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之外的意义:家庭为什么会生病

家庭治疗理论认为,如果一个人生病了,既是这个人的问题,也是其所处的环境,尤其是人际系统的问题,而家庭就是最重要的人际系统。

因此,治疗一个人的心理问题应该同时调整、改变他的家庭系统,而不仅仅治疗病人本身。同样,促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应该从他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系统出发,进行系统式的改善,创立心理健康的系统工程。

—— 赵旭东

同济大学精神医学和哲学心理学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理事长

心理君|有话说

疾病之外的意义:家庭为什么会生病

作者:陈发展

心理科陈博士(develop0909)

01

大学毕业后我在一家规模较小的精神病院工作,门诊病人非常少,医生不需要常规坐班。那天轮到我值班,门诊打来电话说有一个新病人需要我出诊。

这是一对外地来苏州打工的青年夫妻,带着八九岁的女儿来看精神科,主诉是“女儿不愿上学”。我按照精神科的常规流程检查下来,没有发现病理性的情绪和行为问题。我告诉这对夫妻,你们女儿没有什么问题。

“一个小孩不去上学,那肯定是有问题啊,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对夫妻显得非常着急和无奈。我一下子被问住了,对呀,这个家庭的困扰怎么解决呢?我有些心虚:“我也不知道怎么帮助你们,目前不属于精神科的就诊范围。”

我一直记得这对青年夫妻焦急无助的眼神,还有我内心的不安。这份不安促使我开始关注疾病之外的部分。

疾病之外的意义:家庭为什么会生病

02

苏是一位绣娘,她的老伴在60岁时突发脑出血,虽然被抢救过来,但是长久地失去了意识,成了植物人。她几乎每天都会来医院陪老伴,给他翻身、拍背、洗澡、料理大小便等。忙完这些,苏就会拿出顶针和一小块绸布,打开收音机,坐在老伴的病床边开始绣花。

有她在,精神病院的老年病房里就多了许多生机。但是,她似乎不太受医生护士的欢迎。原因是苏比较挑剔。今天,床单有点硬,老头子睡了会不舒服,她会要求换一个。明天,饭菜有些不合口,希望医院能重视特殊人群的健康需要。她总是会有很多建议和反馈。医生和护士看到她,都尽量保持距离,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她告状。

我来到老年病房时,苏的老伴已经在这里住了10多年。听同事们说起过她家的故事,让我查房时要小心这个老太婆。但是,这个与众不同的绣娘总有一股令我好奇的力量。

一个带着老花镜的银发老妇人,头发油亮亮的挽成发髻挂在脑后,丝线随着右手上下翻腾,穿过洁白的绸缎,收音机里不时传来昆曲,还有她哼着的苏式小调,陪着她的是没有意识的老伴。

我觉得这幅画面真美!

疾病之外的意义:家庭为什么会生病

03

我会经常到病房听她讲她和老伴的故事。苏不愿意相信老伴失去了意识,她觉得他只是睡着了,他还有喜怒哀乐,他能感受到周围的一切,甚至,她相信老伴还会醒过来。我努力地尝试理解和共情她:“你们的故事真感人!你是一个好妻子。”她笑了笑,慈祥地看着我:“你将来会是一个好医生。”

但是我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和倔强,总想搞清楚:苏是真的不知道老伴不可能恢复意识了吗?

我告诉她,让她接受现实,不要那么执着和难过了。苏那天有点严肃:“陈医生,我是相信他能醒过来的。没有信念的陪伴,是没有意义的!”她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来质疑和修正她对老伴的态度。

一年后,苏的老伴在肺部感染后生命体征不稳,她和家人签署了拒绝有创抢救的同意书。她握着老伴的手,唱着昆曲,看着心电监护仪的数字逐渐归零。这些曲子,是苏年轻时丈夫经常在晚上唱给她听的,他用昆曲陪伴了妻子夜间刺绣的孤独。

疾病之外的意义:家庭为什么会生病

04

苏给我上了一堂非常生动的人文医学课,任何人的存在都不仅仅是在表达个体,疾病之外的意义有时候比疾病本身更重要。

“信念”(理解)、“陪伴”(互动)和“意义”(功能)的临床实践丰富了我的精神科知识体系,让我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过往的故事使得症状具有了超越疾病本身的功能和意义,这些意义比治疗疾病本身更具有价值。

苏让成为了植物人的丈夫在这个世界的美好情感中离开,这远比把他看成一个无法醒来的冰冷身体要高级许多。这种高级让我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多地看见了疾病的陪伴者,更愿意了解患者背后的家庭故事,有故事的疾病也让看病不那么枯燥乏味,有趣多了。

直到我来到上海师从赵旭东教授研习家庭治疗,才知道这叫系统式思维。

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系统式思维让我具有了与传统线性思维不同的理解和干预疾病的经验和视角。系统式思维的核心是“互动”,在交互影响的人际系统中理解每个人,建构不同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人际系统是家庭。在治疗每个患者的过程中,我都会详细了解他们的家庭故事,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来理解和干预人。

最近,我将这些感悟、体验和理解整理成一本书《为什么家庭会生病》,分享给诸多需要理解和了解自己,尤其是需要从家庭心理意义层面理解和了解自己的读者。

疾病之外的意义:家庭为什么会生病

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家的心理意义”:主要从家庭心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临床个案阐述家庭如何塑造和影响我们的心理状态。

第二部分是“心理诊室中的家庭故事”:着重分享带着心理困难前来寻求帮助的来访者的家庭故事,以及他们的改变历程,更进一步理解家庭如何通过问题影响人,问题又是如何建构家庭的,从而达成对健康家庭的理解。

第三部分是“新家庭健康指南”:介绍新组建家庭的常见议题、困难和冲突,着重介绍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方法,让每个人从新家庭伊始,学会健康家庭互动。

本书仅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看法,难免有疏漏和不当之处,也请各位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在这里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我的老师,我的患者和来访者,是你们的陪伴让我的生活更有意义。

关于作者:同济大学医学博士,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心理师(X-19-243),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首批认证督导师(XXD-2020-119)。专业方向为精神医学、以家庭为单位的心理治疗与咨询、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疾病之外的意义:家庭为什么会生病

《为什么家庭会生病》

疾病之外的意义:家庭为什么会生病

推荐语:表面完美无缺的家庭、实则问题重重?构建美满家庭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中国知名家庭治疗师陈发展,从自我、亲子沟通和亲密关系等多个方面帮我们打通家庭人际关系,解决家庭矛盾!

「开学季」打开心世界 遇见新自己

疾病之外的意义:家庭为什么会生病

加入华章心理读者群

小编会在工作日定时通过好友申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同济大学   意义   疾病   家庭治疗   家庭   昆曲   老伴   中国   人际   精神科   思维   意识   心理   故事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