我儿子身上的例子来说明,通过这件事,就能清楚的看到,及时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多重要。

上周,儿子和我聊天时提到一件老师冤枉他的事情,这件事已经发生三个多月了,但他一直没想通。而且因为觉得很难和人说明白,所以一直默默埋在心底。事情是这样的:

儿子同班的一个女同学和他打闹,女同学先动的手,儿子也还手了,本来是打闹的,但一来一去,闹得不开心了,于是女同学告到了老师那里,老师问他们:谁先动的手?

女同学:他

儿子:是她

老师提高声音,又严厉的问了一句:到底是谁先动的手?

此时,儿子心想:爸爸妈妈平时一直和我说要让让女生的,算了我就认了,我先道歉吧。

于是他回答:我先动手的,对不起。

可老师却更严厉的批评他:你前面为什么不承认?!为什么要撒谎!

儿子被震住了,他看老师这么生气,很害怕,也觉得一时无法说清楚自己的想法,于是他选择了沉默,这下老师更是认为这是铁板钉钉的事了。

就这样,莫名承受了一场风暴。

当然,听完,我很心疼,但我更想让他知道以后该如何处理这样的事。

我搂着他,说:“你想担起男生的责任,却被老师冤枉撒谎,一定非常委屈是吗?”

虽然事情过去了那么久,但儿子听到我说这句话,还是红了眼眶,默默地点点头。

我:“虽然过去了那么久,可你不曾忘记,说明这件事情对你的影响非常大。妈妈现在听来,仍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波动。”

儿子抬起头,认真地看着我。我与他目光接触,平静、柔软,但坚定地说:“我相信,你和妈妈一样,都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那么现在你想想,当时怎么说会比较好呢?”

儿子想了想,说:“我应该告诉老师:虽然不是我先打她的,但她是女生,我是男生,我可以先道歉。”

听到儿子说出这句,我心里仿佛开出了一朵花,脱口而出:“宝贝儿,你说的太棒了!简单扼要,把问题说得很清楚,妈妈要为你鼓掌!”。

家长要做有心人,对这几方面的“表达”进行引导,孩子将受益无穷

训练正确、及时以及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想法,必须从小抓起,如到成年后再训练,会很艰难,稍微遇到一点打击,便又退回到自己固有模式中去。但,从小训练则会容易地多,只要家长花点心思,孩子很快就能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附录:42种常见情绪——重视、谨慎、焦虑、歉意、压力、坚决、痛苦、满足、羞愧、放松、慰藉、愤恨、积极、自豪、遗憾、爱、正念、消极、失望、共鸣、激动、紧张、无聊、勇敢、接纳、愤怒、懊恼、自信、困惑、沮丧、害怕、宽容、挫败、感激、负疚、愉悦、无助、乐观、孤独、欢乐、伤心、厌恶。

end


大家好,我是一个8岁男孩的妈妈,也是职业心理咨询师、营养师。热爱写作、时尚、下厨,有很多的爱好,在这里我会结合心理学,把育儿思考,以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事情,透过心理学加以总结归纳,并分享。

如果您喜欢,欢迎评论、转发、收藏,并关注、订阅@处处有心(在今日头条APP搜索栏输入“处处有心”,点击“关注”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孩子   好朋友   有心人   歉意   女同学   几方面   情绪   想法   儿子   家长   事情   常见   语言   妈妈   发生   真实   老师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