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母亲

清明祭母亲

柳枝插门旁,鸡蛋摆上桌。这是传统的清明习俗,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明天是清明节,要回乡祭奠父母亲。

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泪蒙双眼,模糊的眼神里,总是清晰浮现出您清晰的脸庞和慈祥关切的眼神。

您年事已高,需要有人在身边时,孩子们因为工作,一个一个都不在您的身边,每每电话时,您总是我没事,家里有你哥哥照顾,不用管我,好好工作。

特别是儿女回家时,在返回工作岗位离开您时,由于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您会手扶门框,站在门旁,流漏出不舍儿女离开和关切的眼神。其实,每到假日结束,您有再多的不舍,都会催促儿女返回工作岗位,早早回去,安全到达。这就是母爱的伟大,无私的母爱,在母亲面前,即使孩子们已到中年、年过六旬,仍是孩子。

上世纪70年代,清明节最为明显的标志,是家家门口插上柳枝,吃上鸡蛋。对于当时来说,吃鸡蛋也是奢侈品。母亲每年都会在自家的院子里养上几只蛋鸡,目的是为了孩子们能够改善生活,到蛋鸡下蛋期,清明节前期,会攒下来留到清明节用。开饭时节,把捞出的鸡蛋摆上桌,把鸡蛋分到每位孩子的面前,自己却去忙着做其它事情,唠叨安排孩子们每人至少要吃下一个鸡蛋,自己却一个没有动。我疑问时,您却说:“大人不用吃鸡蛋......”。

等我长大、等到了现在,我才明白,您是不舍得吃,是为了让孩子们多吃,长身体。我长大后才懂得,在那个年代,能够吃上鸡蛋,就是生活的一大改善。当年吃着地瓜干窝窝,喝着玉米面糊糊,久之,胃里就会吐出酸水,很少吃上一块面的白面馒头,今天看来很简单的满嘴都是小麦面粉的馒头,在当年是敢都不敢想的生活,现在实现了,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地瓜干窝窝,是今天改善生活的代名词,不但很难看到,其价格要比小麦面粉馒头价格高出一大截。

生活质量越来越好,您却去了,没有留给儿女们尽全力尽孝的机会,每每让儿女们遗憾,让儿女们心疼。脑海里留下了您那慈祥的眼神,那关切的目光,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不忘。

母亲您放心的是,对孩子们人生的谆谆教诲我一定不忘,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基本原则一定坚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清明   母亲   蛋鸡   年事已高   柳枝   窝窝   母爱   慈祥   清明节   关切   小麦   馒头   儿女   眼神   鸡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