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人褚时健

2019年3月5日13点20分,“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褚时健去世了,享年91岁。

对于普通人来说,褚时健的离去也许只是一颗巨星的陨落;但对于大多数企业家而言,他的离去,是一代榜样的消逝。

对于褚时健自己而言,尽管他的一生大破大立,不同凡响,他却在生前曾道:

“去世后,我的墓志铭就写五个字——‘褚时健,属牛’。”

从红糖厂到卷烟厂,再从烟草大王到褚橙,,是一个可以概括褚时健的一生的词。即便他离去,他也笨到不想在墓志铭上留下太多赞扬他的丰功伟绩。

人们善于遗忘。褚时健不是不知道,也许我们很快就忘掉了他的离去。但他这种笨拙的作风,却值得很多人效仿。

笨人褚时健


01

初出茅庐

褚时健的命并不好。

他出生于1928年,一个山河破碎,风云激荡的时代。

那一年,“皇姑屯事件”爆发,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蒋介石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胡佛刚当上美国总统。

乱世不一定会出英雄,但一定会害得普通百姓家破人亡。

褚时健15岁那年,父亲在外地做生意时,被日机炸成重伤,病体残喘一年后,留下妻子和六个儿女撒手西去。

褚时健被迫辍学,帮着家里经营祖上留下的酒坊。尽管他十分卖力的干活,但他依旧无法在风雨飘摇的时代守护好自己小小的家。

很快,两个弟弟相继病死,一个弟弟和情同手足的堂哥牺牲战场。坚强的母亲再也接受不了打击,1950年离他而去。

然而,时代的变革在继续,命运并没有因此放过他。在度过了安稳的几年后,1958年,褚时健被打成右派,下放红光农场改造。

笨人褚时健


解放初期的褚时健

事情并没有完,1963年,褚时健被发放到西双版纳的曼蚌糖厂做副厂长(后为戛洒糖厂)。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连年亏损,每年都需要靠财政补贴才能勉强维持运营的工厂。

褚时健刚一来,就觉得这个工厂不一般——百余号工人工作作风拖拉,由于工厂全年亏损,大家干活也没什么动力。

新的厂长一来,他们不但没有表现出欢迎的姿态,反而像看笑话那样看着他。

当时没有人相信,毫无经验的褚时健可以将糖厂扭亏为盈。

笨人褚时健


但褚时健很笨——在旁人眼里,别人干不好的,自己未必能干好,所以那么用心干嘛?他却觉得,别人干不好的,自己努力钻研一把,没准成功了呢。

于是,褚时健开始了一系列看似很笨的举动:他天天穿着背心短裤泡在灶火边,研究榨取红糖的原理。

新平天气热,他成天在火边烤,汗流浃背,衣服总是被汗水浸湿,身子就没干过,加上人长得又黑又瘦,真有点儿钢筋铁骨的味道。

糖厂的员工乐了:看他能琢磨出个什么名堂。

但褚时健真的发现了糖厂连年亏损的秘密——燃料成本太高。

当时厂里平均熬一斤糖,需要大半斤煤,半斤煤就相当于几两糖的价格。

发现端倪后,褚时健干了三件事:

1. 他决定用干的甘蔗渣替代煤作为燃料。

2. 他改进了工厂的设备,把榨糖机的滚筒从3个增加到9个,用新的蒸汽锅代替原来的老锅来煮红糖。

3. 他将糖厂制度改为按劳取酬,即生产的红糖越多,你拿到手的工资越高。

事实证明,褚时健看似笨拙的举动,的确是卓有成效——

替换燃料后,他直接让燃料成本降低了85%;使用新的蒸汽锅后,更是大大降低了燃料的用量。按劳分配的制度更是极大的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了更多的动力去工作。

只用了一年时间,褚时健就让红糖厂转亏为盈。后来,他更是用了16年的时间,把一个挣扎在生存边缘的小糖厂,干成了玉溪地区效益最好的企业。

1979年10月,褚时健调任玉溪卷烟厂任厂长。这一年,既是他功成名就的起点,也是他误入歧途的开始。


笨人褚时健


褚时健一家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二年。距离史玉柱考上浙江大学还有一年,距离王石考入广东省外经委还有两年。这年,马云第二次参加中考,终于勉强上了一所普通高中。

但命运的大网,却悄然撒开——这四个天南地北的人并不知道,他们的命运将会出现神奇的相似之处。

只不过对比起来,你会发现,褚时健付出的代价,比他人要大的多了。

02

高光时刻

1979年,褚时健52岁。

在这个过了天命的年龄,大部分人都想着混个闲职,老老实实的坐等退休。但褚时健不,他欣然接受了国家的安排,准备治理比糖厂亏损更为严重的卷烟厂。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褚时健刚到卷烟厂时还是心里一惊:

很多工人祖孙三代挤在28平方米的房子里,有的甚至还生生塞下两家。

工资也只及其他工厂的一半,很多男工找对象都很困难。

1980年,云南省一次大规模的香烟评吸会上,他们精选的红梅烟,专家只吸一口就给了评语:辣,呛,苦。

但辣,呛,苦的不止红梅烟,还有褚时健。因为他发现,卷烟厂的员工软、散、懒;车间跑、冒、滴,处处是一片令人头疼的景象。

很多人劝他,这个年纪了,不如现实点,表面做做功夫得了,反正这个卷烟厂是没救了。

但褚时健又“犯傻”了——国家既然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就不能辜负她的期望。

“我一直有一种意识,那就是,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要干好。”

这一次,褚时健并没有像治理糖厂那样好运气——他花了17年时间,才将这个烟厂做上来。

笨人褚时健


但付出与收获是成正比的——

1990年代中期,玉溪卷烟厂年创造的利税达200亿元以上,占到云南财政收入的60%,相当于400多个农业县的财政收入总和。

红塔集团,也顺势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红塔帝国”,随便找几个数字就足以让人心里一惊。

17年间,烟厂共创利税1400亿。

但这荣耀的背后,是无数辛酸的付出。

凌晨4点,大部分工人都处在睡梦中,褚时健已经醒来,开始了新一轮的试验。

笨人褚时健


平时,他会经常和工人一起背着香烟走上街头,一根根拿出来请人试吸。

为了和工人一起抢修锅炉,50多岁的他能连续3天不眠不休。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创新,这个无怨无悔的笨人,最终仍是完成了国家给他的任务。

可佛教里说过:娑婆世界,人有三毒,乃贪、嗔、痴也。

很多人都忘了,风头正盛的褚时健并非圣贤,他也只是个凡人。

这次,他真的犯了傻——他将手伸向了公款。

03

人生低谷

1995年—1999年,对于褚时健而言,应该是人生的最低谷。

1995年2月,褚时健被匿名检举贪污受贿。8月,女儿褚映群亦因此案被从珠海家里带走。9月,妻子马静芬被从家里带走。

同年,褚映群在牢里自杀而亡,只留下10岁的女儿和两行字的遗书。

得知消息的褚时健,顿时痛哭失声。

“我对不起姑娘,她一直喊我退休了、退休了。映群自杀了,我对不起姑娘……”

但错误已经铸下了。1996年,褚时健进了南京看守所。经过两年漫长的调查取证,1998年1月,国家一席通稿震惊世人:

云南省红塔集团原董事长褚时健严重经济违法违纪案,经过联合调查取证,已取得重大突破。褚时健被控和红塔集团其他几个领导人以私分形式贪污公款355.1061万美元,褚时健得款174 万美元。

褚时健坦白:

“1995年7月份,新的总裁要来接任我,但没有明确谁来接替。我想,新总裁接任之后,我就得把签字权交出去了。我也辛苦了一辈子,不能就这样交签字权,我得为自己的将来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决定私分了300 多万美元,还对身边的人说,够了!这辈子都吃不完了。”

褚时健的代理律师马军的辩护词中,有这样几句话:

“玉溪卷烟厂17年税利总额991亿,17年全体干部职工分配为5亿,分配比率为0。625%,褚时健个人17年的全部合法收入总和为80多万,个人收入比例是十万分之一。他17年的全部合法收入,甚至赶不上一个影星一次广告的收入,赶不上一个歌星两次出场费。”

褚时健担任厂长的18年间,工资与工人并无太大差别。但他付出的辛劳,比普通工人多百倍不止。

许多人为之动容,可错了就是错了:功不掩过,过不抵功,因为法不容情

1999年,71岁的褚时健被判无期徒刑。

与此同时,37岁的史玉柱负债2.5亿,正焦头烂额的四处找投资;48岁的王石带着万科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最早完成上市的地产公司。35岁的马云第四次创业失败,勉强凑够50万元人民币后,与18罗汉在杭州湖边的一个小房子里创立了阿里巴巴......

有人欢喜有人忧。只不过,大多数人习惯了被命运安排,这四个人却选择了安排命运。尤其是褚时健——

没有人能想得到,这个古稀之年的老人,竟然还能在十年后,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04

中国橙王

监狱生活朴素到极致。

虽然来看望褚时健的人很多,但褚时健总是一副淡淡的态度,只是喜欢静静的看着监狱图书馆里的书,默默的吃饭、劳动和睡觉。

很多人以为,这个老人传奇的一生,最终会在病痛中结束。因为褚时健患有糖尿病已有多年,还有原发性高血压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在2001年,他因严重的糖尿病而数度晕倒,也是在那一年,他因表现良好而减刑至17年,之后保外就医。

同一年,北京申奥成功。马云刚挺过阿里最艰难的时间,在面临破产的情况下,获得了2500万美元的投资;史玉柱还完了2.5亿的钱,长叹一声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王石的万科风生水起,作为董事长的他,兢兢业业的打理着硕大的公司.....

当所有人都开始奔向四平八稳,褚时健也开始了他的思考:

我真的要平淡的度过剩下的时光吗?

所有人都没想到,这个耄耋老人竟然又一次“犯傻”,要包下一座山种橙子,重新开始创业。

在当时的人们眼里,褚时健实在是太疯狂了。有人甚至劝他,“大半截身子都埋土里了,安安心心养老不好吗,为什么还要折腾?”

褚时健怼回去:我觉得我不老啊。

经过实地考察,褚时健将橙子的种植地选在了新平镇的哀牢山。

哀牢山这个名字,颇有意思。一个哀字,一个牢字,差点定死了褚时健的一生。

但褚时健找到了哀牢山的另一种打开方式:哀牢山还有一个名字,叫安乐山。

说干就干。

这个老人以75岁的高龄,开始了人生第二次创业。

上山前,他对果树一无所知,就买来书店所有关于果树种植的书,常常半夜12点爬起来看书,动辄弄到凌晨三四点,一本本崭新的书被翻到稀烂。

在果园初建阶段,他和妻子住在四处漏风的公棚里,常常半夜被冻醒。

每天,患有糖尿病的他背着胰岛素袋子,去寻找适合种植冰糖橙的土壤和水源。

他的一位邻居回忆,和褚时健在同一家养鸡场买鸡粪,别人都是直接拎袋子过秤,唯有他会倒出鸡粪放在手掌上捏一捏,估计水分含量,看看有没有掺入过多的锯末。

他每一棵果苗都要紧紧盯着,也会在生气时骂“杂种”。


笨人褚时健


褚时健一个一个查看橙子△

褚时健种植冰糖橙的事情传开了,王石在2003年拜访了褚时健。经过那次拜访后,他彻底成为了褚时健的粉丝:


“我第一次到哀牢山。我见到他的时候,老人家戴着一顶破草帽,衣服的圆领还是破的,比现在穿得还旧。那时他正和一个人讨价还价。那个人帮他修水泵,开价80元,褚厂长说:“最多给你60元。” 他俩就围绕着80元还是60元讨价还价。想想看,他曾经是多么叱咤风云的人物啊!如果我也75岁了,我未必会有那么大的决心从头再来。”——王石


笨人褚时健


王石拜访褚时健△

命运终于向褚时健网开一面。

2006年,褚橙的产量达到了1000吨;2007年,1800吨;2008年,3000吨;

……..

2012年,这个数字有了突破性增长。褚时健将褚橙在电商平台“本来生活”卖出去,销量暴增,一下子涌进了千家万户。

人们买的不单单是褚橙,更是褚橙背后的动人故事——一个85岁的老人,坐过十几年牢,最后以耄耋(mào dié)之年二次创业,种出最甜冰糖橙的故事。

作家王尔德说,一个人要做一件愚蠢透顶的事,常常是出于最崇高的动机。

那么,褚时健的动机是什么?

他自己给出了回答:

“我希望人家说起我时,会说上一句:‘褚时健这个人,还是做了一些事的’。”

05

结尾

细看褚时健的一生,你会发现,他的人生可能比很多普通人要艰辛太多:

少时丧父,青年时丧母,老时丧女。

一念之差,铃铛入狱,狱中服刑半生。

但这样坎坷的人生,依旧没有阻止他无所畏惧的绽放。

雷晓庆说,最感慨的是他身在监狱、老年失子的时刻,一个人如何从荒原的哭号里站起来,那是真正的绝境和自我发现,是李尔王的重生。

其实,褚时健是特殊的,因为像他这样以耄耋之年创业的人毕竟还是少数;可他又是不特殊的,因为纵观当代知名的企业家,谁没有受过大风大浪?谁又是一帆风顺成长起来的?

如马云,多次创业失败,面临资金短缺,仍拼尽全力创建了阿里;

如史玉柱,尽管他争议大,但面对2.5亿的巨额债务,能东山再起,实属不易;

如王石,经历了汶川声讨、万宝之争、辞职风波、净身出户等坎儿,仍在摸索新的商业道路......

没有人的人生是一蹴而就的。

但在我们这个时代,渴望一蹴而就的人,真的太多了:

当急功近利成为一种社会潮流,当焦虑开始弥漫生活,当我们开始尝试各种捷径,恨不得短短几年就买房买车一夜暴富——

我们有没有停下来好好想想,在我们毫无行动毫无付出的情况下,命运凭什么早早赠与我们万贯家财,凭什么让我们简简单单就可以获得成功?

当代有很多年轻人(包括我),一边幻想着暴富,一边又想早点罢工不干活。

可世上,哪有那么美的事呢?

生而为人,我们便要明白——我们中大部分人的人生,都不会有捷径,也不会一帆风顺。但不急不躁的走好每一步,命运该给你的,都会给你。

我们如此缅怀褚时健,是因为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功夫不会辜负有心人。你的笨拙、踏实与勤恳,最终都会给你相应的回报。

个人命运或会被重击清零,但是时代洪流会给你力量让你重新起立,只要你自己不放弃你自己。


笨人褚时健



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并最终活成一颗璀璨的星星。

这是褚时健的一生给我们最好的启示。

褚老,一路走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玉溪   笨人   糖厂   卷烟厂   红糖   冰糖   橙子   笨拙   厂长   燃料   企业家   工人   老人   命运   工厂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