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被性侵少女选择安乐死:关于儿童性教育,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01

6月2号,荷兰17岁的少女Noa因为在童年期间遭到三次性侵,导致患有严重的PTSD,以及抑郁症和厌食症,最终她无法再忍受痛苦选择了安乐死。

荷兰被性侵少女选择安乐死:关于儿童性教育,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根据报道,年仅17岁的Noa曾经在11岁和12岁的时候分别遭到性侵犯,而在14岁的时候又遭到两名男子强奸。她因为羞于启齿,一直没有跟父母说过,直到近几年精神发生重大转变,她的父母才知道真相。

这条新闻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跟帖,很多内容都是在谴责那些伤害别人的罪犯。几乎所有人都对犯下这样罪行的强奸犯深恶痛绝,但是值得深思的是,强奸犯固然是罪魁祸首,但Noa这个花季少女曾经经历了三次侵犯。

也许一次就已经让人刻骨铭心无法平息创伤,何况是三次?第一次性侵发生时,Noa才11岁,那时候她的父母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注意到,如果能在第一次侵害的时候给她应有的保护和理解,也许接下来的两次就不会发生,也许她也不会因为严重的心理问题而选择安乐死了。

但所有一切只是也许,她已经选择了死亡,但却给我们留下了警示。

我们做父母的,总是觉得性教育是件难以启齿的事,总觉得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懂了,但对于低龄的孩子而言,如果他们的懂是用血淋淋的事实换来的,那付出的代价就太惨痛了。


02

根据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7岁以下性侵受害儿童占比达升至17%,受害者的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在2018年5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逐年上升,而其中,性侵害占比近五年来一直呈上升态势。

荷兰被性侵少女选择安乐死:关于儿童性教育,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近6年曝光性侵儿童案例统计

Noa的事情引发了网友的关注,也有很多网友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故事。有个网友告诉记者,在她十岁的时候,在一个夏令营中曾经受到了带队老师的猥亵。在此之前,没有人告诉过她身体的哪些部位是不能被人摸的,而这件事发生之后,她感到非常的害怕,也从来没有告诉过父母,直到向记者敞开心声。

这样的事情并非特例,几乎所有能在马赛克下暂时倾吐心声的女性,她们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从没告诉过别人,也没人跟她们讲过这是怎么一回事。

缺失的性教育和缺失的父母关爱导致了这些孩子懵懵懂懂地走进了犯罪分子的圈套。

如果家庭和社会能及时提供关于这方面的讲解,而不是让性教育被掩藏在羞耻的面纱下,也许她们遭受侵害的机会就能大大减少,至少在侵害发生时,她们会有预警。

在传统印象中,女孩和女性才是性侵的对象,但调查显示,男孩受到侵害的比例比起女孩还要高出17%,当父母们以为男孩相对安全的时候,坏人却已经向他们伸出了魔爪。微博有网友欲言又止地说了小时候受到性侵的事,在最后他才说出我是男的。

河南省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曾经提过一个案例,一个叫小飞(化名)的男孩,在13到16岁的三年间,他被县城寄宿中学的体育老师性侵达三年之久,而且受害者并非他一人。

这名连教师资格证都没有的体育老师不光猥亵强暴男孩,还把过程拍成视频演示给其他男孩看,事后还威胁要杀死孩子的全家。

荷兰被性侵少女选择安乐死:关于儿童性教育,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如此令人发指的折磨下,小飞精神失常了,最让人想不通的是,这所学校的老师几乎都知道这一情况,除了偶尔告诉小飞不要去,他们一直保持沉默,竟然没有一个人给予帮助,哪怕是最基本的报警。

那些孩子也不愿将真相说出来,因为他们觉得父母并不会相信自己,而且也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反而会遭人耻笑。

这就是性教育缺乏的社会群体所具备的特征,他们对于此事的思维还停留在习俗,从未在道德和良知的角度去体谅一个受害者。


03

在那份调查报告中还提到,在性侵儿童的案例中,熟人犯罪占比为70.59%,这些所谓的熟人中包括教师,邻居,亲戚。

从正常人的心理角度看,儿童对于陌生人的戒心要远高于熟人,而熟人由于披着熟悉的外衣,轻易就能取得受害者的信任,从而发生性侵事件的可能性要超过陌生人,事实上,网络性侵犯罪的比例也远小于熟人犯罪。

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他们都知道不能相信陌生人,但骗他们的却是熟人,他们对这些披着狼皮的熟人,有些是由于敬畏或者害怕,比如教师或者主管,有些是出于完全的信任,比如亲戚或者朋友,但不管是哪一种,这件事发生之后的伤害都是无法弥补的。

如果家庭和社会能在儿童幼年时期就及时给予引导,也许这些孩子还是能逃脱魔爪的。

遗憾的是,大多数受到侵害的儿童,基本上是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他们由于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和引导,轻而易举就能因为熟人的一点恩惠而掉入圈套。

有些儿童,甚至因为缺乏家庭教育,沉迷网络色情内容而成为侵害者。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15岁的少年强奸并杀死了一个7岁的女孩,庭审时他的父亲竟然冷漠到毫无悔意,并且认为孩子都是母亲教的,与他无关。

殊不知,在对少年的审讯中得知,这位父亲平时经常打骂孩子,而且孩子在时,手机上还放着限制级视频。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这个15岁少年走上犯罪道路也不难理解,他因为对这件事的好奇且缺乏引导,从而走上了不归路。


04

那些曾经受到性侵的孩子们,也许时间能抹平表面的创伤,但心理上受到的伤害却是不可逆的,更严重的甚至影响到今后的人生。

17岁的Noa因为再也无法承受心理的创伤,她选择了死亡,而更多的被害儿童,他们在成年之后却依旧受着噩梦的折磨。

微博上有网友说到,发生那件事之后,她就特别在意一个男生看她的眼神是不是在关注她的下面。

另一个网友在谈到曾经差点被学校老师性侵的经历时说“我对男性是不信任的,从来没想过去和他们建立某种关系”,而且自从那件事之后,她有意识地去把自己往男性化方向打扮,因为她心里觉得,只有这样,那些男性才不会关注自己。

“就好像一个钉子从墙上拔起,但痕迹永远会留在那儿。”

当谈及为什么没有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或者寻找机会向别人倾述时,这些曾经被侵害的孩子都是异口同声。“哪儿说去,没有人会相信我们,我们也不会再信任成年人。”

在四川的深山里,有一个不幸的女孩小洁(化名),她在8岁的时候被亲生父亲和外公强暴了4年,心理上受到极大的创伤,她总是拿小刀割自己,还经常撞墙,一旦与同学发生冲突会变得愤怒无比大打出手。她常常自责,觉得自己多余,甚至自己的出生就是一个错误。

每个孩子都曾经是个天使,而这些受到侵害的孩子,他们的翅膀早已被折断,他们的内心早已变得千疮百孔了,一颗破碎的心,想要再次恢复原状,可想而知有多难。


05

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非黑即白,他们的眼中原本纯净的世界在被受到侵害的那一刻成了灰暗一片。

从源头上减少这样的事件发生成了刻不容缓的事。

对于儿童性侵害,我们有多无知,孩子就有多危险!

有网友留言说,如果有人侵犯我的女儿,我会用一生只做一件事情。那么请问你是要去做哪件事?去指责罪犯?还是像《别哭妈妈》里的母亲,向凶手复仇?

事实上,与其花费一生去弥补那些早已无法弥合的伤痛,不如从现在做起,给我们的孩子真正的预防。

就家庭而言,父母作为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性教育的第一课显然也是应该由他们来上。

荷兰被性侵少女选择安乐死:关于儿童性教育,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1)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实现家庭性教育的第一步

作为父母,首先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就应该努力去与他们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让孩子们明白,不管发生什么事,父母永远是信任自己的。

为什么大多数孩子发生受侵害时并不愿意向父母倾谈,因为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让他们错觉得认为这件事自己有错,他们因此害怕受到父母的斥责而不愿敞开心扉。

如果父母能带着耐心和兴趣去倾听孩子所说的每一件事,而不是粗暴地用不可能来打断孩子,尽可能地去认可孩子的看法,鼓励孩子养成沟通的习惯,也许侵害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作恶者也能得到及时的惩罚。

相信孩子,也让孩子去信任你,能在关键时刻阻止孩子踏入深渊。

(2)幼儿时期应当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

对于3-6周岁的幼儿,父母可以通过阅读绘本,观看动画片,做游戏等形式来告诉他们身体的器官,并且特别指出其中哪些部位是不能被别人触碰的。

在平时的游戏中,也可以引导孩子一旦发生了让他们不舒服的事情,要立刻告诉父母,而不是担心被父母责骂憋在心里。

在幼年时期,很正式地引入一门课让幼儿去学习是违背幼儿心理发育原则的,只有通过在玩中学习相关的知识,才能潜移默化地让他们明白某些事情的界限。

(3)青少年时期应当鼓励孩子去认识真实的世界

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千篇一律的,他们中担心孩子受到伤害,总是希望为他们营造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但事实上,真实的生活环境并不是那么纯洁无暇,及时让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上除了有保护他们的人,也会有伤害他们的人,孩子在面对的危险的时候也不至于束手无策,在面对诱惑时,也能用理性去分辨。

对于6周岁以上的孩子,父母该放手的时候还是要放手,培养一些孩子的独立性也许在关键时刻能帮上大忙。

孩子在父母的羽翼下时间越长,那么他越难生出保护自己的能力。我们也许阻止不了恶,但可以让孩子在面对恶的时候有所警惕。


06

对于那些留守儿童或者父母缺失的儿童,家庭的力量显然不可行,此刻就需要社会力量的帮助。

荷兰被性侵少女选择安乐死:关于儿童性教育,你还需要知道这些

(1)开设一门相关性教育课程是极其必要的

有些学校,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他们总觉得关于性教育的课程有些羞于启齿,无从着手。有些家长也认为,开设这样的课程,实在是有失体统,会教坏孩子。

从人类的天性来看,遮遮掩掩欲说还休更加会引起孩子对此事的好奇心,倒不如从生理卫生的角度,用正确的和平常的心态去告诉孩子,性教育和其他课程一样,都是他们人生成长中必须知道的常识。

只要老师不觉得害羞,学生自然也不会觉得害羞,在他们的认知里,这也是和语文数学一样的正常课程。

(2)安排必要的心理咨询以应对不可挽回的侵害

很多案例都表明,受到侵害的孩子不光受到了身体上的伤害,心理上的伤害会伴随他们的一生。

这些孩子在日后的成长中或多或少都会因为惨痛的经历而影响了性格的发展,如果能有心理咨询师的及时干预,他们也许能走出那段彷徨困惑的时期。

他们需要的并不仅是恶人的绳之以法,还需要这个社会上善意的接纳。他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来重新塑造被破坏的价值观。

林奕含说过,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

如果社会能给他们更多的善意,能让他们知道未来还有可能,那么在他们已然残破的心中,那些一直存在微弱的希望,就会被重新点燃。

作者:八闽。自由撰稿人,工科博士,家有一孩,在与孩子点滴相处中深度思考育儿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性教育   儿童   荷兰   安乐死   缺失   受害者   熟人   创伤   时期   父母   男孩   案例   少女   发生   孩子   家庭   网友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