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亲职化:被迫“懂事”的人,别忘了安抚你的“内在小孩”

作者 |惠特尼·古德曼,LMFT专栏作家,注册心理治疗师,在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从事高冲突夫妇和受慢性疾病影响的个人心理治疗工作。惠特尼热衷于提供高质量的精神卫生信息,消除精神卫生的污名。她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与高冲突的夫妇、受慢性疾病影响的个人打交道上,并为她的Instagram账号@siwtwithwhit撰写内容。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进行修改和增删。

翻译 |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梵语

校对 |一杯咖啡英语心理编译小组 校对团队

编辑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LTR

联系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亲职化是指一个人在童年时期,被迫替代成年人完成他们本该承担的角色。例如,许多孩童扮演着弟弟妹妹的照顾者,或者父母争论时“和事佬”的角色。

而当孩童不能完全展现自己本来的样子时,就可能会陷入成长危机。

童年亲职化:被迫“懂事”的人,别忘了安抚你的“内在小孩”

在一定情况下,亲职化会给当事人带去不同程度的伤害,但也会塑造一些良好的品质,比如有责任心或者擅于照顾他人。

因此,亲职化并非完全负面。但对于孩童和成年后的他们来说,有可能是灾难性的。他们必须在责任和规矩、游戏和乐趣之间找到平衡。

亲职化的人也需要满足他们“内在小孩”的部分。但他们通常很难拥有乐趣,却很容易陷入照顾者的角色。

他们的价值感往往是建立在,能为他人提供什么以及能做到多“优秀”之上。守规矩通常比玩耍或自由释放更让他们感到安全。

童年亲职化:被迫“懂事”的人,别忘了安抚你的“内在小孩”

1

孩童时期亲职化的迹象

1.从小到大,都觉得自己有承担起责任的义务

2.玩耍或让自己“放松”都是困难的事情

3.需要有控制感

4.会被卷入长辈的争执之中

5.被赋予了与年龄不相符的责任

6.经常被称赞“善良”或“负责任”

7.觉得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8.记不清孩童时期的情景

9.父母不善于照顾自己或他人,并把责任推给你

10.经常成为他人的照顾者

11.作为照顾者感觉很好,即使有所牺牲

12.有高度同理心,擅长与他人拉近关系

13.经常扮演“和事佬”的角色

14.努力经常不被认可

如果符合以上迹象,那么请尝试与“内在小孩”联结并感受它的存在,这会让你获益匪浅。“内在小孩”有趣的部分通常是亲职化中被破坏的部分。这部分“内在小孩”想要获得由衷的乐趣,远离内疚和焦虑。

2

如何与“内在小孩”联结?

童年亲职化:被迫“懂事”的人,别忘了安抚你的“内在小孩”

1.觉察“内在小孩”的存在。

接纳“内在小孩”,去了解它,并认真对待这部分,认识到不管你喜欢与否,它就在那里。

2.了解“内在小孩”的需求。

许多孩童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到他们的需求不重要,或者为了生存,他们要压制这些需求。

现在,请倾听内在的需求,你会发现它们很陌生。

我们在孩童时期没有从照顾者那里得到的往往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3.承担“内在小孩”的养育责任(这点很困难)。

你必须承认:童年需求没被满足的痛苦、这对你不公平、你从中受到了伤害。现在,你是一个肩负着重新养育自己的成年人。抱怨它不公平并希望它有所不同是被允许的。

但前进的唯一方法是告诉自己:“我要从这里开始。我是自己的英雄。我不需要这样生活。”

4.成为“内在小孩”的父母和朋友。

列出你小时候没有得到的需求,有哪些还需要被满足。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也许你小时候没有规矩,那么你现在需要它。也许你小时候有太多的规矩,那么现在你需要自由。

童年亲职化:被迫“懂事”的人,别忘了安抚你的“内在小孩”

5.找到重塑“内在小孩”的方法。

下面清单是“内在小孩”可能需要的以及如何提供:

通过日常计划、日程安排或者设定就寝时间、起床时间,来给自己制定规矩,并承诺坚持下去。

亲职化的人经常为了维持现状,被迫给他人制定规矩或者忽视自己的需求。这一条是让你找到方法,制定对你来说有意义并安全的规矩。

在你的生活中增加玩耍的项目。比如,跑步、躺在草地上或者去健身房上课。做一些让你感觉有活力的事情。

童年亲职化:被迫“懂事”的人,别忘了安抚你的“内在小孩”

与你周围的人保持联系。与那些和你有相同价值观、在他们面前你可以做自己的人在一起。给让你耗竭太多的关系设置边界。

友好地对自己说话,和同样这么做的人交往。自责之后,请用三句话赞美自己。每天找些时间表达对自己的喜爱。

给自己制造一个实际一点的安全空间。例如,从财务健康和身体健康中获取安全感。给你的安全空间设置边界并严格遵守。

去感受和体验自己的情绪。提醒自己,你的感受是正常的,你有能力处理它们。

童年亲职化:被迫“懂事”的人,别忘了安抚你的“内在小孩”

要求自己每天完成上面的一条,以重新养育你的“内在小孩”。

以上六个方面,思考哪一条是你生活中最需要关注的。然后,制定一个简单的任务,每天完成它,以重塑自己的“内在小孩”。

童年亲职化:被迫“懂事”的人,别忘了安抚你的“内在小孩”童年亲职化:被迫“懂事”的人,别忘了安抚你的“内在小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小孩   和事佬   心理治疗   孩童   编辑部   规矩   懂事   童年   小时候   乐趣   角色   时期   父母   需求   咖啡   时间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