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合群,怎么了

我不合群,怎么了我不合群,怎么了我不合群,怎么了

有多少年了,你一直在试着融入人群而不得?为了和别人一样,你已经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忍受了多少痛苦?

有时候,你胸中涌动的拉力如此强烈,情绪如此激动,以至于你都觉得这是一种缺陷或者负担,想要摆脱它。

你或许已经想尽办法努力向自己及别人证明你有“多正常”“和别人一样”,却总不能如愿。为什么你总是“不合群”?

伊米·洛 | 作者

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 来源

01

怎样才算是自由而真实地活着?

不去有意识地思考的话,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让自己的生活遵循“他人”的观念;我们以“他人之我”的方式生活,我们这样做仅仅是因为“别人也这样做”。

对抗这个“他人之我”,可能意味着要冒被拒绝被孤立的风险,所以大多数人都低头认输,小心翼翼地活。

然而,如果我们不加质疑地全盘接受这些观点、规则和标准,最终自己也会相信“他人”的看法决定着我们是谁。如果真实的自我麻木了,我们也就丧失了活力。

做真实的自己意味着不再不加思考地盲从。

海德格尔把召唤内心的真实称为“对良知的召唤”,不是指道德层面,而是说,我们每个人最终极的责任是拿掉外部世界赋予我们的期待,让我们的存在与真实自我一致。

不加辨别,墨守成规地活就是在用虚假的平静感麻痹真实的自己,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称之为“不真实的平静”。

因为不真实,所以这种平静很容易被打破。那种烦躁不安的感觉来自你的内在,你需要从内在寻找答案,答案就是承认自己是个在情绪上敏感、强烈、天赋异禀的人。

作为人,我们都不自觉地倾向于用眼睛去寻找,并且认为找到的就是我们想要的东西,但有时候那并不是我们的心灵真正需要的。

D. H.劳伦斯就指出:“如果一个人只做他喜欢的事情,那么他是不自由的……如果他做的是自己最深层的真我喜欢的事,那才是自由的。而且,你是可以找到最深层的真我的,只要潜得够深。”

想要自由,就必须放弃假象,不再做我们“认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要寻找真正的精神需要,哪怕这会让你与世俗对立,成为小众。

我不合群,怎么了

02

真实需要勇气。

的确是这样,做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当你的人生路异于常人时,这会激起一种混合着恐惧、孤独和不确定的感受。

做出这样的选择一开始是很让人害怕的,因为这意味着你要“杀死”旧的自己。这个过程堪比死亡与重生,你必须放弃某些幻想与期待,不再去想“本应该是什么样”。

在你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新的、真正的位置之前,你或许真的要暂时经历一段时间的孤独与空虚。

然而,你会发现,越早开始,你的恐惧会消失得越早。

坚定无畏地做真实的自己,会带来强烈的、令人信服的清晰与安心的感觉,有时候,知道自己正在做着正确的事,心中会突然涌起一阵幸福喜悦。

在这个时刻,你知道你必须迈出这一步,尽管有时候你的认知大脑仍然反对,你会慢慢体会到,被一种高于你的神圣力量指引是一种什么感觉。

渐渐地,生活步入正轨,你会发现,做你必须去做的事,而不是你“想要”做的事,这个选择也并不难。

在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中,主角并不需要“做”什么去让自己变成英雄。从第一天起,这只“小鸭子”就一点儿也不“丑”,只是周围的鸭子根本不认可它自然本真的样子。

这个故事就是它揭开层层伤口,最终发现它自己的过程。

就像丑小鸭一样,你或许也曾认为你自己应该像其他人一样地思考、感受和行动。为了避免批评或者更好地融入群体而压抑真正的自己,虽然这样做似乎可以获得片刻的“安全”,但最终除了灵魂上的病痛之外你什么也得不到。

说到底,做自己是你与生俱来的权利,不要躲躲藏藏过一生,用你的内在力量去重新书写关于你自己的故事,写下那些迄今为止所有你认为的真实属于你的故事。

我不合群,怎么了

03

积极心理学家把“心流”定义为“最佳的意识状态,觉知到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都支持:心流状态是生产力、创造力和幸福的基础。

要达到最佳状态、获得最好的生命质量,你的情绪与身心的基调必须符合你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从你希望花多长时间进行知识性思辨,到你的睡眠时间、工作时间,以及你要与人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如果之前由于“常识”或者“常规”在自己身上不适用,你已经发展出来的一些更高级的能力或者情绪变得更强烈了,那么要找到自己的心流就尤其困难。

比如,为了不在工作中感到无聊与空虚,你可能需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复合度,即使白天的工作已经很累了,你还需要晚上听一些讲座来滋养心灵。

或许是你觉得有趣的事情与别人不一样。或者,你需要更多的体力运动来保持活力,你的不安通常不是因为焦虑,而是周围环境刺激不够。

这些方面的强烈度绝不代表着你比别人“好”或者比别人更优秀,因为你可能在其他方面是有局限性的,比如,没办法静坐,或者长时间保持专注。

下面提供一些策略,或许能帮你找到“最佳平衡点”,从而达到最佳状态,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

1.培养与自己的亲密关系

每个人在工作中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像指纹一样独一无二。

要想知道自己最真实最独特的需要,就必须培养与自己的亲密关系。你必须发展出自我反思的能力。

或许,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调查员,时常对自己的内心状态保持好奇,仔细观察各种活动、各样环境、各色人等是怎么影响你的。

试着记下或者在心里记住你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你也可以尝试正念练习,或者定期进行反思,练习着成为一个善于内省的人。

2.过滤掉“大众的声音”

作为一个情绪强烈的人,学会过滤掉“大众的声音”很重要。你的需要不同于根据“常识”推断出的需要。

当诸如“你太过了”“你需要休息一下”“真不敢相信你真的这么干了”的批评或者评论出现时,尤其要多加注意。

传统观点不一定总是对的,有一种错误的假设:“应该这样做,因为我们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哲学家称为“从众的吸引力”。当有人告诉你“你要……”时,不要轻易相信,先评估一下。

不管别人多么好心好意,他都不可能充分了解你独特的身体和心灵构造,以及你的愿望与志向。

实际上,你不必排斥你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必为了大众的评判而去做什么,你不必把自己的洞察公之于众,也不必把你的喜好广而告之。

你所要做的,就是保留你的好奇心,对来到你生活中的一切保持好奇,认识到世界呈现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学习的机会。你有权利不去理会那些不适合你的东西。

我不合群,怎么了

3.真诚而慈悲地对待你自己的局限性

真实就是“放弃你想成为的样子,做真实的自己”。在寻找你自己的理想蓝图,过上最佳生活的过程中,你将会面对自己的局限性。

在与原原本本的自我相遇时,对自己慈悲,这就是非常有勇气的做法,不多也不少。带着真诚的、自我悲悯的态度,你会获得耐心与智慧,从而不受别人意见左右,找到你自己的位置。

4.时常拓展一下你的舒适区

真诚对待自己的局限性很重要,但是缺少刺激的生活也不算圆满。要找到自己的巅峰状态,你需要时常提高一下挑战量级,不论是在你的练习中增加多样性还是进一步深化,都可以。换句话说,你要离开舒适区才能发现你自己的地盘有多大。

关于作者:伊米·洛(Imi Lo),昆士兰大学精神卫生硕士,心理治疗师、艺术治疗师、图式治疗师。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拥抱你的敏感情绪》,经出版方授权“身边的经济学(ID:jjchangshi)”原创首发。转载请添加“shenbainjun”,并备注“转载+公号名称”,谢谢。

《拥抱你的敏感情绪

我不合群,怎么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海德格尔   大众   丑小鸭   局限性   平静   敏感   情绪   真诚   事情   状态   自我   心灵   东西   真实   感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