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掰断14辆车标,聪明的父母,都允许孩子“学坏”

毛妈平台投稿作者——北溟

教育学硕士。爱教书育己,也爱与你分享育儿路上的点点滴滴。

在寒假一次又一次地延长后,部分熊孩子憋不住,开始闹幺蛾子了......

前几天,一对熊孩子的“杰作”上了热搜。

熊孩子掰断14辆车标,聪明的父母,都允许孩子“学坏”


原来,这两个熊孩子在小区车库里“共同作案”,专挑豪车下手,把车库里14台车的车标硬生生掰断。

其中12辆是奔驰车标,还有2个是迈巴赫!

熊孩子掰断14辆车标,聪明的父母,都允许孩子“学坏”

消息一出,评论圈里炸开了锅,大家都觉得这两个孩子太皮了,一定要好好教训一顿。

熊孩子掰断14辆车标,聪明的父母,都允许孩子“学坏”


家有熊孩子,常令父母们头疼不已。

他们精力充沛、到处捣蛋,前一秒钟,刚被我们训完,下一秒钟,整个家又会被搞得乌烟瘴气。

我们常常抱怨孩子是破坏大王,却忘记了搞破坏是孩子的天性使然。

儿童心理学认为:儿童正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对一切感到新鲜与有趣,行动上必然表现为好动与喜欢探索。

在成人眼里,“调皮”“闯祸”“不听话”这些看似异常的举动,其实是孩子身上的特性,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经的阶段。

其实,孩子“顽皮”的背后,往往藏着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很多时候,让我们伤透脑筋的捣蛋鬼们,内心都住着一个温暖、聪慧的灵魂。对待这些“熊孩子”,先别急着发火训斥,不妨听一听孩子的心声。


01 那些调皮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心理学认为,0-6岁的儿童大脑皮层尚未成熟,兴奋过程大于抑制过程,大脑对动作、各器官的控制精确性还比较差。

而这时的孩子正处在一个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敏感期。

我们认为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却觉得一切都是新奇的。

灯为什么会亮?电梯为什么会动?玩具飞机为什么会飞……

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无比渴望通过“动手”来揭开谜底。

于是这儿拆拆、那儿打打,再加上自控能力不足,那些建立在探索欲望上的行为就成了大人眼里的捣蛋行为。

如果借此机会给孩子讲一讲,适当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你会发现,此时此刻,孩子成了最认真的学习者。

熊孩子掰断14辆车标,聪明的父母,都允许孩子“学坏”

有位咨询师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一个二宝家庭,在妹妹刚出生时,姐姐小米(化名)突然变得不乖了。

总是摔坏东西,作业不做,还偷拿同桌的彩色铅笔……骂也骂过,打也打过,这些问题就是屡禁不止。

在咨询师的询问下,小米才说出实情:因为妈妈现在的心思都在妹妹身上,只有做错了事情,妈妈才会多看她两眼;作业不做,妈妈就会看着她做;“拿”走同学东西,妈妈会花时间询问、调查自己。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在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说过:对关注的需求是安全感非常基础的需求,人一旦缺失安全感,就会想办法满足关注的需求。

当孩子发现父母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时,内心会产生一种失落感。

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一些行为很快得到父母的重视,于是故意做出一些捣蛋的行为。在父母的回应中,感受到情绪被接纳的满足感。

在孩子看来,关注就是安全感。

多数调皮的孩子,内心都是孤独寂寞的,他们不断调皮、惹祸,其实只是想告诉父母:快陪陪我、抱抱我、看看我!

我们常常以自己的好恶来判断孩子的对错。

正如卢梭说的:不好的教育方式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不考虑孩子的问题,却强迫他们接受成年人才应该知道的东西。

上帝给了每个人两只眼睛,就是要告诉我们,凡事不能只看一面。

面对“熊孩子”的顽皮,如果换个角度去想,也许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02 孩子“调皮”的背后,蕴藏着大奇迹

世界著名天文物理学家、作家Neil deGrasse Tyson在演讲中说,当孩子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鸡蛋,不小心摔碎了,孩子们从鸡蛋落下去会碎的现象中,会发现一个物理学的知识。

继续让孩子看到鸡蛋能孵化成小鸡,又会让他们明白生物学的常识。

如果我们对孩子吼道:别玩鸡蛋!快放回去!” 无异于毁掉一个孩子。

Neil deGrasse Tyson建议,如果孩子喜欢做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事,父母不要给予制止和否定。

因为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理解客观世界的欲望,会驱动着他们去不断探索世界。

熊孩子掰断14辆车标,聪明的父母,都允许孩子“学坏”


千万不要小看一个爱捣乱的孩子。

第一架望远镜的发明,就是来源于两个男孩的“捣蛋”。

16世纪末,一个名叫詹森的眼镜商人,他店里的眼镜常常是两个儿子的玩具。

有一天,调皮的兄弟俩把眼镜拆成若干个凹透镜和凸透镜,还分别装在一根钢管的两端。

接着他们用装有镜片的钢管对准书本,惊喜地发现书本上原本密密麻麻的字,竟变得清晰可见。

兄弟俩把钢管对准远处,吓了一跳,明明很远的东西,在钢管里就像近在眼前。

不明白怎么回事的孩子们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

父亲詹森没有对孩子干的坏事生气发火,也没有对孩子的疑问不理不睬,而是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制造出了一架“望远镜”。

瑞士著名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就是科学家,虽然婴幼儿还远没有达到理解世界的程度,但他们却是天然的探秘者,往往比成人更具备发现世界的眼睛。”

孩子好奇的目光,常常驱使他们看到更多成人发现不了的东西。

我们常常会禁止孩子做这做那,殊不知,孩子某些看似有“破坏性”的行为,背后蕴藏着大奇迹。

熊孩子掰断14辆车标,聪明的父母,都允许孩子“学坏”

03 家有“熊孩子”,我们这样做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孩子都会搞破坏,父母们必须正面对待孩子们随时发生的破坏行为。

搞破坏的孩子不一定是坏孩子。

对待“皮孩子”,不能严苛打压,也不能放任自流,拿捏好其中的分寸

应该注意这几个点:

浙江衢州高中生饶依珂,获得第18届“明天小小科学家”称号。

获得这一殊荣的,全国仅有3个人。

当被问及自己成功的主要原因,饶依珂回答说:“因为父母支持自己爱捣乱的行为。”

原来小时候的她,就是很多父母眼中的熊孩子,喜欢到处搞破坏,上到房顶的电灯,下到打扫的吸尘器。好奇的她,总是忍不住动手拆一拆。

饶依珂的父母不仅不阻止,还鼓励她想办法,怎么把拆掉的东西再装回去。

熊孩子掰断14辆车标,聪明的父母,都允许孩子“学坏”


孩子终将会长成大人,也必须慢慢接纳大人世界的秩序。

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具体事例,教孩子一些规则:买东西要排队、公共场合要保持安静、不经过允许不可以动别人的东西……

但是,“你再踢椅子,阿姨就要生气了!”“你不在车厢乱跑,我就给你买一包吃的。”

这种威逼利诱的方法给孩子立规矩,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

正确的说法是什么呢?

“踢别人的椅子,是不礼貌的行为。”

“不能在车厢乱跑!你不仅会妨碍别人,更有可能伤到自己。”

如实告诉孩子是非对错和可能发生的后果,让孩子理解规则、学会承担责任,才更容易守规矩。

我们可以接纳孩子的破坏动机,但如果孩子把东西弄坏了,就要温和坚定地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把玩具弄坏了,要自己动手修理好。

损坏了别人的东西,靠自己的能力去赔偿……

让孩子体验后果,他才能对自己行为的“破坏性”有最直观的感受,懂得在下次行动之前要注意什么,慢慢学会在合理的范围内多多探索。

结 语

对世界满是好奇的孩子,生命才有无限可能。

早在2010年的中外校长论坛上,哈佛校长陆登庭就说过:

“哈佛需要一个学了很多知识的学生,但更需要他们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动力,去探求新的领域,是否有广泛的兴趣……”

喜欢拆卸玩具的孩子,也许是个天生的发明家。热衷爬树捞鱼的孩子,可能是日后的探险家。

如果你有一个顽皮的孩子,请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给他一些 “搞破坏”的机会,放手让他去探寻答案吧。

因为让孩子无穷地探索未知,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詹森   父母   孩子   破坏性   心理学家   顽皮   好奇心   钢管   调皮   大人   鸡蛋   聪明   玩具   东西   发现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